付国平
河南修武县人民医院骨科 修武 454350
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效果观察
付国平
河南修武县人民医院骨科修武454350
【摘要】目的观察锁骨骨折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锁骨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 观察骨折愈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9.6±18.4)min, 术中出血量(30.20±2.86)mL,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20±0.40)个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9.86±1.20)个月。无肩关节功能障、钢板松动、切口感染、骨不连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依据疗效评定:优良率100.00%。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牢固, 术后组织反应轻, 伤口愈合快, 并发症少。
【关键词】锁骨;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
锁骨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多为肩部及上肢受高暴力所致,在全身骨折的发生患者中约占4.0%~10.0%[1]。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等传统保守治疗固定性差,易产生畸形愈合, 影响肩部常规功能。2012-12—2014-01间,我们对30例锁骨骨折患者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7~66岁,平均40.66岁。患者均为锁骨新鲜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跌摔伤8例,暴力击打伤5例。左侧14例,右侧16例。螺旋型2、横断型骨折4例, 粉碎性骨折24例。
1.2方法臂丛麻醉,患者取沙滩椅位,垫高双肩胛间,患侧稍微下坠。局麻、颈丛麻醉或全麻。断端为中心作出8~12 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显露骨折端,逐层分离。 骨膜剥离器分离骨折端,直视下将其复位,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将两侧患端进行内固定。对于骨折块较碎者可应用可吸收线或螺丝钉固定或钢丝捆扎等。术中注意保护锁骨下血管及神经等组织。C型臂X线机监测复位情况满意后,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结束手术。患者术后常规预防感染3~5 d, 术后第2天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行肩关节活动, 包括耸肩和前后摆动, 疼痛消失行日常活动。 期间及时影像学检查, 恢复正常行完全活动。
1.3疗效评定标准[2]优:患处正常愈合,未发生局部畸形,患处对位良好,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疼痛。良:患处正常愈合,但有局部出现隆起,患处稍有移位,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偶有轻微疼痛症状。差:骨折愈合呈现明显畸形,或出现一定程度的骨不连现象,肩关节功能受到一定限制。
2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9.6±18.4)min, 术中出血量(30.20±2.86)mL,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20±0.40)个月。内固定物取出时间(9.86±1.20)个月。无肩关节功能障、钢板松动、切口感染、骨不连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依据疗效评定:优20例,良10例,优良率100.00%。
3讨论
锁骨不仅具有稳定肩关节功能外,同时还担负着保护臂丛神经、锁骨下血管等组织的作用。故对锁骨骨折部位进行手术复位和有效固定意义重大。早期锁骨骨折手术采用克氏针固定具有操作方法简单、切口小, 对骨折部位血运破坏少等优点, 但因其抗扭力差易致固定不牢靠, 且早期活动可出现克氏针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常规普通钢板内固定或重建钢板是通过钢板与骨质的摩擦来固定骨块,由于锁骨形态不规则,且管腔直径小。如何将钢板塑形,达到与锁骨的良好敷贴需要良好手术技巧。临床为追求解剖复位,对骨膜往往需广泛剥离,而钢板与骨面紧密接触常引起钢板下骨膜受压坏死, 破坏骨折端血运, 增加骨不连等风险,影响骨折顺利愈合[3-4]。我们选择解剖型锁定钢板用于锁骨骨折, 由于螺钉与锁定螺孔之间有螺纹锁定,外力是从骨皮质透过锁定螺孔传至钢板,骨面无需直接接触钢板, 留有一定间隙, 可以少或不剥离骨膜, 消除钢板与骨重压接触的不良作用,保护皮质血运和骨膜生长, 最大限度为骨折提供良好环境,避免骨折部位血运受阻甚至是骨膜坏死的情况,同时钢板结构与锁骨解剖结构类似,其与螺丝可构成一个整体,有效转移接骨板与钉之间的力矩,而纵向应力经钉颈直接传导至骨折的两端,术后骨折端能够得到良好复位和维持位置的稳定,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术后组织反应轻, 切口愈合快,早期即可行患肢功能锻炼, 促进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4
[1]潘艳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 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2):2 653-2 654.
[2]胡洪军,樊云.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骨折[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2,16(2):23.
[3]任红革,李林.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6例锁骨骨折疗效分析[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09,32(4):276-277.
[4]成本强,邓海棠,陈友明,等.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 7(4): 383-384.
(收稿2015-08-01)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77-8991(2015)06-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