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张 页
我校标志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文化产业美工设计类实用人才,符合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为特定职业或职业群,进行“技术和职业教育与训练”范畴,在我国属于《职业教育法》中所规定的“职业教育”。
但是我校标志设计专业与一般职业教育又具有两方面不同的特点:一是我校标志设计专业培养的是高等职业人才,不是培养一线的一般岗位,而是一线的重要岗位,尤其是其中关键性岗位。二是我校标志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工艺美术人才,即不同于一般工程技术人才,也不同于文秘会计等文科人才,而且与一般纯粹美术专业人才也不同,而是适应于产业要求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不同要求人才需求,课程设计的规格也不同。职业教育简单地采取对于普通教育压缩饼干式教育是不正确的。如何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标志设计高等职业教育与工程类和文科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不同;作为工艺美术类的高等职业教育与纯粹美术专业教育的不同,除了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知识传授的特殊要求外,最关键是要处理好技能类的应用教育和必要的专业知识之间的比例和关系,以及两者之间融合贯通之中。为较好地除了这些关系,近年来作者尝试了一种“理论、互动、实践”一体化教育方式。
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高等职业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必须的理论知识。但是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够用是指对于未来岗位需要是否够。总体上要减少理论知识,但不是凡是理论知识均要减少,而是看未来岗位是否“够”。原理性的理论知识,要大量减少;但有些作为应用性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可能不是减少而是要增加。
实践既是指技能等知识的范畴,又是指接受理论和技能知识的教育过程。为此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实例、案例和实践”的作用。字体设计课程作为其中重要的职业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为了突出操作性,课程分配上,尤其突出实践课程。在总共64节学时中,实践+上机为48学时。
互动既是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不仅对于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十分重要,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为此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有16学时专门设计为互动式讲课。
理论、互动、实践三个不同阶段并不互相孤立分割,每个阶段一般均有讲有实践,只是不同阶段主次有别。以下通过标志设计,进一步详细介绍。
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阶段,主要讲述标志设计概述、标志种类和标志功能特征,共8学时。此阶段采用以理论讲课为主结合实践作业的教学方式。“少而精”“虚又实”是此阶段教学的特点。
对于分析标志的细部构造及不同类型标志的特征的内容是此阶段教育的难点,以前学生感到有困难,由于课程教学采取虚实结合,而不是老师照本宣读,大多数同学能较快领会。
第二阶段为互动学习阶段。此阶段以互动训练、实践作业为主结合理论讲课。该阶段教学内容为标志的创意方法,只有一章 ,但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位置十分重要, 是整个课程的关键环节。该阶段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视觉规律和方法。前面所讲的标志设计与其他职业类教育特别是与工业类职业教育不完全相同,具有自己的特点,在本阶段教学得到充分体现。在学生认识字体构建特点条件下,掌握标志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各种技巧,这与工业类职业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岗位知识和工艺技能的要求相仿,但是标志设计还有文化艺术的内涵要求,却是与之不同的。此外,当学生掌握了富有文化艺术内涵的标志的规律和技能后,还要通过电脑软件学会在计算机上设计的方法,以便符合今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阶段为实践阶段。重点为培育学生对标志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在名片、包装、办公用品、企业礼品和网页等各种媒介中的应用,是对学生标志设计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教学方式以实践作业为主兼顾理论授课、互动讨论。实践作业分两种,一是课堂模拟实践,即教师命题,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方案给出答案。一是社会实践,通过来自社会项目,让学生真刀真枪练习。
这种“理论、互动、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实践性。由于课堂中的大量案例来自于实践,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正确理解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二,综合性较强。与普通高校讲授,喜欢舍去各种附属条件和多种因素不同,“理论、互动、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重点是还原实践,为了正确理解案例和参与实践,需要学生具有综合性知识,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以及具体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三,启发性。“理论、互动、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常常不给予学生统一的答案,而在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设计出具有特色具有多样性特点的方案。
第四,充分调动课堂一切因素。课堂中互动环节,既有师生互动,也有学生间的互动,可以互相启发、集思广益。
“理论、互动、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只是一种尝试,它的完善除了教学过程反复实践总结和改进外,还需要完善必要的外部条件。
一是教师知识结构要完善,大多数教师来自非职业教育,接受的是普通教育,为了适应职业性的教育,应该鼓励他们向“双师”努力。只有老师成为“双师”,才能有利于今后学生获得的“双证书”或“多证书”。
二是学校不能关门办学,需要与社会广泛接触,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美术工艺类的比赛外,更多地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参与各种文化产业的社会实践。
三是学校要建设一个从古到今,从中而外的资料库。如字体设计库,既有中文又有西文字体设计;既有社会上文化产业使用过的,又有历届学生创作的作品。学生通过资料库的共享,可以拓宽眼界,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