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龙山小学 张 燕
插图也称为插画,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对文字内容作形象的说明,以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书刊版式的活泼性。这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是非常普遍的,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几乎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插图已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那些新奇的、生动形象的直观的事物都会让人过目不忘。而那些平淡的、抽象的、枯燥乏味的事物又总如过眼云烟,看多少次印象也不深。语文插图此时就可以起到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研究表明,插图有助于对信息的记忆,尤其是对延时记忆的效果优于即时记忆。插图有着形象性的特点,易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视觉表象,而视觉表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材料。相信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看到过学生经常专注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忘情于插图的艺术境界,沉浸于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是因为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再造想象,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也就无意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由此可见,利用课文插图,对打造有效课堂非常重要。
通过平时的调查与交流,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可了课文插图的存在,并认识到插图的作用,但多数教师对插图的运用还不够重视,在备课时很少去研究教科书的插图,因此这方面的知识不够充分。从目前的阅读教学来看,有些老师片面追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以多媒体软件所提供的音像并茂的情境取代课本中插图的静止画面,轻视课文插图存在的价值;有些老师觉得插图几乎从不列入考点,便忽略了插图的作用,只重文,不重图,认为插图仅是美化版面的点缀,只求愉悦,缓解对抽象文字的视觉疲劳而已,自然忽视了插图这一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有些老师知道要利用插图这一教学资源,但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引导不当,反而适得其反。对插图更高层次上的运用,以文配图、看图写文、师生围绕插图的互动等极少触及,而这些也正是插图的魅力所在和教学所努力的方向。
作为教师,怎么做,才能把这一资源用得更妥,使学生、文本的对话能更好地展开?
备课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树立“备图”意识,不但要备课文,还应该备插图,深入研读插图,挖掘开发潜在的教学价值。教师要读懂文本作者、绘图作者和编辑的意图,并睁大自己鉴赏的眼光,悟出插图的丰富底蕴,读出自己对插图的理解和感受,让课文插图发挥最优效果。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寻求图文的最佳结合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中有两幅对比新明的插图。引入新课时,可作如下导入。
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出示插图),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出示第一段: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指导朗读后再出示第二幅图师:此时此刻,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小村庄在大雨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模样,树倒了,房屋塌了……
师引导:山不再是(郁郁葱葱),水不再是(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是(湛蓝深远),空气不再(清新甜润)。村庄(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为什么小村庄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自己去书里找找答案。
如此巧借插图导入课堂,很具实效,既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的欲望,为学生的说话搭建了平台。像这样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低年级段更是实用。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受生活环境和阅历的限制,对课文中的某些词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即使听老师的语言描述,还是不能深入理解领会。这时,恰到好处地利用教学插图,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如果能妥善利用插图,把理解、识记和写记过程都有效整合起来,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很多课文都是要求学生能复述的,课文中图文一致性高的插图就能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台阶。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时,利用故事里所配的六幅插图让学生练习复述,图里清楚地画着一年四季小熊和爸爸去森林里准备砍树但都没舍得,最后小动物们飞来感谢。因为是低年级段,所以出示插图后先让学生按一定顺序,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说,然后让学生连起来说。经过这样的分步指导,引导学生细致看图,回忆课文内容,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下来就不难了。面对高段学生,我们可以利用插图和关键字,让学生练一练复述的技巧。
当然,插图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插图代替对文本的研读。插图教学同样需要学生结合文本去体验、领悟,并作出自己的解读。
总而言之,教材插图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让枯燥阅读变成一种愉快的欣赏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发现,带着一颗慧心去思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图上”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