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庆元县江滨小学 吴春姿 叶永清
低耗高效的常态课是品德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而“真实”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捷径。
叶澜教授说:“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的分析基础上。”真实的品德课要求教师首先要把握整套教材编排意图,依据教学主题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一个精准的课堂教学目标。
品德教材编写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统揽整套教材来制定主题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就不会原地踏步,炒冷饭,也不会盲目拨高教学目标了,让学生望而生畏。请看在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和四年级上册《谢谢你们,我的父母》
《家人关爱我成长》,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家人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之情;懂得家人的爱能使自己健康成长,理解家人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劳;初步学会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关心体贴家人。
《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前、课中的生活体验,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倾注了无私的关爱;通过制定计划、生活实践等活动感谢父母,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从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意识。
【思考】这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教学主题,教学任务往往会一并误解成“感受、报答父母的关爱”。但我们从两个“课题”中可以看出,教学的关键词分别为“家人关爱”和“谢谢父母”,这其中存在着质的区别:一方面,“家人”包含了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长辈,而“父母”则不包含其他人;另一方面,“关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家人照顾自己的事例里去体验他们在自己成长中付出的辛劳,而“谢谢”不是一句简单的礼貌用语,而是要引导学生用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去报答父母,这体现了教材编排“螺旋上升”的特点。两位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特点,从他们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不难看出,是从“认知、感受家庭成员和初步感受家庭温暖,学会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升为“感受父母为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劳,培养家庭责任感”。如果两位老师在教学时没有总体把握“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特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哪么教学就有可能盲目拨高或“越位、炒冷饭”,何谈教学效益?
道德存在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学生的真实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脱离了生活的道德教育就真正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准制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目标。
【案例】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
师:我了解到班里好多同学是留守儿童,也许在你的成长历程中给你最多关爱的人不只是父母,请你说说是那位家人也给了你无微不至的爱?
(学生说到的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托管部老师、消防队代理爸爸等)
师:也许在你的记忆里有许多让你难以忘记的感人往事,这些事情都洋溢着家人对你无限的关爱,请你选择一件来与大家分享这份伟大的爱!
生:一天晚上,我生病发高烧,双腿不便的奶奶冒雨背我去医院……(哽咽述说)
生:上次单元考试,我因怕被批评偷改了考试分数,被托管部的吴老师发现了,她严厉的批评了我,并忍着感冒头痛辅导我订正试题,一直到深夜……(泪流满面)
生:我的代理爸爸——消防队的吴叔叔,他常常打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成绩;星期天辅导我做作业,带我爬山;还经常给我买学习用品!(泣不成声)
……
【思考】这是一次在一所6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的学校中上的一堂品德研讨课。在很多学生眼中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父母的关爱是最多,最伟大的。但是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的班级学生实际是什么呢?很多学生的父母是长年在外打工,学生有的寄宿在社会上的托管部中,有的长期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那么,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在外打工也是关爱自己的一种方式,还要结合学生最真实的生活感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托管部代理家长等家人的关爱同样伟大。案例中的老师充分关注到学生这一实际,首先引导学生“家人”不仅仅是指父母,然后再让学生述说最感人的一件往事。学生之所以含着热泪的述说,是因为教师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包括父母和其他家人的养育之恩,萌发感激之情。”这一真实的教学目标,因而学生讲述的都是来源于自己真实生活中的最真实的往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托管部叔叔阿姨,消防队的代理爸爸,他们已经从内心把这些长辈、亲人、甚至是毫无血缘关系的代理家长当成了自己最亲的家人。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品德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也是品德教学最真实的教科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源头活水”,才能让品德教学焕发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活力。
一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教学话题。二是依托于真实生活的情境创设。三是链接于真实生活的课外作业。
“情感”是品德课堂的精髓,没有了情感的品德课就像是鲜花失去雨露,小鸟折断翅膀,失去生命力。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挖掘社会生活中的真实素材选择恰当的活动载体组织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有效的体验学习,让学生把他真实的内心世界袒露出来,把自己的迷茫困惑真切地说出来。
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真实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失去了真实,品德课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只有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中获得生命的感悟和经历生命的成长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