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 尹铁民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野麻、九塔花、山麻和九节草等。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山野荒地、田埂、草地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味辛苦、凉,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治疗妇女月经不调,胎漏难产,胞衣不下,产后血晕,瘀血腹痛,崩中漏下,尿血、泻血,痈肿疮疡。益母草有利尿消肿、收缩子宫的作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病的要药。其种子亦作药用,名为茺蔚子,别名益母草子、坤草子、小胡麻。
鲜益母草: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边缘5—9浅裂,每裂片有2—3钝齿。花前期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青绿色;质鲜嫩,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气味微苦。干益母草: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段者长约2厘米。
益母草喜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一般土壤均可栽种。喜温暖湿润气候,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地区适宜栽培,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向阳,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生长适温22—30℃,15℃以下生长缓慢,0℃以下会受害,-3℃以下会冻伤,35℃以上的高温生长良好;潮湿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有助于获取高产和高品质的产品。一般多采用种子直播繁殖,种子可于秋季从野外采集,干燥保存到翌年春分至芒种时节。
益母草分早熟益母草和冬性益母草,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种植,育苗移栽者亦有,但产量较低,仅为直播的60%,故多不采用。
播种前整地,要求耕层耙平整细。对土肥水和大气环境进行评估检测,选择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的地块种植。整地前施入底肥,每亩施堆肥或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作底肥,施肥后耕翻,耙细整平。条播者整地做畦,畦高20厘米,设40厘米排水沟.穴播者可不整畦,但均要根据地势,因地制宜地开好大小排水沟。
选当年新鲜的、发芽率—般在80%以上的籽种。穴播者每亩—般备种400—450克,条播者每亩备种500—600克。早熟益母草秋播、春播、夏播均可,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承德地区多为春播,以4月上中下旬为宜。播种分条播、穴播和撒播。北方多选用条播,一般播种按行距33厘米,穴距20厘米,播深3—5厘米,开穴播种覆盖面浅土。
苗高5厘米左右开始间苗,以后陆续进行2—3次,当苗高15—20厘米时定苗。条播者采取错株留苗,按行距33厘米,穴距20厘米定苗。间苗时发现缺苗,要及时移栽补植。
一般中耕除草3—4次,分别在苗高5厘米、15厘米、30厘米左右时进行。中耕除草时,耕翻不要过深,以免伤根;幼苗期中耕,要保护好幼苗,防止被土块压迫,更不可碰伤苗茎;最后一次中耕后为封垄前,要培土护根。一般地块施入足量底肥即可满足全生育期需要,出现脱肥情况时可随水冲施腐熟粪尿300—500千克,稀释500倍后浇施或灌根。
收获益母草全草和籽种茺蔚子均为药材,因此收获时要以生产品种的目的而决定收获日期。
以生产全草为目的,应在枝叶生长旺盛、每株开花达三分之二时适时收获。收获时间在晴天露水干后时,齐地割取地上部分。
以生产籽种茺蔚子为目的,则应待全株花谢,果实完全成熟后收获。鉴于果实成熟易脱落,收割后应立即在田间脱粒,及时集装,以免散失减产,也可在田间置打籽桶或大簸箩,将割下的全草放入,进行拍打,使易落部分的果实落下,株粒分开后,分别晒晾。
益母草收割后,及时晒干或烘干,在干燥过程中避免堆积和雨淋受潮,以防其发酵或叶片变黄,影响质量。茺蔚子在田间初步脱粒后,将植株运至晒场放置3—5天后进一步干燥,再翻打脱粒,筛去叶片粗渣,晒干,风扬干净即可。
益母草应贮藏于防潮、防压、干燥处,以免受潮发霉变黑和防止受压破碎造成损失,且贮存期不宜过长,过长易变色。茺蔚子应贮藏在干燥阴凉处,防止受潮、虫蛀和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