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新疆工程学院体育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23)
大学生超重、肥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李梅(新疆工程学院体育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23)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原因及危害分析,建议高校通过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运动与肥胖、饮食与肥胖的讲座以及开设身体锻炼的课程和加强课外辅导来控制肥胖学生体重,提高其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超重肥胖健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肥胖问题也备受人们关注。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并将肥胖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杀手,它包括肥胖本身对健康的危害以及肥胖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等对健康的损害两方面。青少年的肥胖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高校中超重、肥胖学生的比例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1.1、遗传因素
据资料显示肥胖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如果父母均为肥胖者,其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约80%;如果父母一方为肥胖者,其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约40%;如果父母体重正常者,其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约23%。可见肥胖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1.2、生活方式
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是造成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资料表明:90%的肥胖者(单纯性肥胖者)属于后天造成,“多吃少动”摄入的能量长期超出消耗的能量,体内多余的脂肪越来越多,导致超重、肥胖。饮食习惯也是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油、高脂、高糖的食物摄入过多,造成偏食,使之成为肥胖的又一推手。
1.3、体育运动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的发展,学生们参与户外体育运动的时间明显减少,除了正常情况下的体育课以外,大多选择静坐看书、看电脑、玩手机,打网络游戏等等。户外运动量少是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一个生活特点,缺乏适度的体育锻炼,使人体能量消耗减少,营养过剩,促使了超重、肥胖的发生。
2.1、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超重、肥胖的直观表现就是身体外型上,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标,呈现出粗壮、丰满的体型。由于体重过大,造成扁平足、膝关节内扣、下肢弯曲、脊柱弯曲等病理现象,表现出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笨拙、肌肉无力、关节僵硬、动作迟缓,身体的基本素质和运动能力下降。据相关研究资料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大学生的心血管机能水平、呼吸机能及有氧能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的学生,其下肢的暴发力和速度素质也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的学生。
2.2、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肥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带来严重的伤害,使负面情绪增加。一项通过scl-90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肥胖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同龄大学生体重正常组,特别是在焦虑、人际关系、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和精神病理6个因素的的分较高。一些肥胖大学表现为固执、内向、情绪不稳定的特征,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总是通过想象了解他人对自己形象的看法,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肥胖女大学生的抑郁水平高于男大学生,一些女大学生由于肥胖引发焦虑,再由焦虑导致暴饮暴食,引起体重进一步增加,形成体重增加与抑郁焦虑的恶性循环。
3.1、提高大学生对肥胖与健康的认识
在对超重、肥胖大学生健康意识的调查研究中普遍显示,许多超重、肥胖大学生对肥胖合并症的相关知识了解匮乏,对于肥胖会给自己的健康带来诸多不利了解不足,致使没有把健康饮食和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手段来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对身体的危害,因此对超重、肥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应及早进行,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指导他们科学、有效、安全的进行体育锻炼。
3.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从饮食方面,应注意营养均衡,合理安排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充足,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量,脂肪的摄入量必须严格控制,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以正餐为主,少吃零食,少吃高糖、高脂和油炸食品,少喝含糖及碳酸性的饮料,合理的控制进食的速度,细嚼慢咽,不要进食太快。超重、肥胖大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到合理饮食对他们的体型和体质的重要性,使他们意识到肥胖不仅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婚姻、家庭,甚至是工作和事业。
3.3、鼓励超重、肥胖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大学生已经进入生长发育的最后的阶段,他们的生长发育水平是否正常,体型是否匀称和健美,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及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等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体质的强壮,并对其终身的体育素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完善高校体育工作机制,将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机制纳入到高校体育工作计划中并付诸实施。高校可以利用每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有力条件,建立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形成对超重、肥胖学生的跟踪监测机制,对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营养与饮食以及体育运动进行有效干预,形成可以控制大学生超重、肥胖问题的长效机制,从而改善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积极探索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超重、肥胖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和意识;在体育教学中区别对待,培养超重、肥胖大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肥胖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体育课课程项目设置方面,设置一些能够激发其兴趣并且适合他们参与的运动项目,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改善肥胖学生的体型和机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4、科学有效的引导超重、肥胖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减肥、降脂、健美的效果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经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有氧耐力运动是改善血脂的最佳运动形式,是减肥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有氧耐力运动有长距离的快走或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有氧健身操,球类项目等。力量训练也很重要,在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发现,在有氧耐力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力量练习如负重深蹲、杠铃推举、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可以提高降脂的效果。力量训练可以加速静止代谢率,有氧耐力训练主要是在运动的过程中消耗脂肪,对运动后的代谢率影响时间较短,而力量训练可以使运动当天甚至是隔天的基础代谢率大幅度提高,从而消耗掉更多的脂肪,所以有氧运动与力量练习相结合才是更好的减肥方法。
其次,要合理的控制运动时间。有学者做过同样运动形式的一次运动与长期运动对血脂影响差异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一次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对体内的血脂水平并无影响,但长期运动后心肺功能提高了,心脏收缩力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流过肌肉组织的单位血量增加,血脂的到改善。国外的研究还发现长期坚持运动确实能改善血脂水平,但如果停止运动一个月,运动对人体带来的有益改变就会消失。综上可见,较为理想的运动时间是持续运动30-40分钟,每周坚持运动3-5次,运动持续3个月以上才会有较为明显的降脂、减肥效果。
最后,要科学的掌握运动强度。对于降脂、减肥来说最适宜的运动强度是中等强度。运动强度可以通过心率和主观体力感觉来确定自己运动中的强度。正常心率一般是在60-100次/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最大心率×60%-70%,而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一般用“220次/年龄”,比如学生年龄20岁,最大心率为200次/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为140次/分钟。运动强度过大时能量消耗以糖为主,肌肉氧化脂肪的能力较低,也达不到减肥的目的。
综上所述,大学生超重、肥胖问题不容忽视,高校应将大学生超重、肥胖的干预机制纳入到体育工作当中,强化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超重、肥胖对身体带来的诸多危害。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超重、肥胖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渐改变大学生超重、肥胖的体质现状,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健,马军,王翔.健康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廖峰,王小英.肥胖大学生抑郁情绪调查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5)
[3]雷芬芳,罗少松,何琦峻.健身塑形运动对超重大学生血脂体质指数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8,29(5).
[4]增红,黄文庚,黎光明.高校肥胖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