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探索

2015-03-18 03:51侯丽清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 侯丽清

在我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后的1999年,“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提出来。自此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十几年以来,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成为了高职院校改革的方向。以此为目标,高职院校尝试着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变,成绩显著,经验也得到了积累,自此开启了“示范性院校建设”在高职教育进行改革的时期,这是高职教育在不断探索、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

高职院校将提高学生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综合性建设人才作为自己的职责。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被提上议事日程。早在1995年国家教委就开始在部分高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建立了一批全国示范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首批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不久,高职教育工作者们就意识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改革。当前,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及高职生人文素质的现状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人文素质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给出了很多定义和解释,在理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看法,笔者比较认同以下观点: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表现出一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比如道德、法律、历史、艺术、文学、语言等知识;也包括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比如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拥有科学求实的精神,热爱真理,塑造健全的人格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还包括一些偏重于人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即人文能力,比如适应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分析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等。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其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领会人文精神、掌握人文能力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的职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十几年来,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目标,对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就业效益等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促进了高职院校极大的发展。然而,多数学生在校学习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内,一边忙于专业课的学习,一边忙着计算机、英语等各类资格证、上岗证的考试,再就是到处打听联系将来的就业去向;学生们的技能水平是在不断提高,时常听到高职院校学生举办各种技能大赛的报道;但多数高职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是他们获得更好专业成绩和成为更优秀的职业人才一个制约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人文素质有待于提高。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是社会对高职院校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学生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具备认识和分析辨别外界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更加成熟稳重。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进度加快,要求学生能够适应新环境,具备知识创新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有待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化的日益发展,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需要进一步得到锻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要有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这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为了使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提升,高职教育将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育人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说: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这个目标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要求,在教育的实施中,两者要和谐发展,不可以偏废其中任何一方面。

(二)在就业压力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社会需要综合职业能力高的学生,因此高职教育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1]。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民生建设,而民生之本是就业,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顺利找到合适的职业。

高职教育将为社会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制造出一件高级“工具”的育人宗旨作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此已经有了共同的认识。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对人才培养工作也不断提出了新要求,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育人”,人文素质教育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厚实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教育能力,交流、协作、组织管理、创新创业能力等,也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职业能力,加强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在就业和创业等方面,能够有较强的适应力以及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从现状来看,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好,职业能力相对较强,就业竞争力也较高;相反,如果各方面都缺少优势和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可能面临被淘汰、不能顺利就业的结果。所以,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使其尽快适应就业岗位。

三、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在经济社会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学生要想更好地就业,适应社会需求,在专业能力强的同时,也一定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因此,在注重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得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将“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真正落到实处。在观念上要与时俱进,将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实践中探索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统一,将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同时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宗旨目标。

(二)认真落实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制定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领导和教师都重视,认真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安排合理的课时,开设系列人文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人文讲座相结合,偏重于人文知识的、人文精神的、人文能力培养教育相结合;还要加强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社会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合理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加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投身社会打好思想基础。

(三)加强校园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校园文化包括文化的设施、组织和管理制度,也包括高职院校师生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是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和校风的集中体现,又能体现出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得到熏陶、升华精神、提高素养。

四、结语

总之,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付出艰辛的劳动,为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职成教司.“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汇编·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