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策划高职生就业出路——基于2014年对用人单位的实地调研

2015-03-18 03:01王春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3期
关键词:高职生用人单位毕业生

□ 王春艳

2014年4月智联招聘在“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指出:有45.7%的应届毕业生未获得offer最主要的原因是“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这就意味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还未满足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高职生作为一种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如何站在用人单位选择偏好视角相对应地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成了高职生在毕业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分析方法,深入探析用人单位的选择偏好,提出高职生应对就业策略,促使他们有的放矢,成功实现就业。

一、调查对象及抽样的基本情况

在2014年6月~2014年10月,研究小组根据单位性质、所在行业、所在区域和单位规模标准从学校2012、2013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随机抽取了160家作为样本。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全面性,本次调查除了采用常规的问卷调查方法外,还采用了面对面深入访谈调查方法。通过筛选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7份,回收率为98.0%。从单位性质上看,党政机关占0.7%,事业单位占1.4%,国有独资企业占1.4%,国有控股企业占2.0%,其他股份制企业占10.2%,民营企业占42.9%,而其他企业只占了1.4%;从单位规模上看,50人以下的企业占17.0%,51~100人的企业占25.2%,101~200人的企业占17.7%,201~500人的企业占19.0%,501~1,000人的企业占9.5%,1,001 ~3,000 人的企业占 4.8%,3,000 人以上的企业占 6.8%。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偏好招聘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把“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生”作为招聘第一主要考虑对象,占31.7%,把“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招聘第二主要考虑对象,占27.6%,把“社会上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第三主要考虑对象,占24.0%,把“中等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作为第四主要考虑对象,占15.8%。其中第一主要考虑对象和第二主要考虑对象相差4.1%。这说明当高职生和本科生同时应聘时,用人单位还是偏好招聘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生。对于用人单位为什么愿意选择本科毕业生?从与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深入访谈的内容,即可窥见一斑。随着高校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市场。为了解决就业难问题,当前很多高校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不得不降低对工作岗位和待遇的要求,这样就导致企业在选择同等专业的人才时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同时,本科毕业生和高职生相比较而言,在文化素质、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更多的优势,所以企业能够选择到本科毕业生,就不会选择高职生。而且,随着应用本科不断转型发展,企业将会越来越重视新员工招聘时的学历要求。

(二)用人单位期望招聘到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调查得知,用人单位首先比较看重毕业生的个人能力(21.6%),能不能胜任一定岗位的职责,其次再来考虑这个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如何(17.2%),有没有责任心和爱心,最后从综合素质(15.9%)评价中择优录取。这说明高职生只注重提高自己的个人专业能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选择偏好。对于用人单位为什么期望招聘到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如果一个员工不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即使他的能力再强,也只能给企业带来更多负能量。

(三)用人单位会因工作需要偏好安排和使用专业对口、个人能力强的毕业生。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用才标准前三位依次为“单位工作需要(24.6%)”、“个人能力(24.1%)”和“专业对口(17.3%)”。对于为什么强调这三个标准,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解释道:现在的企业都很务实,首先在对外发布招聘信息前,得清查一下哪个岗位还缺人?缺几个?然后根据岗位职责要求挑选毕业生的专业背景。毕竟“隔行如隔山”,专业背景对口且专业能力强的毕业生上岗后才会立即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四)用人单位安排高职生主要的岗位是工勤人员。针对岗位选择,本次调查主要提供了技术研究人员、部门主管、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四个选择。通过分析得知,用人单位给高职生提供的主要岗位是工勤人员,占30.4%,其次是部门主管(27.7%),管理人员(20.2%)和技术研究人员(19.2%)。对于用人单位为什么认为高职生主要的就业工作岗位应该是生产一线的工勤人员?在访谈中相关负责人如此说: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急需大量服务于一线的技术工人。由于高职生和中职生相比,不仅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还拥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企业招聘一线工人的主要选择。

(五)用人单位实际给予高职生的薪资相对偏低。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愿意给付高职生薪资主要集中在1000元以下(16.2%),1,000 ~ 2,000 元(56.2%)和 2,001 ~ 3,000元(22.1%)三个区域,而3,000元以上的只占了5.5%。对比2014年6月人力资源研究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的“本科生平均月收入3560元,高职学生平均月收入2940元”这个数据来看,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本次调查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二是本次调查的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所以从中国中部用人单位实际给予高职生的薪资来看,高职生的薪资还是相对偏低,跟不上同期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对于为什么给高职生这么低的薪资待遇?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主管解释道:我们坚持“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原则。由于高职生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基层工作,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我们只能量力而行了。如果我们刚开始就把他们的工资调高,那么企业就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

三、高职生面对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策划就业出路的对策

(一)认清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高职生在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价值观等方面后,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分析社会环境、用人单位需求及竞争态势等各种有利条件和存在的威胁后,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所以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高职生克服择业过程中的畏难心理,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并发掘高职学生潜能,提高就业竞争力,使高职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合理选择。为此,高职生在大一入学后就可运用“SWOT”法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全面收集信息,深入了解企业招聘要求;二是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详尽的分析,找出问题,突出优势;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就业行业、就业区域和就业岗位;四是规划程序设计需清晰、简单,便于操作;五是规划设计不可好高骛远,体现自我特点;六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及自我评估结果,适应调整大学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积极报读自考本科,提高就业竞争力。高职生报考自考本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套本,一种是专升本。前者可使在校高职生在读专科的期间同时拿到本科学历,难度系数不大,而后者的难度系数稍微偏大,高职生需在本校结束专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之后,参加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其他本科院校继续学习二年,才能拿到本科学历。由于这两种形式各有特点,高职生可根据家庭的经济实力和自己的学习能力灵活选取,但不管哪种形式,都可使高职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取得考研和考公务员的资格,提高就业竞争力。但高职生在积极报读自考本科时,需注意以下几项事项:一是根据已设计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二是实地考察,多方了解,寻找正规的教育机构;三是认真学习,建立理论知识一体化框架;四是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

(三)了解岗位需求,调整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自我定位和社会定位两者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己的性格、天赋和了解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给自己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生在对未来进行明确的职业定位时,要明白以下几点:一是调查用人单位提供给高职生的岗位有哪些?二是详尽了解这些岗位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和工作角色分别是什么?三是全面分析自己的专业、性格、兴趣和已掌握的技能水平能胜任什么岗位工作?四是仔细寻找自己和岗位要求的匹配点,恰当确定职业方向。

(四)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就业基石。通过前面的统计分析得知,现代用人单位除了看重毕业生学历过线、专业对口等基本的硬件外,还越来越来将应聘者的忠诚、诚信、责任心、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作为招揽人才的重要标准。所以高职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素质:一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道德修养;二是积极参加社团和院级学生活动,提高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三是尽可能参加不同级别的技能大赛,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

[1]智联招聘.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EB/OL].智联招聘网,2014-04-15,http://article.zhaopin.com/pub/view/214009.html

[2]麦可思研究院.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中国教育在线,2014-06-13,http://www.eol.cn/html/c/2014jylps/

[3]沈建波.当下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猜你喜欢
高职生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