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初级中学 邝建兰
近年来,时常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极端事件,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语文的学科优势决定了它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语文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笔者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往关注的是课程的内容却忽略的是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最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是一节课的指挥棒,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单独逐一实现各个维度的目标,缺失任何一个维度都无法筑成教学的金字塔。它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其中情感目标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正与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理念相吻合。
在语文课堂上,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什么语气”“什么语速”读出来。这种隔靴搔痒的应道,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观书须熟读,使其言皆者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这些话语道出了反复朗读、揣摩,对于理解作品含义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朗读教学,即有表情地读,有比较地读,有角色地读,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将静态的语言变成动态的语言;通过朗读,可以清晰地浮现出各种生活场景,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更真切地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当今的阅读教学存在着重大的弊端,不少语文课堂求新、求深、求广,使得新的“满堂灌”悄然滋生,并有蔓延之势。这种“满堂灌”,从某个角度看,似乎形式多了,手段新了,为语文课堂增添亮点。仔细审视就会发现,它给语文课堂和学生带来的是更加深远的创痛。许多课堂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的“创新”,将声、光、电灯现代教学手段一应搬进课堂,使课堂成了“声像视听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德育教育。
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感染读者,唤起道德情感。这些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栩栩如生地映照在同学们的心中。学生能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受到很好的教育,学会辨别是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订立人生的奋斗目标。
杨绛女士的《老王》的核心是讴歌一种善良的人性。文中的老王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学生在生活中极常见的普通劳动者。教学时着重让学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并了解“我”的善良与对老王的关爱,对学生进行一次有益的“爱”的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善良的天性,并以理性的目光看待身边的不幸者,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切入点,让日记走进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日记帮助学生记录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事、景、物,给他们一个自由表达的机会。如果能够很好地坚持写日记,他们便拥有了一本珍贵的成长纪念册。
七年级是学生成长的转折点,情感幼稚,生活面窄,阅读量少,导致语文水平的低下。刚接手时,要求学生每晚阅读,每星期写一篇周记。在坚持了一两个月之后,有些学生写烦了,开始消极怠工,每周写五、六句话的流水账。面对这种困境,笔者立即改变策略,布置学生每天写日记。对基础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允许摘抄佳作,并指导学生如何写旁批。学生坚持写,教师必须坚持批阅,借助校讯通平台和学生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得到很多家长的支持。
学生每天都在练笔,练得多了,思路也开阔了,写作能力也就逐步得到提高。
语文教育的根在于阅读,但阅读并不是围绕着课本去读,而是把阅读范围扩大到所有值得一读的文学与经典作品上。然而名著阅读的目的性功利,使得阅读的内容“瘦身缩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现在,阅读经典名著的重要性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从学校教学实践来看,名著阅读的现状堪忧。为了应付考试,学生浮光掠影,获得有用信息或者只选零散语段,甚至是教师以名著的缩写本和资料简介替代原著,将名著的文学常识、人物特点、思想意义灌输给学生,把名著处理成“压缩饼干”。 因此,一些学生家长说:“孩子能阅读多少本经典名著并不重要,我看重的是这些故事里渗透出的传统美德和他们在实践中的行为取舍。”
鉴于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名著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发挥导向作用,把学生引入名著阅读的圣殿之中。定期开展故事会和背诵比赛活动,检查学生读书笔记,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中的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的民族品质,陶冶爱国爱民、天下为公的民族情感,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许单纯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仅仅掌握了字词及文段识记理解的方法远远不够。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孩子在感悟到语文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