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的方向看“中译外”合作翻译的必要性

2015-03-18 02:32古娟
关键词:译介母语逆向

古娟

(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99)

从翻译的方向看“中译外”合作翻译的必要性

古娟

(四川文理学院外语系,四川达州635099)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综合国力仍然较弱的情况下,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有着各自的局限性,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文化赤字。实施正向翻译与逆向翻译结合的合作翻译,可以弥补现阶段中国文化对外译介的不足,最终达到减少文化赤字,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目的。

文化软实力;正向翻译;逆向翻译;合作翻译;必要性

中国政府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认识到了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重心之一。中国政府正通过开办孔子学院,组织译介中国古籍及文学、学术经典著作等方式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以此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其中,中国文学的对外译介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翻译是以译者为主体的一项实践性活动,对译者而言,翻译具有方向性。西方翻译理论家大都认为翻译的正向翻译,即从译者的外语译入其母语或习惯语的翻译是理想和自然的翻译方式,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强盛的综合国力使得它们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更具吸引力,他们总是能够吸引国外的译者用正向翻译的方式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较弱的文化传播力不可能吸引大量的国外译者通过正向翻译的方式来译介中国的文化;而通过国内译者用逆向翻译的方式来译介中国文化又会降低译作的质量,从而影响译作在目的语国家的接受程度。谁来译介中国作品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文化软实力对翻译方向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证明结合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的合作翻译,将会弥补两者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局限。从文化软实力对翻译方向的影响再看实施合作翻译的必要性,能够给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动态的视角,找到对外传播文化的最佳途径。

一 正向翻译在中西方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不同作用

1.正向翻译在西方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

翻译的方向(translation direction)是针对译者而言,主要是指翻译时译者是从自己的母语或习惯语译为外语还是从外语译为母语或习惯语,从译者的外语译入其母语或习惯语的翻译被视为正向翻译(direct translation),而从译者的母语或习惯语翻译成外语的翻译被叫做逆向翻译(inverse translation)。[1]

人们通常认为,译者掌握外语与母语的能力是对等的,从外语译入母语或由母语译入外语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只有极少数的译者才具备这样的才能,绝大多数译者知道自己的外语和母语能力是不可能对等的。

很多西方翻译研究者对译者到底应该采用正向翻译还是逆向翻译清楚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英国著名的翻译家与理论家纽马克教授在所著《翻译教程》一书中就指出:只有译入你们所习惯使用的语言时才能译得自然准确,并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个译者必需具备其母语的写作才华与直觉,并且熟悉本国文化。[2]美国著名翻译家与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也认为理想的翻译应是译入译者母语的翻译。[3]换言之,西方翻译理论家大多认为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译者只有采用正向翻译的方式,翻译才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正向翻译的效果确实要优于逆向翻译。此外,从现实操作的角度来看,正向翻译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可行性还有其物质基础。亨廷顿曾指出,物质上的成功会使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更具吸引力;通常来说,如果人们羡慕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他们就会羡慕这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与意识形态。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对一种文化感兴趣,人们总是对那些能够促进自身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文化感兴趣。[4]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上的成功,

使得其他国家的人对他们的文化与意识形态更加感兴趣,因此他们能够吸引众多国外的译者学习他们的语言,再通过正向翻译的方式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正向翻译是切实可行的,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外文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

2.正向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局限性。

然而对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正向翻译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却大为不同。虽然中国从2010年开始连续几年都占据世界GDP排名第二位,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因为人口基数过大,中国人均GDP只位居世界第90位左右,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相对较弱。因此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相对较弱的文化传播力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对2013年全国版权输出情况统计,2013年,中国引进的外文图书16625种,引出的图书仅有7305种。而在出口的这些书籍中,能够展现中国精神风貌的文学作品较少,很多中国的先进文化不能进入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5]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一百多个成员国翻译数据的统计,在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从英文翻译到中文的文本数量多达37988本,从中文翻译到英文的文本数量仅为636本。[6]北京大学的教授王岳川分别对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的藏书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在20世纪,106800部西方作品译入了中文,而只有几百部中文作品译介入外文。[7]

文化交流中的失衡引起了中国政府及翻译界人士的极大关注。这一严重的失衡背后反映的问题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国外学习中文的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能够成为译者译介中国作品的人数还是非常少。再者,目前中国较弱的文化传播力还不可能吸引大量的国外译者通过正向翻译把中国的作品译介到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虽然现在有一些汉学家成功地把中国的文学作品译介到了国外,但正如王岳川教授指出的那样,依靠像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那样的汉学家把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翻译出去是远远不够的。[7]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也曾发出感叹:面对茫茫大千世界,多少年来汉学家可谓凤毛麟角。[8]综上所述,目前中国仍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完全依靠正向翻译对外传播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具有其局限性。

二 逆向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缺陷

在《翻译研究百科全书》中,兰德厄姆(Ladmiral)认为译者译入语为外语的翻译只是一种检验外语水平的教学上的练习,从专业上看,要求译者从母语翻译到外语是一种荒谬的要求,是一种奢望。[1]从中文到英文的翻译也曾引起过讨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经追随欧洲著名汉学家高本汉,学习中国先秦文学、古典音韵学以及《左传》《诗经》等,他在参加200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的“中欧文化接触与交流——纪念高本汉学术研讨会”上这样说过:一个中国人,无论他的英文多么好,都不应该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要把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需要一个英国人,文学修养很高的一个英国人,他通晓自己的母语,知道怎么更好地表达。现在出版社用的是一些学外语的中国人来翻译中国文学作品,这个糟糕极了。翻译得不好,就把小说给“谋杀”了。[9]

确实,当发展中国家的译者试图把自己的文化送出去的时候,他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他们怎样赢得读者?发展中国家的译者的确可以翻译所有他们想要译介的作品,但是如果他们翻译出的作品不能吸引读者,这些翻译又有什么用呢?这确实是不可避免地实情:当译者把母语的作品译到外语时,如果译文的语言不地道或风格“倒胃口”,会造成读者的阅读障碍。而且如果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读者消极、刻板印象的受害者,而通过逆向翻译翻译出的作品质量不高(特别是如果它们包含错误),这只能强化这种消极、刻板的印象,这种印象甚至还会有损于写作这些作品的作家的才能。

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翻译为例,英文读者无缘窥见《西游记》全貌的情况持续了将近四十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在中国和美国,有两个全译本几乎同时面世。其中一个是詹纳尔(William John Francis Jenner)翻译的Journey to the West(以下称詹纳尔版),共四卷,在1977年到1986年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付印,另外一个是余国藩翻译的The Journey to the West,也是四卷,在1977年到1983年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刊行,于2012年推出修订版。这也是迄今为止仅见的两个《西游记》全译本。余国藩所译的《西游记》英译本在国外的销量并不好。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高级编辑戴维·莫洛(David Morrow)的说法,该书初版第一卷三十多年间才卖掉一万六千多册,第二卷到第四卷的销量更是只有各约八千册。在美国亚马逊的网站上,英语读者Luke这样写了对《西游记》两个版本的评价:詹纳尔的翻译一贯精细准确,他的语言总体而言简单易懂,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且具有可读性。而余国藩的译本比起詹纳尔来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翻译更忠实于原著。甚至有时你会觉得它过于忠实于原著。因为它的忠实,读者应该为它如此的直白而称道,尽管有时候这样的直译使一些词的选择让英语读者难以理解。在他的版本中,忠实于原著是最重要的,有时甚至比可读性更为重要。比较两个版本,余国藩与詹纳尔这两个版本都值得推荐,如果你首要考虑到译文的忠实性,那可以选择余国藩的版本。如果你喜欢更地道的英语和流畅的故事,詹纳尔的版本应予以考虑。[10]这一评价道出了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所产生的不同的译文效果,也可以推断出余国藩英译本在国外的销量不高的原因了。

三 合作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必要性

合作翻译具有多种模式,有互联网互动交流合作模式

(机器和人的合作)、集体分工协作模式、口述加笔授模式,在本文中,合作翻译指的是主译加辅译的模式,具体指操不同母语的人进行合作翻译,其中一人为主要翻译,执笔进行翻译,另外一人为辅助翻译,对译稿进行审校。在“中译外”中,最为理想的合作翻译操作模式是,两个合作者中一个是外国人,担任主译,另一个是中国人,担任辅译。这样,合作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以外国人为主译,外国人精通目的语(母语),能够自然流畅地表达原文,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习惯;而且他们也更了解读者的兴趣和需要,译文的风格更能使读者接受;中国人担任辅译,精通译出语,可以帮助主译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消除文化的误解,进行文化的阐释;在主译完成翻译后,对译入语进行斟酌、润色等,保证原文的忠实和可靠。这种合作翻译模式实际正是正向翻译与逆向翻译的结合,通过两个译者之间的互补合作,结合两名译者的智慧,可以使译文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甚至比单个译者独立完成的译作具有更高的质量。合作翻译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弥补国外译者参与“中译外”数量不足的缺陷,让我国的译者承担“中译外”的一部分工作;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完全靠逆向翻译出来的译作因效果不佳在海外推介过程中遭受的尴尬。

黄友义曾说过:根据我个人从事翻译工作得到的一条重要启示,就是最好组成一个包括本国人和外国人的翻译搭档。[8]从中国翻译的实践历史来看,合作翻译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杨宪益和戴乃迭的合作翻译,推出了《红楼梦》,鲁迅、丁玲、王安忆等作家的一系列中国经典名著,为中国作品推向国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和他的中国妻子林丽君合译了毕飞宇的《玉米》《青衣》,以及台湾女作家朱天文的《荒人手记》等一批作品。还有陈安娜成功翻译了莫言的作品,她的翻译也得到了中国翻译家丈夫万之的帮助,这些例子都显示了合作翻译在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中的成功。

综上所述,中国较弱的文化传播力使合作翻译成了现阶段“中译外”的最佳译介方式。我国的译者应该明白,我们不可能总是在理想的翻译方式下工作,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我们应积极主动地与外国的译者合作,参与“中译外”,在合作翻译中发挥自己的才能,让西方译者与读者充分了解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常规。

四 结语

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中,文化软实力是影响与制约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硬实力的同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大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传媒,编织了一张以发达国家为核心,向全世界辐射的文化传播网络,从而彰显出以文化传播力为核心的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在对外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吸引众多的国外译者通过正向翻译把文化、意识形态等输送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发达国家而言,毫无疑问,正向翻译是最自然、最理想的翻译方向。然而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翻译理论家及实践者应该明白,我们在发展翻译理论或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时要符合自身的国情,不能完全根据国外,特别是西方现有的翻译理论及翻译操作模式。在现阶段,中国依靠正向翻译输出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而逆向翻译会影响作品译介的效果。因此,中国的译者应该竭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掌握、精通一门外语,积极主动地与国外译者进行合作,帮助国外的译者把中国的文化有效地译介出去。从翻译的方向看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实施合作翻译的必要性,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翻译界人士更好地理解、认识与把握翻译活动,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翻译理论,开展符合本国国情的翻译活动。

[1]Baker,M(ed.).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4.

[3]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149.

[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周琪,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236.

[5]2013年全国版权输出情况统计http://www.ncac.gov.cn/chinacopyright/contents/4386/194406.html.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数据统计http://www.unesco.org/xtrans/bsresult.aspx?a=&stxt=&sl=zho&l= eng&c=&pla=&pub=&tr=&e=&udc=&d=&from=2001&to =2010&tie=a.

[7]王岳川.新世纪中国身份与文化输出[J].广东社会科学,2004(3):35.

[8]黄友义.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J].中国翻译,2010(6):17.

[9]中国人不适合翻译中国文学作品http://news.sohu.com/20060722/n244392309.shtml.

[10]亚马逊书评http://www.amazon.com/Journey-Chinese-Classics-Classic-Volumes/dp/7119016636/ref=sr_1_2? s=books&ie=UTF8&qid=1419301283&sr=1-2&keywords= the+journey+to+the+west.

On Necessity of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from Translation Direction

Gu 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Sichuan 635002,China)

Cultural soft pow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competition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Translation,an important way to cultural transmission,plays a vital role in enhancing cultural soft power.However,since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still weak,the direct and inverse translation have their own limitations in internation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hina,thus there are still serious cultural deficits in Chinese intercultural exchange.Implementation of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can compensate for the limitations caused by direct translation and inverse translation,and ultimately to reduce the cultural deficit and enhance cultural soft power.

cultural soft power;direct translation;inverse translation;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necessity

H059

A

1672-6758(2015)08-0083-4

(责任编辑:宋瑞斌)

古娟,硕士,讲师,四川文理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论文得到国家留学基金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文化软实力对翻译的影响”(留金法[2013]5044)及四川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论综合国力与翻译的关系”(2012R004Y)资助。

Class No.:H059 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译介母语逆向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逆向而行
母语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阎连科作品译介①
母语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西方兵书的译介与晚清军事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