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利,井莹洁,李亚宛
(1.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南阳市新农保实施现状及问题研究
——基于南阳市卧龙区的调查与分析
李全利1,井莹洁1,李亚宛2
(1.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伴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很突出,养老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家庭养老功能的减弱必然要求家庭之外的养老的制度性构建。2007年,南阳的新农保试点就开始探索,“南阳模式”在最初就得到了人社部肯定。随着南阳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逐步扩大,农民参保意愿不积极、捆绑式的强制性参保政策等问题影响了南阳市新农保试点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普适性的价值观来促进南阳市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
新农保;参保率;捆绑制度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月1日,我国总人口达到13.6072亿人;其中0-14岁的2.2329亿人次,65岁以上的1.3161亿人次,老年抚养比达到13.1%。[1]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现阶段的人口福利将会伴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而逐渐消失。目前,在占据全国总人口50.32%的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在2012年就已占到了农村人口的14.98%,而另一项能显示农村人口状况的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也已达到22.75%。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的推行和农民的增收、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甚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不仅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会引导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否则就会影响到社会公平,带来种种社会问题。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广大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还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流动和转移。
南阳市新农保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在新农合在全国推广之前南阳就已经开始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而且试点取得成功。这一举措得到国务院肯定,这对中部西南地区新农保的推广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农保的推广采取的是先试点后全国覆盖的模式。新农保试点工作自2009年底启动,南阳市先后有淅川、西峡、社旗、方城、南召等5个县被纳入国家新农保试点,参保人数达168.68万人。实施三年之后,又有卧龙区、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纳入新农保试点。至此,南阳市共有9个县(市、区)建立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农村居民745万人。[2]这一制度在实施几年来,各参与者是怎样认识的?“南阳模式”效果如何,在实施中有什么问题?为此笔者特意做了这次南阳市新农保实施情况的调查,对南阳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期间的经验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全市的推广有所裨益。
新农保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脉络错综复杂,自07年试点到09年推广实施以来,关于其评价并不统一。要认清当前南阳这一地方性的新农保发展现实,除了文献研究外,还有对南阳市卧龙区的实地调查。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问卷法(以封闭式问题为主)。采用文献研究主要是了解以前学术界对新农保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有关新农保的文献资料。
1.文献研究。
由于新农保是相对于传统的“旧”农保而言的,在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的研究方面,我国很多学者早已对于新农合实施的意义以及制度的运营情况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杨礼琼(2011)认为老农保在制度的本质属性上并没有反映出社会保险的性质,其实质还是农民的自我储蓄养老模式,而且在制度设计方面又存在很多缺陷,因此有必要推广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3]李春根、李建华(2008)认为农村养老保险是公共产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远远大于供给。[4]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政府应该是新农保制度的最主要责任主体。穆怀中、闫琳琳(2012)分析了新农
保制度性质、农民的制度融入性以及农民的个体特性三方面关系,并提出农民是否参保以及参保意愿是受农民自身对政策的认知、制度本身的便携性以及农民自己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并认为经济方面的影响力不足。[5]赵佳静,田硕(2015)认为影响当前农民参保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的认知和“邻里效应”以及家庭经济条件。[6]谢海峰(2010)在梳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中提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前期发展经验对于新农保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7]国内的学者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迫切性、可行性、对策意见等方面的研究也都为我国新农保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2.实地调查研究。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我们2013年12月在南阳市卧龙区龙兴乡潦河坡、后庄、陡沟各村镇所做的调查。其中龙兴乡政府驻潦河坡村,而且潦河坡村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经济状况在三个村中最好,后庄和陡沟虽然都属于贫困村,但这几年后庄村大力发展观光园、特色农业,经济情况比陡沟好,属于三个村中中等水平的村庄,陡沟村土地资源少,又没什么旅游资源,经济情况比较差,属于三个村中最差的。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采取的是在三个村中偶遇抽样的抽样调查方法,调查者是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并且具有当地农村户口的居民。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一部分问卷被调查者直接填写;为了增加信息搜集的全面性,还有一部分问卷是笔者走访当地农户,在其家中通过访谈的方法按照被访谈者的回答填写的。本研究的数据都是通过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9份,有效回收258份。本文分析研究的就是有效回收的258份问卷的统计结果。问卷的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
调查者特征能够反映出受调查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状况,同时,就调查研究来说,调查者特征也能够映射出影响农村居民基本养老理念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数以及子女个数等。这次调查中男性村民134人,占调查样本总体的52%;女性村民124人,占调查样本总体的48%。年龄方面,30-44岁调查者占25%,45-59岁调查者占46.3%,60岁以上调查者占18.8%,总体看出,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主要以中年人为主,年龄在30-59岁的调查者占受调查总数的71.3%。文化程度方面,在调查者中,文盲占10%,小学程度的占67.5%,初中程度的占17.5%,受过高中或中专教育者仅占5%,表明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60岁人口家庭中有1个子女者占15%,有2个子女者占58.8%,3个及以上子女者占21.3%,没有子女的占5%,说明该地区多子女现象严重。
南阳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运行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初步建立。南阳市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的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相结合的形式,统筹部分可用于整体南阳市农村养老保险支出,包括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救济和五保供养等支出;个人账户部分则用于参保农民的终身养老支付。第二,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基金管理制度。南阳市设立了养老保险财政基金账户,专款专用;在基金征缴、支出环节,制定了与全国相似的收支分立而行的做法。第三,实施效果良好,试点范围不断扩大。从第一批的5个,到第三批的4个,再到2012年宛城区、方城县、内乡县、邓州市实行新农保,到目前为止,南阳市的13个县(市、区)都开展了新农保工作。但是在实地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其试点推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变向的强制性家庭捆绑式参保行为、农民参保欲望低下以及参保项目选择不理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南阳市新农保的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1.农民对新农保了解程度不高。
新农保制度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而如何将这一制度宣传好,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将会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推进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37.5%的认为对新农保政策比较了解,56.3%的认为知道一些,6.3%的认为一点也不了解。调查发现,当地农民对于新农保的养老作用评价中,有23.8%认为新农保能解决养老问题,56.3%认为有点作用,还有20%认为不能解决养老问题。这一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了解程度比较低。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融入性和认可度低下也是有因可寻的。
2.农民不参保的原因繁多。
在本人的调查中发现,南阳市当地还是有一部分村民没有加入新农保。可见新农保的参与率和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农民不参保的原因很多(如表1)。
表1 部分农民不参保的原因
首先经济收入水平会影响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32.0%的农民认为经济困难,没有足够的多余的钱用来交养老保险。其次是认知方面的束缚,想等年龄大些再缴费的占据24.0%。对于是否愿意参保,有24.0%的人认为新农合具有捆绑性质,对只有儿媳参保个人才能参保的情况表示反感,对制度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另外还有一部分农民认为新农保就目前情况来看,作用不大,嫌养老金太少。最后在走访过程中还发现,“养儿防老”的观念对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很大。在调查问卷“您希望的养
老途径”中,数据显示,有53.8%的人希望子女赡养自己。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所以,农民拒绝参保或者对于制度预期不看好等现象的存在也正表明了新农制度在初级阶段的不合理性以及政府、社会及个人在制度推广环节的参与度和关心度不够。
3.缴费档次不高。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新农保选择缴费档次中参保人员中选择每年100元的占参加新农保人数的50.9%,选择每年缴费档次200元的占参加新农保人数的41.8%,选择每年缴费档次300元的占参加新农保人数的7.3%。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农民选择的缴费水平大都是低档次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农民的参保激励机制比较单一。首先是个人账户没有做实,农民没有可供自己查询的类似银行卡之类的农保卡或者银行卡。其次是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管理过死,不像新加坡那样可用于居民购买住房、实体投资以及与医疗账户挂钩等。
表2 参保农民的缴费档次
4.存在强制参保的问题。
新农保的强制参保问题主要体现在“捆绑式参保”模式中。为了提高新农保的参保率,制度规定凡是年满60岁及其以上的农民在不缴费的情况下就可以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前提是其子女必须参保。但是这往往适得其反,由于近几年农村劳动人口进城务工较多,再加上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水平较低,很难保证每位子女每年都缴纳养老保险费。从表3中可以看出子女对于必须参保的看法上,认为合理的仅占23.6%,认为不合理的占76.4%。对于河南这一劳务输出大省来说,有的农民参加了城镇养老保险,还有一部分少数群体购买了商业寿险等,因而没有参加新农保。因此,这对于新农保全覆盖、普惠性的落实原则还有挑战。
表3 子女对捆绑式参保的评价
另外,在实地调查中还发现新农保的参加者中,存在着中青年参保率低,农民受益感低下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南阳的新农合制度的推广和发展。
1.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从上面分析中可以知道农民未参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且农村经济状况差,收入水平不高,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首先要关注中央政府关于“三农”和民生问题的政策走向,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并完善本地农村的各项补贴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地区应该把新农保的财政补贴作为战略性政策进行推进,确定好各地区的“社会统筹基金”标准。[8]其次,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产品的流动效率,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再次就是要完善农村的各项配套实施,继续推广和扩大新农合、农村五保供养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利的措施,使得每位农民都能从国家的社会政策中获益。
2.加强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宣传成效。
宣传不足其实根源于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能力缺陷。农民是新农保的保障对象,应该提高农民对制度的兴趣和参与力度。制度的受益程度是农民参与制度建设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使农民感受到新农合制度的优越性至关重要。对于政策的制定部门,在政策制定之前就要听取农民的意见,广泛试点,总结具有普适性的政策价值导向。对于基层政府部门,除了集体的资金补助外,当地政府部门还应该积极提升其办公信息公开化程度。对于每一位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和基金积累额度和剩余额度给与公示,使得每一位参保者指导自己将来能够从新农保制度中获益的情况。对于农民自身而言,邻里和亲朋之间应该相互关注,增加团体效应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提升参保者对拒绝参保者的游说能力。
3.改变农村养老观念。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家庭保障以及土地保障等传统养老意识在农村依然很稳定。所以不能否认,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家庭养老观念和养儿防老理念还是主流意识。农村的传统养老意识对于新农保的推广实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家庭保障功能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非本土化使用而逐渐消弱,减少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流动障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农民的思想。在家庭养老为主导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引导农民养老模式选择理念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贯彻“生存离不开土地,生活离不开儿女,养老离不开社保”的理念,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环节就应该给农民贯彻养老还可以靠社会和国家。
4.建立新农保基金的激励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变向强制性的捆绑式参保模式并不理想,它不能完全克服新农保在广大农村得以推广落实并真正发挥作用的障碍。新农保实施之初那种分档次缴费并不能使农民真正领悟自己的预期受益。由于自新农保实施之初到农民真正享受新农保待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差,农民的受益幻觉不大;如果再加上各级政府财政对其补助力度不足,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制度凝聚力肯定不高。为此,新农保基金在筹集环节就要由政府财政分等级的补助,建立新农保缴费的激励机制,增加其筹资水平。鉴于新农合基金积累额度越来越大以及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风险的发生,新农保基金应该做出调整。按照物价指数和农村居民的消费价
格指数来适度增加农民的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落实新农保个人账户的基础上把新农合基金投入资本市场,确保其保值增值。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DB/OL].(2014-10-09)[2015-03-18].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
[2]河南省人社厅.河南省新农保研究报告[R/OL].(2012-09-12)[2014-03-08]http://www.docin.com/p-755914421.html.
[3]杨礼琼.从老农保的制度缺陷看新农保实施的必要性[J].求实,2011(05):87-89.
[4]李春根,李建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2):78-99.
[5]闫琳琳,穆怀中.养老金统筹层次提升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以辽宁省级统筹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2(06):71-79.
[6]赵佳静,田硕.浅析农民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J].经营管理者,2015(1):152.
[7]谢海峰.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3年:回顾、反思与展望[J].宜春学院学报,2010(1):7-8.
[8]张为民.中西部地区新农保推进战略研究——以安徽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1(5):88-90.
On Implementation of Nanyang City’s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Wolong District
Li Quanli1,Jing Yingjie1,Li Yawan2
(1.School of Management,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China; 2.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
Along with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the rural population aging phenomenon is also very prominent.And the function of rural family pension has been weakening a lot,so it’s hight time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n rural regions to meet basic needs of rural elderly residents.In 2007,the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pilot has began in Nanyang city."Nanyang model"has been affirmed by relevant authorities.As for the pilot of the new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the farmer is not active,bundled compulsory insurance policy and other issues affecting its sustained development.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 Nanyang city.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insurance rate;bound mode
C913.7:F840.612
A
1672-6758(2015)08-0034-4
(责任编辑:宋瑞斌)
李全利,在读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井莹洁,在读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城市公共关系管理。
李亚宛,学生,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老年社会保障。
Class No.:C913.7:F840.612 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