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敏,徐纪伟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教学检查是一项常规性的教学管理活动,是了解教学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和措施。但这项教学活动如果不能科学设计、认真实施,教学检查将会流于形式,不仅得不到教学单位应有的重视,还不能发挥其导向、调节和督促功能[1]。笔者通过近几年来参与学校教学检查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检查内容是教学检查能否发挥其导向作用的关键,首先要明确教学检查的功能定位,检查是为了规范教学行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管理效率。因此,教学检查的重点应以教学为重心,即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检查重点。其次,结合医学教育特点,把系部如何提高助理执业医师通过率、围绕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等作为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同时,围绕学校年度工作规划,把一些重点建设项目也列为教学检查的项目,如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特色专业等建设项目。但必须明确这些内容的检查也是为“教”和“学”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的。
1.2.1 教学单位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 单位自查能够充分调动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改革有的放矢,完善部门的教学工作[2]。因此在检查方式上采用了教学单位自查和学校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单位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开展自查工作外,在教务处下发集中检查通知之后,给予教学单位1周的时间先进行自查。
1.2.2 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 平时检查能够兼顾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真实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检查内容不够全面;集中检查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组织规范,但缺乏连贯性。只有把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结合起来,才能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和把握[3]。
平时检查与集中检查内容各有侧重,检查形式也有所不同。平时检查主要指教务处、教学督导及教学单位开展的日常检查,检查形式包括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查课等,平时检查主要了解系部教学秩序、教师授课情况、教师管理及教学研究开展情况等。集中检查除教务处、教学督导部门人员参加之外,还邀请学校相关专家参加,历时1~2周,包括系部自查、专家检查和集中反馈3个阶段。系部利用1周时间围绕教学检查表中的检查项目进行自查,并写出自查报告,在学校组织专家检查时,通过听取系部汇报、分组查阅材料、随机听课、组织教师座谈会及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全方位了解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师资培养、各种教学资料的保管及系部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最后专家集中对部门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检查效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定。设计检查表,按照检查内容设定一级和二级指标,按照检查内容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分值,根据检查结果,每项指标划分为A、B、C、D 4个等级,并设定一定的等级系数,每项指标的得分=指标分值×等级系数,得分汇总后即为该教学单位检查得分。这种评定方式不仅让教学单位清楚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同时通过评定成绩的对比,激发了教学单位之间的竞争意识,调动了教师和教学单位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所有教学单位检查结束后,教务处对此次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对教学检查得分进行汇总排名,同时要根据此次教学检查情况写出总结报告。召开系部教研室主任以上教学人员参加的教学检查反馈交流会,对此次检查情况进行反馈,并由检查中教学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介绍经验,就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把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评价部门教学工作的主要指标,结合检查结果采取激励性措施与约束性办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检查中好的做法给予肯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鼓励,如对获得优秀名次的部门或教学工作突出的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对存在问题较多的部门或各部门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制订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的调控措施和约束性规定。
在教学检查过程中,要求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必须全程参与,教研室主任以上管理人员要参加教学反馈,通过检查其他部门教学工作以及与管理人员之间相互交流,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4]。
学校通过教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学校各项软硬件建设中的不足之处,作为学校制订各项教学规划的主要依据,稳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教学检查结束后,虽然向各系部做了教学反馈,有些部门或教师会在此后的教学中改进,但是不排除一些部门、教师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因此,对教学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仅应及时反馈给教学单位,还要跟踪监督其解决情况。要大力加强日常教学工作检查,实施持续性、全程式教学检查监控[5],使教学检查工作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工作始终处于动态的监控之中。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要注意工作对象的群体性要求和个体性差异,教学检查工作也不例外。每个部门因师资、基础条件有所不同,检查工作就要注意个体性差异,尽量做到在统一要求下的区别对待,采用科学、全面的衡量方法进行综合分析[2],利用客观条件分析与主观努力分析相结合、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要对工作有进步的教学单位或教师给予肯定,从而激发其前进的动力。
教学检查的目的是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规范教学。因此,在检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被检查者的可接受程度,既要使教师理解检查工作的必要性,又要做到检查项目及要求的合理性,更要注意教师对检查程序及方法接受的可能性。
近几年来,我校在教学检查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检查程序,使检查更加全面、深入,检查项目与要求更加合理。各教学单位对教学检查高度重视,将以前的被动检查变为主动检查,变“检查我”为“我要查”。通过教学检查,加强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管理与监控,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推动了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和发展。
[1]石利娟.高校期中教学检查现状及改进措施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11(1):64-65.
[2]郝晨彤.浅谈独立学院教学质量检查的特点和方式[J].现代交际,2012(5):203-204.
[3]沈夏敏.浅析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三段式教学检查[J].科教文汇,2010(27):155,166.
[4]肖颜婷.独立学院期中教学检查现状及改进措施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7):25-26.
[5]徐纪伟,张延新,刘红敏,等.关于高职高专院校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