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5-03-18 01:26马治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发明人转化率科技成果

□马治海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内容,是经济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最直接、最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形式。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法》已于2015 年8 月31 日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必将极大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但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却不容乐观。在科技成果修订颁布实施之际有必要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作一梳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发展。

一、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基于科技部公布的相关资料中显示:2013 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保持稳定增长,截止到2013 年底,从业人数已经达到7,105 万人,R&D 人员的总量已经升至353.3 万人,位居世界首位,每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达到45.9 人年/万人,提前2年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但是与此相反的是我国的科技转化能力比较差,2013 年我国只有25%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批量生产,其中形成规模生产的少之又少[1]。从以上数据中我们清晰得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不争的事实,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准确找到症结所在,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是我们科技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

(一)科技成果概念界定不清,统计口径有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科技成果概念以及统计要求的分析[2],由此可见凡是能够提供以上材料的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理论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均能进行成果登记,也就都属于科技成果范畴。根据我们多年的统计分析基础理论成果、软课题在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占比不小,但基础理论成果、软课题是否应属于可转化的科技成果范畴,这需要厘清再讨论,如果把本身不具备转化属性的科技成果纳入科技成果转化率统计的分母之中,将会在统计口径意义上人为降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给不知情的公众以误导[3]。因此,我们应准确区分哪些是可转化的成果,哪些本身就不具备转化属性的成果。要把“科学”与“技术”分开来,因为纯科学的研究以探索、发现为主,很难用落地来衡量成功与否。技术研究则不然,很多成果的终极表现形式就是产品,必须实实在在落在地上。

(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驱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多个环节,不同的环节涉及不同的转化主体,不同环节主体驱动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科技成果以职务科技成果居多,成果所有人与成果发明人分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成果发明人不能享受成果转化收益导致成果发明人为了发明而发明,不重视后续成果转化,成为成果转化主体驱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不明。目前我国科研人员的考核还是停留在追求学术成果,以课题申报、论文发表数量为考核依据,瞄准的往往是世界领先、填补空白,热衷于在实验室里冲击一个个高度,论文发表了,项目验收了,评上大奖了,科研就结束了。至于成果能不能转化,有没有市场效益在科研选题的时候则没有作为一个考核指标。科研人员考核的非市场化导向成为我国大多数科技成果无疾而终的主要原因。

(四)科技成果要素集成程度不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移,是一个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是一个是持续不断管理和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把各种资源实施必要整合与集成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社会服务组织各司其职、各发优势又融为一体的过程。涉及到体制问题、机制问题、政策问题、人才问题以及资源配置问题,甚至还有文化问题。

(五)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较低,成果相关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一些科技成果本身技术的成熟度不够,一旦中试往往遇到某些工艺行不通,而难以批量生产,成果受让者怕担风险而不愿意接盘。另外,由于科技成果不同于其他商品,不存在同质可以比较的市场,市场信息不对称。在买方企业对成果的市场价值,预期收益不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轻易购买,从而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六)缺乏技术成果转化平台与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属于系统的工程,尤其需要社会提供完善的转化平台与相应的技术管理人员,我国技术经纪人队伍的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中介服务机构大都功能比较单一,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偏低,导致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而无法实现转化。以科技转化服务中介为例,目前我国从事科技转化工作的中介机构比较少,再加上人员素质技术的限制,使得不能有效推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三、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一)准确评估把控可转化科技成果。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的最终手段就是要做好产品的质量,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之前一定要做好评估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将科技成果中的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到,实现对科技成果的全面评估;二是政府部门要发挥其管理职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对科技成果实行有效的调配,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的产出和转移,为企业接受和应用科技成果创造良好的支撑。

(二)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尽快明晰科技成果发明人与所有人的责权利划分,尽量将权、利向科技成果发明人倾斜,尽量使科技成果发明人与所有人的利益相一致。破除职务发明科技成果因为体制、机制约束而造成的转化掣肘。

(三)坚持科技成果研发的市场导向。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着手促进成果转化,应尽快改革我国科技人员的职称考核体系,不应继续唯论文、课题论,应更加重视科学研究的市场化导向,能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不能实现有效的产学研良性互动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

(四)集成科技成果转化要素资源。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需要多元的资源要素配置、集成的大跨度过程。从产业链上下游、从原料到配套服务、从资金到人才、从法律到教育,这是一个高度的创新要素集成过程。因此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就必须从社会的整体角度出发,联合社会各种资源要素,建立相互协同作业的动态机制。

(五)提高科技成果成熟度。在技术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取得的突破,只要能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均可称之为科技成果,但我们知道一项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就意味着一项基础理论科技成果还不具备现实转化条件。如果把不具备转化条件的成果强行转化,只能以失败告终。所以,成果转化工作要选择成熟、确定、迫切的成果予以转化,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培育专业技术转移中介机构与培养高素质技术经纪人。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需要多元的资源配置、集成的大跨度过程。从产业链上下游、从原料到配套服务、从资金到人才、从法律到教育,这是一个高度的创新要素集成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由谁来集成,大量的中小企业不具备这样大型的要素集成能力。这就需要借助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力量。培育专业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有一定的产品设计知识,有一定的产业运作经验,还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及团队运作与财务管理知识。培育专业、产业、职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与培养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是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抓手。

[1]朱希铎.科技成果转化到底应有谁来推动[J]. 中国科技财富,201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3]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国科发计字〔2000〕542 号

猜你喜欢
发明人转化率科技成果
我国全产业领域平均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达75%
发明人角色识别及二元创新能力差异分析
——社会资本视角的解释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浅析发明人(或设计人)变更的常见问题及建议
摇摆撞击洗涤装置
洗衣机
曲料配比与米渣生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的相关性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