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雨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逐渐从大众化教育转向精英式教育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师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和发展,推动了高校师资队伍的年轻化,使青年教师成为了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师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学历较高,大多为博士、硕士学历,有些甚至具有留学经历,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充满激情与热情、工作干劲足,教育观念创新力强,知识结构更新快,能够更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新教育理念。然而,青年教师与具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劣势:例如由于青年教师大都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毕业生,其心理尚处于逐渐不成熟阶段,心态还不够稳定,所以其还不能迅速地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对教师职业性质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透彻。因此,高校应充分考虑并结合青年教师的角色特点,制定适合和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培养计划,为他们在教育教学领域更好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高校教师是参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主体,而作为高等院校师资队伍主力军和新生力量,青年教师必然要以更多的精力和付出投入到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中来,这就对青年教师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关系到其自身在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更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科研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因此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紧密相关。高等学校承载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主要任务,教师即是这些环节中的主体,因此必须重视高校教师能力水平的培养。有调查显示,当今随着高校扩招,高校中青年教师的比例已达60%以上,而且,比例正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青年教师是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希望,他们必将要成长为重要的主力军,他们中会有日后的专业精英、学科带头人,肩负起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重任,引领学科的发展。实践研究表明,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育,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业务精湛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求必须建立兼备实施性和实效性的培养体系,根据教师中不同的学科领域和专业制订详尽的培养方案,为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保障青年教师培养。健全机制体制的建立是当今高等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有资料显示,如今大多数高校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更有少数院校没有明确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缺乏,一方面影响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也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对高校的长期发展规划造成严重隐患。因此,建立健全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至关重要,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体制中引入竞争意识,使青年教师队伍中竞争力量加强,采用优胜劣汰的奖惩机制激发教师的进取心。一方面要严肃分配原则,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另一方面要严把人才选用关,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原则,保证人才选用的质量,从而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力,使他们在现有学识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和探索更为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青年教师培养方式多样化。单一的培养方式是造成青年教师培养效果不显著的原因之一。一是由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时代背景,单一化的形式不能激发起他们参加培训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二是也不能保证青年教师在这种单一培养方式中取得多效的学习效果;再次,单一的培养方式不能适用于所有的青年教师。三是应该采用例如青年教师培训班、网络培训、督导授课以及同行研讨等多种方式的培养模式,使青年教师培养途径具有多样性、选择性,从而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学习和深造热情。
1.发挥老教师的带动作用。“以老带新”培养模式是现如今高校中最常用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入职之初,学校或所在学院会指派一名熟识专业特点、教学经验丰富、职称高的老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入门指导教师。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听课和反馈,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迅速熟悉学校、学院以及专业的基本情况和自身岗位职责,在短时间内胜任岗位要求。
2.采用跟踪培养模式。跟踪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在新入职青年教师参加完岗前培训后,进一步对其进行后续培养。主要包括教研室集体备课、讲课比赛、参与观摩课、在职进修、科研活动奖励机制、实行教学督导制度等。这一系列的跟踪培养皆为促使青年教师能够尽早尽快地适应新的岗位,完成角色转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有利途径。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在青年教师入职之后,根据接受培训时间的不同,制定多个短期的集中培训,针对青年教师实践和社会经历缺乏的现象,可以由学校集中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培训机构或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专门人员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和实验方面的集训。这种培训模式具有目的性强、选择时间自由性强、参与率高、专业性强、系统性强的优点。一是使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试讲、录制微课、授课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等;二是聘请专业第三方培训机构,由于培训师都是由取得国家认证的资格证的讲师组成,其在专业性上面是毋容置疑,因此,可以在教学培训的同时引进先进的个人能力培养模式,通过采用拓展训练、意志品质训练、极限训练等方式弥补当下年轻人吃苦耐劳精神匮乏的不足,强化青年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
综上所述,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要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和职业特点,认真剖析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给予应对和解决,不断总结和改进,确保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建立适合青年教师成长的培养方式,同时,探索有效的培养措施,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投入力度,创新培育思路,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1] 张悦.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途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
[2] 周佩秋.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有效途径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4
[3] 王翠梅.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 扈艳丽.高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5] 蔡华玲.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研究[D].安徽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