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的现状与制度化探讨

2015-03-18 00:21:22侯文克
关键词:制度化网民腐败

侯文克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3)

网络反腐是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打击贪污腐败的手段。其主要是通过群众广泛参与政治监督,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借助网络科技的方便、快捷、时效性强、公平、公开等优势,解决舆论公共事件,从而达到惩治腐败的目的。网络反腐日益成为我国政治反腐的重要手段,补充了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不足。民众对政治权利的监督得到提高,拥有了更多的方式来参与政治生活。

一、网络反腐简述

网络反腐是人民群众运用网络科技手段来实现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参与,在网络上揭发、检举公职官员滥用职权等各种违纪行为,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网络反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网络反腐的参与者有三个群体,即网民、网络团体、政府机关;第二,网络反腐的目标是政治权利主体对于公民权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追求,将平等、民主作为政治的核心价值,是每个公民追求的目标,有利于对腐败进行打击和遏制,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平,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政治民主的发展;第三,网络反腐的传播主要通过网络公共信息平台来对信息进行传播、反馈,引起社会舆论和国家机关的关注,从而推进反腐倡廉的建设。新传媒方式的出现让民众拥有更加快捷的途径来获取信息,可以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作为政治参与主体拥有国家赋予的政治权利。通过有效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过程,培养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单个公民意识的培养可以促使人民通过传统和非传统渠道来参与政治经济生活,对国家公共权力机关及其人员进行监督和权力制约。

网络反腐是民众将腐败官员的相关材料上传至网络,引起网民和纪检部门的重视,并得到纪检部门的查处。纪检部门在调查事件后将事件的处理信息反馈到公众信息平台,回应网民的需求。网上反腐的检举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其一,在生活中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他们无法通过常规渠道来解决自己的利益纠纷,只能通过在网上公布自己的遭遇来引起公众的关注。其二,信息化时代的现场关注者。他们在生活中偶遇某一事件,通过手机等工具将其传到网上,将事件进行传播。其三,揭发性记者。这一类群体在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媒体传播手段,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打破传统传媒的限制,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网络上的反腐行为弥补了传统反腐的不足,有利于党政机关塑造廉政形象,增强民众对党和政府反腐斗争的信心,深层次打击腐败的生存空间。网络反腐日渐成为反腐的有力武器,也成为对官员们廉洁公正的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手段。

网络反腐是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它具有传统媒介所不具有的特点。第一,公开性与透明性。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才能遏制腐败行为,公开、透明是权力公正运行的必要前提。网络反腐相对于其他的反腐方式具有更广泛的民众参与性,能够得到民众的广泛监督,因而也就更加的公开。第二,高效性。网络是一种新的媒介手段,它的传播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制约,会迅速引起人们对事件的关注。这种方式克服了传统反腐过程中复杂、冗长的缺陷,也能避免在问题处理过程中受到人为的干涉致使事件发展偏离本来的轨道。第三,具有对网民的保护性和低成本性。网络反腐是公开性与保护性的结合。公开性是指网络事件的公开透明,所有人都可以了解到公共事件。网络反腐的保护性主要是针对揭发检举者而言的。网络的虚拟性可以保护举报者的自身安全,网民无须担心由于自身的检举行为而受到打击报复。

二、网络反腐制度化的可能性

网民在一系列反腐事件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政治参与模式。掌握腐败官员信息的网民在网络公共平台发布腐败官员的信息,引起公众的关注,便于国家纪律检查部门尽快着手调查,并及时给公众回复。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当前民众参与反腐的重要渠道,大多数人选择用网络曝光,少数人选择通过信访、审计等官方渠道进行反腐。网络反腐发展至今,公民已经在网络参与反腐的过程中形成一套良性的行为机制来推进网络反腐的理性发展,其本质是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2003年民众开始展开网络反腐,与之相适应,政府建立网络信息举报平台,正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反腐斗争。2005年中央相关文件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2](P55)

目前,全国各级纪律检查机关都建立了举报网站,政府对举报腐败行为制定了奖励措施。官方反腐与民间反腐形式的结合赋予了反腐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并且将权力放在政府和公众的共同监督下更有利于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的产生。现代社会背景下的网络反腐在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主动引导支持下不断进步,但网络反腐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国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反腐途径。相对于传统的反腐方式而言,网络反腐是一种补充手段,而不是对其完全否定。网络反腐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其能够被吸纳到制度渠道内,与传统反腐一道构建起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框架。从2003年网络反腐大规模展开至今,网络反腐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在网络上民众可以就某一事件进行民意交流,表述自己的看法,监督政府的行为。政府可以随时了解到民众的意见,让民众进一步参与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公开度,推动政府的政务公开和对权力的监督约束,使网络成为公民自由表达民意和参与政治民主生活。

三、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思想的演变则是比较缓慢的,我国人民对政府的思想转型正在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对网络反腐采取漠视的态度,这样可能会导致政治系统信任度降低,并且被敌对势力利用网民与政府产生矛盾。民众掀起的网络反腐行动是对国家权力机关的信任且认为政府机关能够很好地解决民众的现实诉求,才将其问题上传至网络。这种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和传统的信访制度有共同之处。在很多网络反腐的信息传播中,民众的诉求往往是希望纪委部门、上级部门能看到不法官员的腐败信息。在很多举报的网帖中,其开头就是指向各级纪委部门。对政府的信任是网络反腐产生的前提,网络反腐并不是一种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形式,但是从其根本属性来看并不反对现行的制度,而是重点打击贪污腐化的既得利益者,是对现行制度的拥护和支持。从网络反腐的基本行为逻辑和性质来分析,它是有利于我国的政治文明的发展且可以为制度所接纳,并且将逐步制度化,成为一种为打击腐败行为服务的手段。

亨廷顿认为:“一个政治制度能否对那些提出新要求的集团所使用的新的政治手段加以吸收、缓和并使之合法化,实际上是对这个制度的适应性的一种考验。”[3](P89)当前,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急需要有一个安稳的政治发展环境。如何让网络反腐为我国的政治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网络是一个公开的场所,我们必须预防网络主体的过分参与,导致公民过分参与政治引起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对政治系统的不信任,影响和谐稳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从网络反腐的本质来看,并不是网络反腐解决了官员腐败问题,而是网络反腐引起的公众事件推动了传统的纪检部门介入事件,进行彻底的调查使贪官得到惩治。网络举报事件曝光后,大多数网民期待的也是当地的纪检部门介入处理,而不是自设公堂搞“集体执法”。纪律检查部门是网络反腐的主要部门,如果其没有始终参与到调查过程中,广大网民搜集信息和推动信息传播也达不到理想的结果[4]。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方式,其特点与优点决定了网络在揭露腐败行为、舆论监督及监督公共权力运行中的重要作用[5]。但针对网络反腐的无序状态,迫切需要建立制度规范,从法制建设等方面将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政治参与轨道,发挥其积极作用,防范潜在风险,增加正能量,推进党的廉洁建设和政治发展。由于网络反腐自身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把其列入规范化进程中,否则将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网络反腐作为政治、科技发展的新生事物,对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健康、社会和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必须处理好其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果任由其肆意发展会有可能导致政治朝着相反方向发展,会使反腐主体朝着反对政治当局前进,产生政治上的不稳定。依靠政治制度将网络反腐常规化与依靠网民检举揭发腐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后者说明政府的反腐是在被动压力下被迫反腐,前者则是政府积极主动反腐。

四、引导网络反腐的制度化方向发展

网络反腐的发展势不可挡,我们需要顺应其发展轨道,引领民众的反腐力量向着理性、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第一,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反腐问题以使其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在指导方向上高度重视网络反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制度化方面进行建设。只有通过政策和法规的确立才能使网络反腐真正进入国家的反腐体系。第二,从网络硬件建设来考虑,目前我国建立的网络举报服务平台还远远不能够满足民众的现实诉求。网络反腐需要大批的精通处理网络反腐事件的专业人员,他们面临的是一项新生的事物,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原则分明,同时又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新型反腐人员。第三,不断提高网民的法律道德素质,使网民能够公正地看待网络信息,用理性的态度参与政治,切忌出现因为情绪化或者主观臆断而引起网络舆论朝着错误方向发展。

党的十八大至今不断有高官因腐败落马,一方面因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非常重视对贪污腐败的严惩,另一方面网络在反腐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该开拓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使民众参与到反腐的过程中,实现政府反腐和民众反腐的有机结合,并且出台明确的制度和规则,推进我国的政治朝着更加民主、自由、高效的方向发展。

[1]本书编写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0年工作规划[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2]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齐光宜,宋捷.关于网络反腐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10(2).

[4]王婧怡.网络监督——反腐与打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利与弊[N].法制与社会早报,2012-12-03.

[5]丁香桃.转型期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人学解读[J].求实,2012(9).

猜你喜欢
制度化网民腐败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 08:55:44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支部建设(2016年15期)2016-04-12 01:01:36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天府新论(2015年2期)2015-02-28 16:41:29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演进与发展趋势
有感“网民节”
网络传播(2009年11期)2009-11-18 04: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