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晋峰
(国家开放大学 农林医药教学部,北京 100039)
国家开放大学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组织架构思考
付晋峰
(国家开放大学 农林医药教学部,北京 100039)
为建设适应国家开放大学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且经验丰富、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开放大学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本研究运用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分析了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构成原则。初步提出了该教学团队应由团队带头人、主编、参编和主讲、教学设计专业人员和课程管理员、核心与骨干教师、辅导教师与班主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以及组织联系教师构成,教学团队成员之间应有相应的分工与权限。
国家开放大学;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组织架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于2012年7月31日正式揭牌成立。为适应国开新的教学模式,建设经验丰富、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且能为学习者提供教学和服务的课程教学团队势在必行。原有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农科教师队伍具有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化程度低等特点,不利于课程教学有效地开展。为了利用国开成立的契机,逐步建设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发挥系统农科教师优势,为农村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笔者对国开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组织架构做了一些深入思考。
国家开放大学多年来“面向地方、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的实践表明,农科类专业是远程教育中的难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开系统农科师资队伍不能完全满足农科类专业远程教学的需求。因此,调动国开系统内外资源的多元融合,构建专兼结合、跨越时空的课程教学团队,是当前破解国开农科类专业远程教育难题的关键策略。
(一)农科教师数量偏少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开设的农林科类专业包括:园艺本科专业(专科起点)、园艺专科专业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16个专科专业(设施农业技术、园艺技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烟草栽培技术、作物生产技术、观光农业、林业技术、园林技术、畜牧、畜牧兽医、农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农村信息管理、食品加工技术)。
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开设了以上部分专业。一些省级电大也相继招聘了一些农科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从事教学,而基层教学点农科类专职教师的聘用相对较少,主要是聘请兼职教师从事教学。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整个开放大学系统农科教师还是偏少。以园艺本科专业为例,据国开教师发展中心统计,截止2014年春季,园艺本科专业共有教师196人,其中专职131人,兼职65人。再以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为例,目前开设园艺专科专业、园艺本科专业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14个专科专业,而全省电大专职的农科类专业教师仅有5人,并且都分布在省电大和个别市电大,各地虽然聘请了不少农林院所的专家和地方“田秀才”作为补充,但因缺乏有效的团队合作和机制保障,教学力量分散而单薄,教学过程难落实,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农科师资队伍流动性大,区域发展不均衡
由于农林科学生招生不稳定和相对较少的特点,农科专职教师由教师岗转向行政管理岗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兼职教师的聘用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使得农科师资队伍流动性相对较大。
从教师的数量看,各地师资资源发展不均衡。如浙江电大系统有6位农科专职教师,而四川电大系统却只有1位农科专职教师。虽然开放教育强调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但是专职教师更加了解国开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核心引导作用。
(三)农科师资队伍学科背景复杂,专业化程度较低
据国开教师发展中心统计,一些农科任课教师供职于管理部门,在担任教学任务之外还兼有行政职务。从系统的层级来看,通常省级电大教师多数任职于教学部门,但教学点农科教师的部门归属也差异巨大,有的归属教学部门,有的归属管理部门(如教务、考试等部门),这给系统内部的师资交流和课程教学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些教学点聘用的兼职教师也是学科背景复杂,专业化不够。比如,有的基层电大邀请当地农业局或者畜牧局的领导为学生上课,有的虽然请的是农科方面教师或者农艺师、畜牧师,但是这些兼职教师往往讲授好多门课程,甚至有跨学科授课现象发生,专业化程度低,影响了教学效果。
国开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要有共同的工作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够建成一支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教学团队,顺利完成各项教学工作。
国开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主要任务大概包括3个方面:(1)教学资源建设;(2)学习支持服务;(3)教学学术研究。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也要围绕这3个方面制定[1]。因此,国开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支能够进行国开农科类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制作、探索农村远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开展教学过程支持服务的远程教学经验丰富、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课程教学团队。
剑桥产业培训研究部前主任贝尔宾博士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著名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2]。该理论认为,高效的团队工作有赖于默契协作。团队成员必须清楚其他人所扮演的角色,了解如何相互弥补不足,发挥优势。成功的团队协作可以提高生产力,鼓舞士气,激励创新。利用个人的行为优势创造一个和谐的团队,可以极大地提升团队和个人绩效。
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对于国开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组织架构提供了理论基础。要建设的课程教学团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参加,随意组合的团体,而是由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工作情况、不同职称结构、不同分工等,且能对团队整体目标发挥作用的人的集合体。在课程教学团队构建过程中应考虑到如下几点:团队成员构成角色要齐全,角色齐全才能实现功能齐全;团队成员在完成团队任务时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个人是有差异的,要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特点,取其所长,优势互补,发挥出团队的整体效应;在团队成员中形成集体决策、相互负责、民主管理、自我督导的氛围,这是团队区别于传统组织及一般群体的关键。此外,从团队角色理论的角度出发,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主动补位意识。
(一)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构成原则
1.学科优势原则。作为农科课程教学团队成员,首先要具备农学科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如农学、园艺、畜牧等专业。这是开展课程团队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2.分工明确原则。团队当然要有明确的分工。应根据教学团队中每位老师的专业背景、工作情况、职称等特点安排其工作任务,使其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强调尽管每位老师对教学团队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但其他老师的工作状况和成败也与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紧密相关,使之认识到需要通过团队成员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
3.年龄职称合理原则。要实现课程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团队成员具有合理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很重要。教学团队除了应具有团队的目标性、互补性及合作性等共性外,还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即团队结构的梯次性、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团队结构的梯次性是指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优化[3];团队效果的长期性与稳定性是针对育人成果的滞后性和教学成果作用发挥的潜在性而言的,它不像科研团队那样成果容易显现并可进行量化评估。只有拥有了合理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团队的长远建设与发展。
4.专兼职教师结合,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原则。课程教学团队成员的组成不仅要考虑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符合课程教学的特点、课程教师队伍的特点和国开分级管理、分级办学的实际。教学团队成员一方面应熟悉国开新的教学模式并具有开展远程教学的经历与经验,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教学团队的工作任务。因此,教学团队的成员应专兼结合,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以保证课程教学团队的相对稳定性。比如,农科类课程实践教学要求较高,加上基层教学点农科类专职教师较少,可以聘请一定比例的行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如当地的农艺师、畜牧师等。
5.动态管理原则。教学团队是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队伍,专职教师都有一定的流动性,更不要说兼职队伍了。因此,教学团队带头人要根据已有团队成员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环境变动情况,着眼于团队未来的建设与发展,随时更新团队成员,确保团队的有效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教学团队构成成员
1.团队带头人。在课程教学团队中,每位成员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都必须完成自己的任务,都有自主权,但同样也需要一位团队的核心[3]。带头人一般应由国开总部教师担任,最好是课程资深主持教师,热爱远程教育事业,具有较好的网络教育理念,长期从事农科类课程建设与教学,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农村学生服务的教学专家;还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组织领导能力;此外,要能够熟练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2.主编、参编或主讲。一般来说,主编、参编或主讲老师是来自普通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知名专家教授。他们参与了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在课程建设阶段做了大量工作,而往往在课程建设好以后,这些专家教授却较少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工作中来。在课程团队的建设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将这些知名专家教授纳入到课程教学团队中,发挥专家智囊团的作用。
3.教学设计专业人员和课程管理员。教学团队很多教师所学专业都不是教育技术学及相关专业,他们对教学设计以及资源制作的熟悉程度远不及专业人员。因此,团队中要吸纳1~2位专业的教学设计人员和课程管理员,在文字教材、录像教材、移动学习资源以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一体化设计以及后期维护方面发挥作用。
4.核心与骨干教师。核心与骨干教师是课程教学团队的重心。一般应是国开总部专职教师、分部专职教师和教学点专职教师组成。主要负责课程资源建设、学生支持服务、实践教学、教研活动、教学学术等。他们应是课程所属学科相关专业毕业或从事3年以上该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并接受过远程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关培训。
5.辅导教师与班主任。教学点辅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担负着辅导、答疑、讨论、实验实习、批改作业、反馈信息、指导论文、参与答辩等多项工作,他们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对于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辅导教师要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熟练掌握,并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最好是长期从事与该课程相关工作的人员。辅导教师主要来自基层教学点,专职、兼职均可,并且能够保证经常参加国开总部组织的相关培训。
班主任主要来自于基层教学点,主要引导学生参加集中辅导,进行网上学习,对学习进度进行跟踪,解答学生非课业类问题等。
6.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农科类很多课程都需要开展实验实习。该成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实践能力,责任心强,认真刻苦,身体健康,能组织实验实习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组织能力,与实践教学基地或相关实习单位相互配合,完成实践教学全过程。
7.组织联系教师。一般是国开总部青年教师或者教学秘书等,配合团队带头人,联系、协调整个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研究和团队各项活动。
以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构成成员,但并不是说每门课程的教学团队都应该由这些成员构成。具体实践中,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和团队成员情况灵活掌握成员的构成。
(三)课程教学团队分工与权限
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成员明确的分工与权限可以保证团队教学工作有效地开展。教学团队分工与权限可按照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学术4个阶段来确定。团队成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分工,并具有相应的权限[4]。
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建设阶段,在团队带头人的带领下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专业人员负责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核心与骨干教师配合教学设计专业人员工作,具体讨论每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路径和课程评价的设计。来自教学一线的辅导教师与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为方案更加适用提出宝贵建议。最后,主持教师再与主编、主讲进行沟通,落实课程教学设计,建设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学习支持服务阶段,教学团队教师利用基于Web2.0网络课程开展课程导学、助学和促学[5]。利用网络课程多用户角色功能,按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角色分配管理权限,按需调配辅导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教学学术阶段,教学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研究特长,开展具有农村远程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团队建设与运行等研究。
国家开放大学农科类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团队组织构架只是团队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仍需进一步研究。随着团队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需要继续研究。例如,如何建立有效的团队运行机制,如何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沟通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等[6],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作用和积极性。
[ 1 ] 杨永建,刘占荣.虚拟环境下的课程教学团队运作——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1(6):53-58.
[ 2 ] 李朝波.国外团队角色理论相关研究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1(31):117-118.
[ 3 ] 钱春梅,王曼,张雪莲,等.建设植物生理学教学团队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6):93-95.
[ 4 ] 顾静相.基于Web2.0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3):16-18.
[ 5 ] 孙红春,刘连涛,李存东.精品课程《农学概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2):179-181.
[ 6 ] 雷鸣,尹志英,涂艳.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问题的思考[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57-59.
(编辑:王 佳)
2014-06-09
付晋峰(1978-),男,山西朔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农村远程教育研究。
G648
A
1008-6927(2015)01-0050-04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5.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