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王晓龙 张 爽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①
吉林大学 王晓龙 张爽
摘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制约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悖论从而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将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提出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的融资新模式。
关键字:中小微企业 融资 互联网金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据《中小企业2013年度报告》统计,截至2013年10月,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上缴利税占我国总税收的50%,提供了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通过对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发现,中小微企业就业比重达85%,资本比重达60%,投资比重达61%,占GDP比重高达60%。中小微企业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与中小微企业的重要作用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微企业的弱势地位,据调查发现,有76.68%的中小微企业感觉当前的贷款供应偏紧张,有近一半的中小微企业认为资金周转困难。融资难问题严重的制约着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互联网金融的悄然兴起为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提供了可能。研究互联网金融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作用机理,将会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长久以来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要想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从了解其根本原因出发。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不对称而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财务信息和运作方式的公开透明使得大型企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度,同时也为其扫清了融资障碍,银行和其他投资者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企业的各种较为详细的信息资料,从而根据信息资料做出合理的正向选择。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小微企业则因为信息透明度低、社会公信度差,且易发生粉饰报表等情况,导致银行和其他投资者很难根据中小微企业所提供的报表来准确判断其经营状况,由此而引发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并因此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企业为了实现融资这一需求,便想方设法隐瞒对企业不利的各种信息(即粉饰报表)。中小微企业的这一做法,不仅会使银行和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同时也会对企业自身的社会公信度造成恶劣的影响。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中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门槛上升。Stiglitz&Weiss(1981)提出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导致银行贷款供给不一定是贷款利率的单调函数,因此便出现信贷配给,而信贷配给的出现会导致很多企业即使愿意支付较高的利息,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而无法获得贷款[1]。
2.2 中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
由于中小微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并不信任,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在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时候,便会要求企业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有效担保和抵押能够降低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借款人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是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必要条件。此外,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抵押物的要求也十分严格,目前国内银行一般更偏好于中小微企业用房地产或其他价值较为稳定、易于转让出售的资产作为抵押物,而中小微企业大多由于经营规模或经营战略等原因,符合标准的资产较少,又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社会公信度低,这使得他们很难找到符合银行标准的担保人。由此便使得中小微企业陷入融资难的窘境。
2.3 政府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近些年,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政府的注意,政府针对如何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也陆续发布了相关的政策。如2002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政策意见对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样的政策体系相对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7%的中小微企业来说便显得有些单薄。且这些政策意见多为宏观指导性的,缺乏相关的法律配套,难以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提供有效的法律保证。
3.1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最早出现在美国。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互联网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SFNB)成立,SFNB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尽管互联网金融最早起源于美国,但欧美国家并没有“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在国外“互联网金融”一般表述为:Online Bank,Cyber Banking,Digital Banking等。而国内互联网金融则表述为Internet Finance。国内谢平最早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打破了长期以来融资市场垄断的格局,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无中介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2]。孙国茂(2015)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定义互联网金融,认为广义互联网金融是可以涵盖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服务,而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则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精神和金融业务模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它具有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四个基本特征:去中介化、信息有效性、利基市场性和可获得性[3]。目前,国内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还存在很大的分歧,业界和学术界对此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3.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大多数的研究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许多优点,同时也潜藏着诸多风险。如刘力臻(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创新性、高效性、融合性、公正性等传统金融业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同样也潜藏着资产泡沫、利率波动冲击、市场结构重组、监管法律和机制空缺滞后、网络黑客攻击等诸多问题[4]。张亚鹏(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虚拟性、技术性、便捷性、普惠性的特征,同时又因为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完善导致技术风险,信息披露、信息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会增加交易安全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导致整个金融秩序不稳定[5]。此外,互联网金融还具有明显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点。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主要是面向20%的大型优质客户,而互联网金融则是更倾向于80%的小型散户,这些小客户由于需求量小且数量众多,大多不符合传统金融业的要求,这些小客户的需求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往往得不到满足,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于小客户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可以高效率低成本地满足这些小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中央多次提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增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供给。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精神的互联网金融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也为互联网金融模式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现主要模式有P2P网络信贷融资模式、众筹平台融资模式、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三种。
4.1 P2P网络信贷融资模式
P2P网络信贷融资模式是指资金供需双方以独立的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的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直接信贷模式。融资流程为:第一步,资金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融资平台进行借贷合作双向筛选工作,确定合作意向。第二步,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或线下代理平台对中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信用、银行流水账等进行审核。第三步,双方进行借贷的最终确定。尽管P2P网络信贷业务风险较大且贷款成本较高,但由于其具有贷款门槛低、资金到位快等优点特别满足于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贷款需求特点,随着网贷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加强,第三方融资担保公司的介入,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相关措施的制定与实施,P2P网络信贷融资模式将会成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模式,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将会继续加强。
4.2 众筹平台融资模式
众筹平台融资模式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特征,发动公众力量,集中公众的资金、能力和渠道,为中小微企业或个人进行资金援助的一种融资模式。众筹的融资流程为:第一步,资金需求者通过众筹平台介绍项目的策划,同时设定筹集的目标金额和截止时间。第二步,众筹平台对项目进行审核,项目通过即面向公众筹资。第三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金额即项目众筹成功,项目的发起者即可获得资金,并在项目执行完成后兑现对资金支持者的回报。众筹平台融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融资模式的互联网金融直接融资模式,其融资模式更适合处于创业初期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微企业。
4.3 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
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主要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收集储存商家在线交易信息和客户支付信息,构建大数据信息库,并通过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方式对其数据进行专业化的挖掘和分析,并与传统金融业服务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其融资流程为:第一步,中小微企业向贷款平台提出贷款申请、贷款金额及期限等信息。第二步,贷款平台通过对企业的信用记录、交易状况等信息作出信用评价并确定授信额度。第三步,贷款平台通过对中小微企业效益状况和现金流等的实时监控来规避风险。大数据金融具有融资门槛低、贷款灵活等特点正不断地为更多的中小微企业所接受。
本文以中小微企业融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问题。主要结论有:(1)中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且缺乏有效担保和抵押物且政府的政策制度不健全而导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2)互联网金融由于具有普惠性、便捷性、高效性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3)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现主要有P2P网络信贷融资模式、众筹平台融资模式、大数据金融融资模式三种。
参考文献
[1] Stiglitz,J.and Weiss,A.,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3)
[2]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 (12).
[3] 孙国茂.互联网金融:本质、现状与趋势[J].理论学刊,2015(3).
[4] 刘力臻.互联网金融:机理·特征·监管·趋势[J].当代经济研究,2014(12).
[5] 张亚鹏.我国互联网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9).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c)-088-03
基金项目:①2015年度吉林大学创新训练国家级培育项目“基于互联网金融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2015831295)成果。
作者简介:王晓龙(1995-),男,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张爽(1994-),女,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人,本科在读,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