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百霞(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余华《兄弟》中的对比艺术探析
刘百霞
(绥化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美丑对比原则、祸福相依辩证原则是余华小说创作的核心,而《兄弟》作为余华的代表作,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种原则。尤其是《兄弟》运用对比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体系,使美与丑、善与恶以及所代表的时代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兄弟;人物形象;对比艺术;美与丑
余华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推出了他的力作《兄弟》上下篇,很快,这部长篇小说在国内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读者对于它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兄弟》以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写作手法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余华采取了一种“复调”的写作手法,在对比中前进。
《兄弟》主要诉说的是两个家庭重组后,李光头和宋钢两兄弟从心酸而悲惨的童年到现今曲折生活的经历。在上部一开篇,我们就得知李光头生父刘三峰惨死的来龙去脉。在厕所这个非常私密和个人化的地方,偷窥女人上厕所,被当场抓获的丑态尽显无疑,会掉进粪坑淹死,也并非奇事。临死时的情状肮脏猥琐,令人发指。生父龌龊的死亡方式给李光头和李兰带来了暗无天日的生活。传统父亲正义伟岸的角色在这里得到了消解。一个不负责任、丑陋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有其父必有其子”,生父的血缘遗传会在孩子身上萌动,以致李光头十四岁那一年重蹈他生父的覆辙 ,也同样在厕所看女人的屁股,被当场抓获。
不同于李光头生父的龌龊形象,余华颠覆传统对继父的认定,把继父宋凡平则既塑造成是一个好老公,不仅是母亲李兰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一名理想的父亲。作品中的宋凡平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爱的人,即便遭受了身体的蹂躏时,他也会用开玩笑的方式抚慰两兄弟,瞬间让李光头和宋钢快乐起来、幸福起来。宋凡平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孩子。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刘三峰就是流氓,他没有资格当一个好父亲,他思想复杂,行为龌蹉。而继父宋凡平却拥有着一颗热烈的爱子之心。这里的美丑对比就很明显了,宋凡平的伟岸、负责、高尚形象瞬间立体起来。
李光头是《兄弟》中的头号主人公,也是描写得最生动的形象,余华把他塑造成集小混混与暴发户、痴情者于一身的一个人。可以说,李光头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小时候,林红的屁股成了他换取面色红润的生活资本。之后,一次上海之行,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收破烂”成了他一夜暴富的手段。从垃圾大王到房地产开发到以后的处美人大赛,李光头成了众人眼中欣羡的富翁。他的性格略显张扬,同时充满意志。
而宋钢则以单纯善良、沉稳和顺、循规蹈矩见长,遵守社会秩序。他性格中绝大部分是沿承了“好父亲”宋凡平的性格特征。哥哥宋钢比李光头只大了一岁,但他身上背负了太多责任,也正是基于这种性格差异,李光头生意越做越顺,事业越来越大,宋钢则难有起色,很有挫败感。致使兄弟间的情谊破裂。
余华通过平行的两条线进行鲜明的对比,一条是李光头,一条是宋钢。李光头沦为小混混的时候,宋钢是大有前途的青年;宋钢在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时候,李光头一无所有,还沦为了乞丐;可是最后当李光头成为了刘镇的首富,抱得美人归之后,讽刺的是,宋钢自杀了。
其实,李光头和宋钢的一生具有普遍性,李光头的人生轨迹是:小混混——百万富翁——失去兄弟的痛苦;而宋钢的人生轨迹是:温文尔雅大有前途的青年——落魄——自杀。看似剥离的两条线,实则是一切生存者的寓言。最后的李光头看似成功了,金钱有了,爱情也有了,什么都有了,可是他的好兄弟死了,他将背负一生的背叛之名并愧疚一生。命运仿佛成了某种寓言,难以逃脱。
对于兄弟情,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李光头和宋钢都是特别珍视的。李光头和宋钢性格截然不同,由于父母家庭的组建,他们之间成为兄弟。之后他们经历了几次分离,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生疏,反而有了更深的情谊。
促使他们人生有不同选择的是爱情,特别是在面对共同喜欢的林红的态度上,性格的不同使得李光头和宋钢的态度明显不同。李光头在面对一份真挚感情时,他认真、诚恳、穷追不舍。但当他第一时间知道林红喜欢他的兄弟宋钢时,他根本不在乎宋钢的内心感受,竟强行压制宋钢不准喜欢林红,甚至怂恿宋钢给他作军师。林红不喜欢李光头,多次拒绝他,但李光头十分执着,直至林红和宋钢结了婚,他一气之下跑去做了结扎手术。
而宋钢面对林红的大胆表白,被迫无奈与李光头断绝了兄弟关系。由于其矛盾的心理,在他和林红结婚后,他又觉得愧对李光头,不敢面对李光头。
余华在这部小说里,让兄弟两个同时爱上同一个女孩,兄弟情和爱情出现了非常尖锐的冲突。面对爱情,李光头是勇敢大方追求,主动出击,爱情至上,不在乎喜欢的女孩喜欢的是不是自己的兄弟;不同于李光头,宋钢是被动的,矛盾的,也是懦弱的,他就像是天平上的砝码,一头是亲情,一头是爱情,如何选择,怎么选择,困住了他的爱情,他的事业,以及他的一生。
《兄弟》中的主要人物呈线性发展,在对比中前行,不管是在对待爱情的态度、对亲情的重视程度、对事业的拓展方面以及主要人物呈现的曲折命运中,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兄弟》上下部所展示的,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时代的故事,上部展现的是两兄弟在文革时期的故事,那个年代极具信仰、本能压抑,下部展现的是两兄弟在改革开放后的故事,而这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
《兄弟》上部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压抑、禁欲。民众普遍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中,个人欲望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于是,人性方面容易在伦理和道德压抑下衍生出某种变态的行为,而在《兄弟》中则通过躲在厕所偷看女性来发泄。
《兄弟》中多处都反映出,禁欲时代人们的欲望所展现出来的近乎疯狂的变态性。比如,李光头在厕所里偷窥女人的屁股被当场抓获,按理说,李光头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反而在那个时代竟然为他赚得数十碗三鲜面。讽刺的是,“三鲜面”在这里竟成了刘镇人们获取隐私实践窥欲的道具。除了刘作家,刘镇的很多男人都想打听林红的屁股的事情。可见,一碗三鲜面,在压抑的时代变成欲望变态发泄的一种方式。毫无疑问,三鲜面扮演的也是无耻的偷窥者的形象。
到了《兄弟》的下部则一改禁欲之描写,开始关注欲望放纵时代的社会变化。所以两者体现了鲜明的对比性。于是我们看到李光头带着他的洋垃圾回国,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通过李光头的欲望膨胀所引发的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来展示新时代人们是如何成为纵欲时代的奴隶的。
在下部最最关键的欲望体现就是,物欲与性欲的结合。当李光头一跃成为百万富翁之后,他“睡了那么多女人”,以及由此推出的处女膜修复手术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这并不仅仅是李光头一个人在发泄欲望,可见这是一个全民纵欲的时代。纵欲时代,欲望横行霸道,人们打着欲望的幌子招摇撞骗。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纵欲还是禁欲,都是不合理的,纵欲容易成为欲望的奴隶,禁欲又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我。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余华独特、精巧的构思,整个故事采取了循环叙事。余华用生父、继父,小混混李光头与宋钢的命运起伏,两兄弟对待爱情的态度,以及折射出来的两个时代之间鲜明的对比,表明对现实的一种批判和揭露,对中国底层进行了辛辣的、痛快的嘲讽和批判。
综上所述,小说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来建构作品,章法错落有致,灵巧而又有深蕴。作品高度体现了美丑的对比关系,并极具辩证意味,发人深省,令人回味。其传达出的强烈艺术感染力,则充分印证《兄弟》是理想之作。
[1]洪治纲.在裂变中裂变——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J].当代作家评论,2006(04).
[2]祁雪婷.论余华《兄弟》的叙事特征及其成因[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I054
A
1007-0125(2015)02-0172-02
刘百霞(1993-),女,黑龙江龙江人,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