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毅
2013年年底,阿里巴巴正式推出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2014年1月,在团购领域风生水起的美团网正式上线外卖服务;2014年4月,百度上线基于地图的外卖频道;5月,饿了么获得大众点评领投的8000万美元D轮融资;前不久,不甘落后的京东也宣布完成对到家美食会的第二轮融资。随着BAT、小米、美团和大众点评纷纷加入战局之后,被资本加码的外卖行业大有井喷之势,大家都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手段来连接用餐者与餐饮商家,“百卖大战”的苗头仿佛回到前几年的“千团大战”前夜。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达到623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61.1%,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如果说几年前团购的兴起是餐饮O2O的第一个引爆点,那么如今外卖订餐则是最被看好的餐饮O2O发展新领域。资本之所以看好互联网在传统餐饮的前景,一方面是外卖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则是看好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外卖市场的制高点,掌控了制高点,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抢分更多的蛋糕。
外卖O2O,几家欢乐几家愁
当前在线外卖O2O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像到家美食会、易淘食等所谓的重模式,不但有自己的网上订餐平台,而且组建了自己的配送团队;另一类是像饿了么、淘点点、百度外卖等只搭建平台的轻模式,配送则大多由餐饮商户自行解决,自己只负责小部分配送工作。
外卖O2O市场被广泛关注是在2013年以后,2014年达到高峰。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玩家在这个行业深耕细作,包括北京的生活半径和杭州的点我吧都是成立较早的外卖O2O网。不过,由于区域性限制、时效性要求高、利润点相对较低,加上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物流配送、人力成本等诸多原因,外卖业务普遍失败率高达30%—40%。其实,外卖O2O行业的淘汰率不比早期的团购网低:早期的饭是钢已成为外卖O2O先烈,后来的外卖单、绿淘等亦逐渐销声匿迹。
以外卖需要额外的人力、物力成本来说,就行业平均水平而计,一个大中城市送餐员的月工资4000元,按每天送15单算,平均一单的送餐成本是10元,如果再算上管理费用、物流成本,几乎没有赢利空间。如果日均3000单,需要外送人员约200人,如此大量人工成本可是“山大的压力”。
一份行业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按一份快餐20元订购金额,每单提成5%—6%计算(这个比例已经比较理想),每月至少要有45万元订单金额才能维持收支平衡,也就是一天需要有750个订单。但是国内有多少家外卖网每天可以满足这么多订单量?
如何避免重蹈团购的覆辙
外卖O2O市场虽然仍困难重重,但在庞大的市场“钱景”面前,行业问题与瓶颈似乎没有阻挡住外卖O2O拓展的热情,甚至前赴后继在所不惜。在困境之下,外卖O2O如何避免重蹈前期团购网的覆辙?
社区化发展,区域化壮大。当前,外卖O2O的主要竞争者不是同行其他的平台,而是社区化本地化的快餐店、餐馆、大排档、酒店、美食城等,所以聚集资源,做好社区化的营销和服务是外卖运营的重点。如何让社区的普通居民觉得方便,让中高收入的居民觉得超值,如何强化和突出有差异化的菜品,是赢得竞争的关键。比如可以社区为单位,实现城市区域的网络订购,通过与地方性的第三方物流深度合作,保证菜品能够在单个城市当地快速及时流通、配送。
培育消费者外卖消费习惯。没有观念,就没有消费。对于还没有网购外卖餐饮习惯的国内消费市场来说,餐饮外卖需要培育市场,引领消费者转变传统到店消费的习惯。通过常用的营销手段包括社区营销、社区团购、概念营销等,并通过视频、图片等展现形式,还有微博营销、SNS社交媒体、微信传播、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服务等本地推广都是可以帮助餐饮外卖深入目标消费者中间、达到宣传推广目的的有效途径。
重视应用的用户体验。外卖O2O网界面用户体验很重要,其根本在于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规划、功能设计、界面设计、流程设计等,改变了由餐厅单方面主导、规划、设计的业务流程,从“我要提供给用户什么”转变为“用户要我提供什么”,从粗放的展现与交互设计到注重细节、遵循规范、美观方便的设计开发方式,最终达到不断完善消费者网上消费体验的目的。
外卖O2O网包括餐厅商户基础服务(页面设计、餐厅基本信息管理、菜品管理、用户CRM系统管理等)、业务流程及服务(远程及近场点单服务、支付服务、团购优惠促销服务等系统服务),要根据餐厅的不同业态品类,灵活地组合拆分组件以满足不同的业务流程,并且能够实现基础服务共享,服务网上消费者。
全力提高服务宗旨与水平。外卖O2O的核心是服务。平台要如何吸引餐厅和用户?靠的就是服务。不管做什么,至少要有一个达标的服务,然后用户才能够真正频繁来使用。如果服务本身不能达标的话,界面做得再美观也没有用。网上订餐也好,手机订餐也好,大家都能做,但如果这个饭送到以后都凉了,PC端、手机客户端做得再好再漂亮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不达标,本地生活服务就不会爆发。如果一个人点三次餐有两次都迟了40分钟,那他肯定很难再来第四次。
建立智能化系统配送调度。“最后一公里”是第三方外卖的核心,也是物流水平的体现,它决定了经营的成本与成败。比如同样的人力,但不同的物流公司的成本却大相径庭。
成本的控制在于调度,调度的核心在于如何用最少的人力最少的路程满足最多的订单。比如趣活美食为配送开发了一套有赖于计算机的智能化系统。这套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并单、连单和始发派单中人为经验产生的空驶碎片和等待碎片问题,为送餐员规划出一套最合理经济的方案。一般而言,手动调度的并单率能达到 10% 到 20% 就不错了,而通过智能化系统,在订单密集度达到基本规模的情况,通常可以达到 50% 以上,而且是瞬间完成,不需要人为干预。
智能化调度系统犹如一家外卖网配送运作的中枢,它连接着用户端和送餐员。当某一用户在网上下了单,系统会在半分钟之内将包括派单信息、订单信息、调度信息推送到送餐员装有智能调配系统APP的手机上,而送餐员的地理位置、送达时间也都会在用户端有所体现,让用户有个心理预期。
一套科学有效的配送调度系统,应能十分合理地计算各个时间节点,来确保最后的准时送达,以做到延迟率不高于5%。资料显示,假设点我吧的配送员从A点送餐到B点后,他并不需要再返回A点,后台系统会在配送员到达B点后,划定一个配送半径,如果这个配送半径中还有用户下单,配送员就可以顺路配送,甚至在完成餐饮外卖最后一单后,还能顺便再送其他业务如超市外卖。这也是接下来要谈的重点问题——品类扩展。
品类扩展。一般来说,每个配送人员每天送15单是基本要求,但这个单量即便对于客单价高(100元左右)的外卖网来说也难以养活配送团队;而对其他客单价更低的玩家来说,效率要求更高,即便是每个配送人员每天多的时候可以送30单,但也只能养活配送团队,要想使公司整体赢利,还得继续提升公司的总单量。
但这表明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光靠餐饮外卖已难以实现赢利,如何把配送人员4小时餐饮配送高峰时段以外的闲时盘活将十分关键,而进行品类扩展、多元化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像生活半径,目前打的口号是“外卖,超市”;零号线也开通了超市业务;点我吧则有三个业务模块:餐饮外卖、超市外卖和跑腿业务,比如说客户同城发一个件,着急要送到,外送员就能马上为他送件,收费比快递略贵,点我吧现在已经谈下了联华,其他超市也正在接触中。
如此,就可盘活外卖餐饮配送人员4小时以外的时间,这样既能让业务员多些时间干活多得奖金,亦能为拥有自己配送团队的外卖网创收。
细分特色经营。中式餐品一个中餐至少三四十种菜,“大而全”,做起外卖很累。如果从中式餐品中选择一个特色类别来操作,既省心又有特色。
聚医堂将预订外卖送餐定位于特色的营养汤,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一是汤比较容易保温,有现成的保温工具;二是汤主要是水,不存在送的时间长,汤变色变味的问题。事实证明,思路决定出路。网上订汤一改网上订餐不火的局面,2014年聚医堂的订汤网,上线第三天,在济南就有近百个人订汤,当天收入就达到了几千元,令人振奋。
火锅能外卖?一般人不太相信。这个应该可以的。近日,美食专栏作家殳俏在微信上贴出了海底捞火锅外卖的照片,“有图有真相——下午5点叫的海底捞外卖,5分钟前外卖员道着歉说堵车耽搁了,可是不到半小时就满面笑容地开始进屋给我们摆桌子。菜品、蘸料、勺子、香菜末、葱花、锅、台布、围裙一应俱全。请注意角落那个大垃圾桶及大垃圾袋,那也是一块儿拿过来的”。一时之间,海底捞的火锅外卖成了众多微粉热议的话题,生意日益红火。这说明,改变一下思路,加强细分研究,突出特色、个性化营销,可能就会打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加强菜品的品相保证。餐饮的物流中,还不仅是路线的问题,菜品的不同种类通常也对物流保送条件有较大的要求,比如餐箱的大小、针对性的设备,而这些复杂的因素,外卖单位都应做出针对性的反应。要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末端服务,智能、个性和轻便的保送条件必须达到工业级的水准。
比如,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食物的品相和口感,趣活美食配备了具备特制内胆的保温箱、环氧树脂的冰袋、温度记录仪等多种设备,还与餐厅合作针对特殊菜品设计专门的配送设备与方案,比如如何将滚烫的沸腾鱼保持全貌送到顾客面前,如何让果酷的鲜切水果经历了配送的颠簸还存有水珠,趣活美食甚至为送餐的“最后二十米”制订了专门的保温解决方案。
餐饮外卖O2O毕竟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业界不断地去探索与尝试。外卖拥抱互联网,不仅仅是IT系统,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业务流程、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去做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的建设与整合,要体现差异化、个性化及自身的优势,从战略上、组织上、人才上都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迎接崭新的外卖O2O时代。
(专题编辑:寇尚伟 35890217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