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一、案例再现
赵老师是我校的语文老师,他不仅书教得好,文章写得棒,书法也是一流,所以老师们都叫他才子。才子身材魁梧,任六(2)班的班主任,这个班男生偏多,特别活跃。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任教这个班的美术。
第一堂课时看到下面坐的还算端正的学生,我深吸一口气,说:“老师知道大家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很辛苦,而美术课可以让大家得到放松。”我的话可能说到了一些孩子的心里,刚才坐的还不是特别端正的同学顿时挺直了腰背。我接着说:“你能享受画画的乐趣,每节课老师还留几分钟让大家自由支配。”就这样,每堂课孩子们都很认真,我也会履行承诺,留出几分钟时间自由支配。
随着跟孩子们熟悉起来,每当让他们自由安排时,总有几个男生凑到一起讲话。于是有一次我把荣×的作业没收了,并批评了他。就这天下午的一个课间在经过他们班走廊时,荣×他们也恰好经过,其中一个学生问道:“老师好!”还没等我回应,荣×来了句:“好个屁。”听到这句话我差点气晕了。于是我叫住他,质问道:“你说什么?走,去你们班主任那里当着他的面再说一遍。”就这样,荣×被我带到了才子办公室,可不巧的是才子恰好不在。我说:“你就在这里等着。”便出来了。没想到荣×也随后回到了班级。我气呼呼地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心想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吗?真得好好找荣×谈谈了。
没想到就在当天放学的时候,音乐老师突然让我去她办公室一趟。来到音乐老师这边,看到荣×他们也在,正纳闷怎会回事,音乐老师说:“下午上课的时候,看到小荣无精打采的,课下一问他说今天骂你了。荣×正犹豫着向你道歉呢。”正说着,荣×走了过来,真诚地说:“老师,对不起,我不该骂您!”让他这样一说,我倒觉得自己有些小气了。于是说:“没关系的荣×,老师从你的作业中就能看出来,你很有想法,其实老师很喜欢你、很欣赏你,不过从你嘴里说出那样的话,老师很吃惊。”荣×说:“你冤枉我了,我那节课根本没讲话,是他们在讲,你却没收了我的作业。”听他这样一讲,我也不确定他有没有讲话了,自己当时可能是真的太鲁莽了。后来,荣×一脸轻松地回去了,我松了口气。这时音乐老师又告诉我,荣×是外地转来的学生,比其他孩子大两岁,别看他不怎么说话,其实很有主见。平时可以多跟他们聊聊天,他们倒喜欢说的,还会越来越喜欢你,纪律也就不成问题了。经过这件事以后,我的课轻松了许多,荣×他们也会去认真地画画,并很自觉地做事情了。
二、案例反思
通过这件事情,我认识到:教育需要等待。等待,可以给“犯错的老师”或“犯错的孩子”反思的时间和空间。那天,如果才子在,荣×可能会遭到一顿臭骂,我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恶化。音乐老师在我跟荣×之间起到的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及音乐老师之后对我这个新人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也让我对老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们需要理解、需要包容,甚至需要犯错误,因为他们是孩子;荣×的话也在时刻提醒我:作为老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这也让我想起陶行知先生讲的,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老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该怎样定位学生的“错误”呢?其实,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正常的,就因为他们还是孩子。而作为老师或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或提供一个可以让孩子们真实自然的存在的环境和氛围,使其真实自然地学习和生活,继而老师才能对孩子们客观、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引导。正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主任许莉娅所认为的:我们应该把学生的问题变成学生的需要,学生成长,需要我们成人给予一些关怀、一些帮助。学生出了问题好比生病了,生病就要治病,深究导致问题爆发的根源才是最重要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孩子们没有“错误”,作为老师,我们看到的应该是他们的“需要”,孩子们最需要被尊重。法国总统萨科齐在《致教育者的一封信》中说,“尊重应当成为全部教育的基础。”的确,当孩子们犯了错误时,我们不应该拿着师道尊严来压制他们,更不应该记恨他们,相反,我们应该查找学生犯错误的动机。如果错误在学生,我们应对之施于教育,但如果错误在老师,我们也应该放下架子认真反思。
现如今,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我们不应该把现在的孩子们看成是火星人,而应该主动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其实,这也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老师?应该做怎样的老师?作为初任人师的我,更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他们当做真正意义上的“人”来看待。最后,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所谓‘师道尊严,其根本意义是,一个教师,只有他恪守‘师道,真正表现出为师的风范和力量,才能有‘尊严。如果你是个值得学生尊敬的老师,你不想让他们尊敬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