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径宇
实施新课程以来,无论是难度还是深度以及所涉及的知识面,小学数学都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的要求不仅难度没有降低,而且知识面更宽泛了,习题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一句话,小学数学老师要想真正教好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也就是说,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备好课、上好课,更要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科成绩的目的。那么,小学数学老师都应该组织学生搞哪些活动呢?
一、社会实践活动
就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所谓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出社会调查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到社区或者是公司、工厂进行实地调查,掌握一些数据,回来后进行加工整理、分析、总结,之后来到班级进行展示汇报。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命题:请走访社区20个家庭,调查他们近3个月的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支出,再算出这些家庭的经济结余或者是亏欠情况,从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在安排这个活动的时候,老师必须提出详细的指导意见、具体要求,并在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过问每个小组的调查进展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和给予纠正。
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意义的,学生普遍很有兴趣。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这样的活动每个学期至少要开展一到两次,但不能次数过多,否则会牵涉学生太多的精力。次数过多也会造成学生不重视,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学科知识竞赛
适当开展数学学科知识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的开展。所谓学科知识竞赛就是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命题的竞赛活动。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以搞一到两次。竞赛题的命题要紧密结合教材来选取,难易程度要适当,不要一味追求高难度,更不能编排偏离课本的难题、怪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不是为了难倒多少学生。
适当开展一些学科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科发展。但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必须向学生讲清楚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意义,增强学生多活动的认识,端正态度,以保证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