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梅
课堂是一线教师的舞台,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智慧方能演绎精彩。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时常听到一些老师的无奈之声:现在的孩子真难教!冷不丁什么时候给你掷一颗“炸弹”,让你无法收场。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教学尴尬”是客观存在的,教师面临的可能是好奇却远离目的的提问,也可能是非善意的挑剔,甚至是中断教育活动的纪律事件等。这样那样尴尬场面的处理无疑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也或多或少给我们教师带来苦恼。但我以为:教师上课也是“上学”,即教师也是和学生一起“上学”的人,必须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思学生所思。面对课堂突发场景,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讲究教育机智。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将瞬间“黯然失色”的课堂“急刹车”,转而“柳暗花明”直至“大放异彩”。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教学尴尬”及处理对策。
尴尬一:旁逸斜出
情景再现:正当你激动万分地请一位高高举手的学生回答你的问题时,学生应答道:老师我想上厕所。
处理:师笑道:让我空欢喜一场,赶快去,记得早去早回!
评析:教师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轻松化解了当时的尴尬。面对低年级的学生,类似上面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在借班上课时,学生随时可能给你呈上“礼物”,记得有一次我正讲得投入,一生突然生气地喊道:老师,××拿我橡皮,对方马上反驳:没有,是我自己的。我当时心里觉得可讨厌了,冷漠地回应道:还给他。课后一想觉得当时自己处理的方式很不妥,谁是谁非自己都没弄清就给出主观判定,思索一下不妨这么处理:老师最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也欣赏宽容不计较的品格。我相信你们一定会考虑到不耽误大家的学习时间,在最短的时间里自己处理好。此处理中老师没有直接批评某位,短短几句话成功化解了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
尴尬二:不听指挥
情景再现:“请同学们不要动桌子上的材料,再动的话,老师就要把你的材料没收了。”
处理:师:老师发现有些同学的小眼睛还有小手始终没离开过课桌上的材料,想探究的欲望强是件好事啊,但老师认为在动手前咱们先认真听清要求,准备充分后更能大显身手,你们觉得呢?
评析:上面的场景并不陌生,课堂上我们总给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规定,而很多时候学生不惜遭到批评也要违反“规定”,其实他们就是好奇,好奇是人的天性,是对新事物、新知识的一种渴求,换位思考,自己也有可能冒着风险一探究竟。所以在处理时首先肯定他们的这种学习欲望,因为每个人都有被认可、被表扬的需求,得到表扬后学生反而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调整。一味的批评有时只会强化他的逆反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局面。光有“嗓门”没有“脑门”的处理办法绝对“制服”不了学生。所以某些时候先肯定学生的初衷再提出要求,最后传达期望,这样的处理方式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学是需要策略与方法的。
尴尬三:无人应答
情景再现:问题提出后,课堂里鸦雀无声,没人举手回答。此时的你睁大眼睛找来找去,不断地重复着:哪位同学来回答呢?企盼学生能鼎力相助,但结果依旧安静……
处理:情况不妙啊!老师先做个小调查吧,实事求是哦!(1)没想出答案的举手;(2)想说不敢说的举手;(3)会了但懒得说的举手。学生表态后老师再做合理调整。如果情况(1)较多,教师不妨及时调整:问题看来出在老师这头了,老师问题没问好,换一种问法大家肯定能回答!针对情况(2),教师真诚地告诉学生:学习上最大的困难有时就是自己,战胜自己就有力量战胜困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情况(3),提醒学生别让才能被自己淹没,最后鼓励大家:今天谁愿意做学习的领头羊,第一个给我们带来突破。
评析:试想一下,在教学研讨会上,我们老师有时也不敢轻易地去发表意见。咱们也就不难理解学生不敢说的原因了,也许是怕说错了,也许是还不知道答案,也许是担心自己的回答带来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笑话,其实内心就是不自信。所以引导、启发、鼓励、肯定极为重要。不得不承认,长久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每天问着自己早已知道的答案,觉得学生想一想,只要“认真”地想一想就可以做出来,殊不知,今天老师的学习也要动手做一做才知道。所以该动手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该合作时一定要让学生合作,该畅谈时一定要让学生畅谈。我坚信: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就会还你无限精彩。
尴尬四:内功欠缺
情境再现:一次听课活动中,两个学生小声嘀咕着:“这么简单的问题早会了,老师也真无聊。”
处理:及时做调整,走出自编自演的教学误区。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如教学“年、月、日”时,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已有所了解,所以咱们不妨这样教,课始先让学生说说已经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形式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所以学生很乐意汇报。接着教师话锋一转,质疑:你们提到的这些知识都是准确的吗?还有哪些是你们不知道的呢?(学生陷入沉思)老师今天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不同年份的年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请记录自己的新发现及疑惑。10分钟后咱们再做学习成果展示。这样设计学生更乐于尝试、探究。
评析:情景再现中的事例虽然学生话语不太中听,但确实代表着学生的心声,学习着对自己毫无挑战的内容,学习过程显然毫无意义。课改专家王雪钰说,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已有经验、已有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探索能力、创新意识。教育倡导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尽管我们教师也有所意识,但很多时候依然在穿新鞋走老路。学生主体的体现只是做在表面,事实上我们教师必须用行动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有价值、有生机的探索活动中去。
实践让我感受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活跃的,学生常常会有意无意跳出课前设计的框架,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教师没有预设的内容,那么教师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对学生当头棒喝或用“以后再讨论”来敷衍搪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出发,多问问孩子在想些什么,我们教师应给予孩子什么。如今,每当我与孩子对话、交心,或共同探究问题时,我才真正感受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虽然课堂上孩子们的“即兴创作”偶尔会给我制造始料未及的尴尬,但认真倾听、冷静思考后,这些独特的课堂资源,会让教学更真实、更精彩。课堂上,师亦生,生即师,师生相长,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激荡和交流中,我们一定能汇聚更多的正能量,迎来共同的成长,绽放各自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