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岭南词人陈洵研究综述

2015-03-17 21:31周春艳
关键词:词学

周春艳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近代岭南词人陈洵研究综述

周春艳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20世纪以来,学界对陈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平交游、词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以及其词学创作理论三个方面,仍属于传统型研究。其中,“陈洵词得到朱祖谋的赏识乃源于雪娘的引荐”的说法有待商榷。而对陈洵在晚清近代词坛的地位,学界尚无系统全面的梳理和评估,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与研讨。

岭南词人;陈洵;海绡词;海绡说词;词学理论

陈洵(1870-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广东新会潮莲乡(今广东江门市潮莲芝山)人。陈洵少有才思,爱好填词。少时随父亲至佛山经商,拜吴道镕门下,补南海县学生员。后欲随叔父陈昭常仕宦关外未果,辗转至江西瑞昌知县黄元直家当了十多年塾师。客居江西期间,陈洵曾到过京师、汴梁、杭州等地游历。黄元直去世后,不惑之年的陈洵才返回广州,设馆授徒以谋生。后因词作得到朱祖谋赏识,由朱力荐得以担任中山大学词学讲席十数年。陈洵今有词作《海绡词》三卷共248首以及词学理论著作《海绡说词》一卷传世。

陈洵作词学梦窗,且深得其神韵。对此,朱祖谋作词赞曰:“雕龙手,千古亦才难。新拜海南为上将,试邀临桂角中原。来者孰登坛。(新会陈述叔,临桂况夔生,并世两雄,无与抗手也)。”[1]朱祖谋此词将陈洵与况周颐并举,给予了陈洵极高的评价,《海绡词》也因而声名大振。此外,陈洵的《海绡说词》阐明了自己的词学主张以及学词的切身体会,颇有见地。然而,当前有关陈洵的研究并不多,据笔者目力所见,仅专著三部:陈文华的《海绡翁梦窗词说铨评》、吴嘉慧的《陈洵及其〈海绡说词〉研究》和刘斯翰的《海绡词笺注》①,以及10多篇单篇论文(据CNKI检索)。本文主要从陈洵的生平与交游、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词学理论三个方面对当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

一、 关于陈洵生平与交游的研究

关于陈洵的生平与交游,学界主要着眼于陈洵与广州粤剧名伶李雪芳(雪娘)的相识相知以及和晚清四大词家之一朱祖谋之间的倾心相交。龙榆生《陈海绡先生之词学》一文的第一部分“陈海绡先生之身世与交游”主要讲述了陈洵的身世经历及其与朱祖谋之间的交往。程巢父的《彊村荐海绡——岭南词家陈洵的晚年》[2]一文讲述朱祖谋因为赏识陈洵的词而向傅斯年极力推荐陈洵代替自己担任中山大学词学讲席一事,以及陈洵的《海绡词》和《海绡说词》先后在朱祖谋及其弟子龙榆生的帮助下最终得以流播的坎坷过程。此外,还写到陈洵与朱祖谋、黄节、梁鼎芬等文人雅士声气相求、心神相契的雅交,以及龙榆生在自己所创办的《同声月刊》、《词学季刊》和编撰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对陈洵词作及其词学理论上的诸多推崇。黄镇林的《陈洵与雪娘》和《陈洵与彊村》则分别叙说了陈洵与雪娘相知相恋、与朱祖谋倾心相交的故事。曾大兴《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一书中的“陈洵”部分及其硕士生方隽的硕士论文《〈海绡词〉与〈海绡说词〉研究》中的第二章“陈洵的生平与文学交游”皆叙说了陈洵与雪娘、朱祖谋交往的种种,内容大同小异。此外,曾大兴还特别指出:“没有朱祖谋的启发和鼓励,陈洵不会撰写《海绡说词》,陈氏去世后,没有龙榆生的校勘和汪精卫的出资刻印,《海绡说词》不会出版问世。”[3]也就是说,陈洵的《海绡说词》得以问世流播,朱祖谋师徒功不可没。方隽则着重介绍了陈洵由雪娘引荐而得朱祖谋赏识一事,并从《海绡词》的题目以及小序中考察了陈洵的文学交游,且据其导师曾大兴教授的考证得出结论:陈洵的朋友圈并不算窄,其交往和酬赠的文人雅士多达30人,其中包括了诗人、画家、戏曲艺人、学问僧、词人等不同身份。

以上论文凡论及陈洵与雪娘以及朱祖谋之关系者,基本上持“陈洵的词得到朱祖谋的赏识乃源于雪娘的引荐”一说。然而,对于此事,余意的《陈洵致朱祖谋书廿一则》一文则提出了异议。余意通过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现存的陈洵致朱祖谋的21封信函手稿进行整理,不仅补充了刘斯翰《海绡词笺注》中付诸阙如的部分,且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余意认为,有书信可以证明:陈洵于雪娘1920年赴沪上义演之前的1919年,已收到朱祖谋的赠书等。也就是说,在雪娘赴上海义演前,陈洵与朱祖谋已经认识,并且有书信往来,“雪娘引荐”一说有待商榷。并且,余意还认为,这21封手稿“对于理解陈洵当年的词学历程以及与朱祖谋交往的经过,无疑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4]。

此外,吴嘉慧的专著《陈洵及其〈海绡说词〉研究》的第二、第三章也对陈洵的生平及交游进行了论述,对其个性、授业乃至与各辈学人及一般友侪之间的交往细节均作了详细的考证,且附有陈洵交游简表。在这两章中,吴嘉慧补充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内容丰富翔实,甚为可贵。

二、 关于陈洵词的研究

除了陈洵的生平与交游,学界也对其《海绡词》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主要论文有林立的《论陈洵及其〈海绡词〉》,李丹的《〈海绡词〉引论》、《论陈洵咏物词的寄托》、《从咏物词看海绡词的语言风格——与梦窗咏物词之比较》,方隽的《〈海绡词〉与〈海绡说词〉研究》以及谭勇辉的《〈海绡词〉的“伤心”意蕴》。

林立的论文共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陈洵的遗老心态”和第三部分“陈洵词作的书写特色”都与陈洵词的创作有关。林立认为,陈洵虽未曾仕清,却以“文化遗民”自居,他的这种遗老心态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和处世态度上的守旧,反映在其《海绡词》的创作中,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地记录自己醉心于歌舞的生活。此外,陈洵词的抒写特色也很明显:首先是题材上多追忆往昔生活、狎游和爱情以及自伤身世,往往伤感气息浓厚;其次,极其重视字句的锤炼,而失之于雕镂过甚,且调子亦过于低沉。但是,陈洵词也偶有别调之作,颇有苏、辛气度。最后,林立总结,陈洵词反映了当时旧式文人的落魄心声,虽未能突破梦窗独辟蹊径,却也算是能上承传统词学。并且,“读陈洵词,师其章法炼字,或能稍革流弊,使词苑复归醇雅”[5]。

李丹的三篇论文则层层深入,对陈洵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其中,《〈海绡词〉引论》一文按《海绡词》的内容分为政治抒慨词、恋姬词、朋友赠答词、节令咏物词四大类。其中,政治抒慨词抒发了词人眷恋清王朝、担忧国家命运、厌倦战乱以及欲隐于世而不得的无奈;恋姬词抒发了词人对雪娘几十年如一日的眷恋、思念以及聚少离多、无法相守的伤感绝望;朋友赠答词则主要写了陈洵与黄节、梁鼎芬、黎六和、朱祖谋、戴翰风等知己之间情真意切的赠答以及和许琴筑、谭子端等一些词友、雅友之间的酬唱;节令咏物词则主要抒发了词人的闲情逸致以及感怀人生的寂寞萧索。李丹认为,陈洵的“《海绡词》继承岭南词学正统,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多有创新,在近代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6]。《论陈洵咏物词的寄托》一文则就陈洵的40多首咏物词进行了评析,认为其大致可分为单纯描写事物不含寓意、堆砌典故毫无意义以及言之有物寄托遥深三类。其中,以第三类最为可贵。此类词表达词人身处多事之秋的君国之忧、自伤身世以及怀人之思,既承继了北宋咏物词的传统,又有常州词派寄托论的影子,还体现了自己的词学主张,虽未突破传统藩篱,亦有独到之处。《从咏物词看海绡词的语言风格——与梦窗咏物词之比较》则从辞藻之丽与意象之密两方面,就具体的词作将海绡词及梦窗词进行比较,认为海绡词在字面上学梦窗颇为成功,但艳丽凝练不如梦窗;且由于个人气质和情感深度所致,其内在情感的表达在力度厚度上,亦不及梦窗深重凝滞。而在意象之密方面,海绡词的语言风格既有不如梦窗者,亦有独具特色、舒朗高远而跳出梦窗藩篱处,自成一体。与李丹研究相类似的还有方隽的《〈海绡词〉与〈海绡说词〉研究》,其第三章“《海绡词》研究”梳理了《海绡词》的版本源流,并对《海绡词》中的仿效作品、遗民心态以及民俗节庆进行了分析。

谭勇辉的《〈海绡词〉的“伤心”意蕴》对陈洵词作中侘傺失意、相思情愁、故国之思、忧时念乱四种最具代表性的伤心情怀进行了概括,具体分析主要围绕陈洵的生平及其身处乱世的经历展开,认为其表现了一个布衣词人在风雨如晦时代的辛酸历程。谭勇辉指出,陈洵在抒发乱世悲情时,并没有纵恣无忌,故意打破词的语言习惯,也没有义正词严刻画战乱惨况,看似缺点实质正是优点。正是由于陈洵以最真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由于其“词中流露出来的伤感来自于词人全部生命中之意志,因此可以直触人心,达到前人所追求的‘伤心’境界”[7]。

三、 关于陈洵词学理论的研究

除了陈洵的生平交游及其《海绡词》,他的词学理论著作《海绡说词》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

陈文华是第一个对陈洵词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其专著《海绡翁梦窗词说铨评》[8]主要采取逐句解说的方式,解释了海绡对梦窗词的评说。在该书中,陈文华对陈洵评词的术语作了初步剖析,分辨了海绡说梦窗词之“寄托”一条,补充了陈洵评说梦窗词过于简要不足者,并将陈洵评文与杨铁夫的《梦窗词选笺释》、唐圭璋的《宋词三百首笺注》二书中所著录者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有《宴清都·连理海棠》、《探访讯》(为春瘦)、《梦芙蓉·赵昌芙蓉图,梅津所藏》、《解连环·留别姜石帚》、《绛都春·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以及《应天长·吴门元夕》等6阕的引述与通行本《海绡说词》出现部分文字相异,而后者引述《宴清都·连理海棠》一阕时也微有不同。此外,陈文华还在附录里将杨铁夫的《梦窗词选笺释》、《梦窗词全集笺释》,唐圭璋的《宋词三百首笺注》和刘永济的《微睇室说词》中征引海绡评词之语以简表的形式罗列出来,以显示陈洵对此三家影响之深。

龙榆生《陈海绡先生之词学》一文的第二部分专门对陈洵的词学理论进行了评析。龙榆生先简单介绍《海绡说词》诸版本的异同,再谈到陈洵论词,认为其说词并未跳出常州词派,特别是周济的藩篱。但陈洵师法周吴,退以辛王为友,对于学词途径算是作了一定修正。此外,历代说词谈及章法结构者甚少,而陈洵“专精于词”,极力主张“师周吴”并从分析其结构篇章入手,对于后学者有引导作用,为词坛功臣。但是,对于陈洵视南唐二主、苏辛以及南渡诸家为变调,强调今人学词应专主周吴的观点,龙榆生并不赞同。他认为,周吴笔法虽精,怀抱却以苏辛为佳。今人填词,应各取所长。此外,对于陈洵所总结的填词规律,龙榆生对其中“贵养”之重词人修养及“贵留”之重词笔运用二条给予肯定,认为此乃词中求词,实属“当行本色”之论。

林玫仪的《陈洵之词学理论》与龙榆生《陈海绡先生之词学》一文相似,首先对《海绡说词》的版本源流进行了梳理,然后从有志于学而志尤重于学、尊体思想、源流正变、学词门径、论词法五方面对《海绡说词》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林玫仪认为,陈洵论词多承周济及常州词派之余绪,然而在某些方面也不乏自己的见解。首先,在尊体思想上,陈洵对苏轼的评价迥异于周济,“主要在于其能摆脱陈陈相因之口号,从词史之发展着眼,是故其说法更为圆融”[9]。其次,在学词途径上,对于周济“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的学词途径,陈洵根据自己的学词心得进行了修正,即“立周吴为师,退辛王为友”。但是,林玫仪认为,陈洵此途径虽与周济小有差异,实则亦是周济的本意。

刘斯翰的《〈海绡说词〉研究》认为陈洵词论最可贵之处在于其乃结合自身学习心得动态评词。其中,“通论”部分主要论述其以“推尊周吴,由吴希周”为治词途径之纲领,其价值不在论而在“贵拙”、“贵留”、“襟度”等学梦窗的心得。并且,又以“贵留”一点最有价值,内容最为丰富。陈洵针对梦窗词的“晦涩”提出了“以留求梦窗”之方法,其“说词”部分即对“留字诀”进行了详尽的演示。但是,在对周吴“命意运笔”的把握上,也有因为会错意而进行荒谬分析解说的地方。这是因为,常州派在抉发唐宋词的微言大义时,喜欢脱离实际并加以主观随意发挥,而陈洵亦未能避免这一传统影响只故。此外,刘斯翰还选取了“留”、“勾勒”、“逆”、“空际”等几大术语进行了分析,认为陈洵“说词”部分最精彩的地方便在于他对运笔法度的阐释。刘斯翰认为,虽然陈洵只集中剖析了梦窗,实质已涉及婉约词派的艺术。认真总结并汲取《海绡说词》之精要,“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婉约派词,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也是《海绡说词》独特词学贡献之所在”[10]。

钱鸿瑛的《评陈洵〈海绡说词〉》认为《海绡说词》颇具特色,值得重视,其细致深刻地评说了清真词的章法结构,且没有以比兴寄托异化清真词的思想,甚为难得。而其“对梦窗词的评说,可谓宋代至20世纪初阐释梦窗词艺术最为精到的力作”[11]。但是,钱鸿瑛也指出,《海绡说词》也有部分穿凿附会、故意拔高梦窗词思想性的缺憾。如,其“通论”部分的“襟度”条说清真词与梦窗词没有颂上献媚之作,以及“说词”部分对《烛影摇红·元夕夜》的解读等等皆属此类。但是,《海绡说词》艺术分析之精微详细是对前贤的超越,同时又有助于后人学习,总的来说瑕不掩瑜。

曾大兴的《陈洵和他的〈海绡说词〉》首先对陈洵与朱祖谋的关系进行了辨析,然后就《海绡说词》在理论上的得与失进行阐述。曾大兴认为,陈洵词论的理论核心在于“贵留”二字,“贵留”和“以留求梦窗”之条亦正是其创新之处。而陈洵“由吴希周”的治词途径,实质是沿袭,难以独树一帜。此外,陈洵在梦窗词的章法结构上,分析颇有精到之处,此为其得;而其受常州派影响,在梦窗词的命意把握上,又有穿凿附会之处,此为其失。另外,他的《论陈洵在“桂派”词学中的重要地位》一文梳理了陈洵与朱祖谋、杨铁夫、张尔田、廖恩焘等桂派其他重要人物之关系,并且从词体、词学主张以及词学批评三个方面探讨了陈洵对桂派的重要贡献及其在桂派中的重要地位。曾大兴认为,“如果把陈洵与桂派其他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他在创作、理论和批评三个方面对‘桂派’的重要贡献以及由此产生的重要影响综合起来进行评估,足以称他为与王、朱、况齐名的‘桂派四大家’之一”[12]。

方隽的《〈海绡词〉与〈海绡说词〉研究》第四章“《海绡说词》研究”对《海绡说词》的缘起、版本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就“通论”、“说词”两部分进行重点阐述。其创新点在于探讨了陈洵的“留”字诀与书法理论的关系,认为其“‘留’字诀可能与书论关系匪浅”[13]。此外,方隽此文还探讨了《海绡说词》的余响以及《海绡词》与《海绡说词》的离与合,并对《海绡词》以及《海绡说词》在20世纪词学史上的地位进行了评判,认为陈洵应占有一席之地。

徐文的硕士论文《清代词评传统中的陈洵词学技法批评释析——以〈海绡说词〉中几个重要概念的评点方式与学术渊源为中心》则重点对陈洵评词之术语进行观照,全文选取了“逆入、平出”,“平入、逆出”,“逆挽”,“倒提”,“题前”,“题后”,“绕后”、“逆叙”,“倒钩”等9个序向性术语以及“留”、“空”、“跌”、“钩勒”等4个重要概念,分两章进行深入分析。一是结合具体词作对这些术语的内涵进行讨论,二是将这些术语置于清代词评系统中对其源流进行探讨。徐文此文的创新点及其最具价值之处在于其将陈洵评词与清代词学批评传统联系起来,详细剖析了陈洵与清代其他前贤评词所用的同一组术语之间的异同。徐文认为,陈洵的技法分析将清代以格调、品位、指归为评词重心转向以评点词篇技法为主,在词学批评史上具有传承和开拓之功。而陈洵对后世词学界的影响,则“最直接地体现在词选、词评及鉴赏辞典对陈评的引用、称述和回应中”[14],譬如龙榆生所辑的《唐宋名家词选》,朱祖谋所选、唐圭璋笺注的《宋词三百首笺注》,刘永济的《微睇室说词》等词选、鉴赏辞典、词评著作皆不同程度地征引了陈洵评词之语。

江晖的《浅论〈海绡说词〉》就《海绡说词》“通论”和“说词”两部分展开论述。其中,“通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陈洵关于词的起源论和宗主偶像论,以及“拙、养、留、大、化”的审美标准。“说词”部分则联系具体作品着重对陈洵论梦窗词重“脉络”、重“换头”以及“以留求梦窗,则穷高极深”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而略写陈洵论清真词,但是也指出“陈洵既‘火传梦窗’,又得‘清真法乳’,他对清真词的解读,虽然没有如解读梦窗词般细致具体,但都能击到要害之处,金针度人”[15]。江晖认为,陈洵论词虽立足于常州词派,然而对词也自有自己的主张,以“留”为论词的重要法度。

除了上述专著及论文,对陈洵词学理论研究用力颇深、较为全面且取得不错成果的当属前文所提及的吴嘉慧的《陈洵及其〈海绡说词〉研究》一书。该书共七章,其中第三章“陈洵的词学渊源”、第四章“陈洵的词学理论”、第五章“陈洵评词之术语使用”、第六章“学者对陈洵评词之争议”共四章均围绕陈洵的词学理论展开探讨和阐述。吴嘉慧首先对陈洵与清代常州词派、临桂词派的关系进行梳理考证,对陈洵之词学进行了追源溯流;其次系统整理了陈洵的词学理论。而在陈洵评词术语使用的分析上,与上述徐文之《清代词评传统中的陈洵词学技法批评释析——以〈海绡说词〉中几个重要概念的评点方式与学术渊源为中心》一文同中有异,颇有自身独到见解。吴嘉慧认为,经过了60多年来的研究,陈洵及其词作、词学理论的全貌已经大致可以知悉。然而,关于陈洵及其著作的研究,至少还有“《海绡说词》关于周邦彦词评的版本问题”、“陈洵评周邦彦词的结构、笔法和命意”、“稿本《海绡说词》评说吴文英词的内容”、“笺注、校评《海绡说词》”、“《海绡词》内容的研究”以及“《海绡词》版本和编年问题”等6个方面可以进行开拓。[16]

结 语

综上所述,当前学界对陈洵的研究,仍然属于生平交游、词作题材、艺术风格分析、词学理论等方面的传统型研究。这些论文大同小异,常常在同一个问题上打转,有创见者不多。此外,对于上文提及的“陈洵的词得到朱祖谋赏识乃因雪娘引荐”一说所存在的分歧尚有待解决,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需要学者挖掘更多确切的证据来辨明。而当前的研究中,亦未有全面系统地梳理陈洵各方面的成就及其对后世影响的相关成果,未能对其词学地位作出一个全面允当的评估,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更多学者的共同努力。所幸,曾大兴的《论陈洵在“桂派”词学中的重要地位》给了研究者一个重要启发。

注释:

①该书集《海绡词》的各个版本校勘而成,对词作进行了详细的注解,但也出现了误注。因不是本文讨论重点,故不作赘述。

[1]陈洵.海绡词笺注[M].刘斯翰,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3.

[2]程巢父.彊村荐海绡——岭南词家陈洵的晚年[J].中国文化,2006(2):158-163.

[3]曾大兴.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415.

[4]余意.陈洵致朱祖谋书廿一则[J].词学(第二十六辑),2011(2):301-311.

[5]林立.论陈洵及其《海绡词》[J].词学(第二十辑),2008(2):200-216.

[6]李丹.《海绡词》引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40-43.

[7]谭勇辉.《海绡词》的“伤心”意蕴[J].中国韵文学刊,2012(1):47-54.

[8]陈文华.海绡翁梦窗词说铨评[M].台北:里仁书局,1996.

[9]林玫仪.陈洵之词学理论[C]//词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6:357.

[10]刘斯翰.《海绡说词》研究[M]//史与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445.

[11]钱鸿瑛.评陈洵《海绡说词》[J].文学遗产,2007(3):126-132.

[12]曾大兴.论陈洵在“桂派”词学中的重要地位[J].学术研究,2010(3):152-158.

[13]方隽.《海绡词》与《海绡说词》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0.

[14]徐文.清代词评传统中的陈洵词学技法批评释析——以《海绡说词》中几个重要概念的评点方式与学术渊源为中心[D].广州:中山大学,2011.

[15]江晖.浅论《海绡说词》[J].社会科学家,2012(增刊):252-253.

[16]吴嘉慧.陈洵及其《海绡说词》研究[M].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文 俊]

2014-12-14

周春艳(1985—),女,广东茂名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研究。

I206.5

A

1009-1513(2015)02-0037-05

猜你喜欢
词学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视域宏大 立论允当
——评《民国时期词学理论批评衍化与展开研究》
论日本词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试论云间词派对李煜词的接受
历史叙事与场景还原
——评陈水云教授新著《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
试论宋代女性词成就
词学胜境
词学胜境
2016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