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微课特点、制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有感于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

2015-03-17 18:51:11马玉红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微课问题对策

马玉红

(海南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高校外语微课特点、制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有感于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

马玉红

(海南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摘要:微课因其“短、小、精、悍”特点越来越多受到教师关注和学生喜爱。微课展示时间虽短,但选材范围、制作过程、微课类型、制作形式、表现形式和作用都显示了微课不“微”特点。除此以外,微课制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题不明确、主题过大、条理性差、制作花哨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力求微课制作科学合理,更好地服务教学。

关键词:微课;“短、小、精、悍”;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和移动媒体发展壮大,微博,微信,微电影,因其方便快捷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微课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2014年7月30日,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发起了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尽管2012年已经在广东佛山举办了微课作品展, 2013年也进行了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但专业性、更广泛的外语微课大赛高教社举办的还是首次。在发起比赛同时,高教社更是请出已经在微课方面做出成绩并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众多专家教授,奔赴各个省级培训点进行微课培训,给众多尚不知微课为何物的外语教师上了精彩一课。

2014年11月15日,海南省微课培训及微课大赛启动仪式在海南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培训会主办方邀请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胡杰辉副教授做主要报告。报告主要关注以下三方面:微课概念解读,以及微课对教与学的意义; 微课设计与制作,比如微课选题、脚本、媒体设计,微课视频类型与录制软件实践等;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此次培训,外语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了解了大赛组织方式、微课等国内外创新教育新理念、新趋势,并以现场实际操作,掌握微课程设计思路、视频制作技巧,学习名校探索微课外语教学模式思路和实践成果。高教社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将“微课”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这些事件都标志着微课正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广泛关注。

一微课发展过程

对于微课的提法,国内外并不统一。最早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Roy A.McGrew 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后来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 Micro-lecture这一概念,他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Educause将微课定义为“一节短小的视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在教学中需要用到时,这些简短的课程就成为活动点缀,有利于增强课程主题学习。而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则是另一种录制的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课下学习,自学中的疑问可以在课堂中讨论,这也是“翻转课堂”的由来。

国内微课最早是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针对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来的。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而焦建利*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第14期。则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李玉平*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11期。认为微课主要以数字故事为呈现方式,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

二微课不“微”

笔者作为2014年高教社第一届外语微课大赛参赛者参加了主办方举办的培训会,会后参考大赛网站比赛规则和章程开始摸索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到2014年12月31号上传作品,历时整整一个半月,笔者相信这个过程对每个参赛者都印象深刻。作为微课制作的初次体验者,笔者认为“微课”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并不简单,微课不“微”。

外语微课选材范围相当广泛,只要是使用外语来进行的展示都可以看成与外语有关的微课。微课的选材既可以是教材上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补充材料。但也要注意一点,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知识点都适合做成微课。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活动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某个教学切片。从大赛参赛者作品来看也是选材范围广泛,有些是讲解自己所用教材的语法点、语言点,有些则是关于外语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培养策略,有的则是关注中西方文化,譬如中西方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方面,还有一些则关注商务外语方面,注重实用性。

(一)制作过程不“微”

微课制作过程需要很多环节,因为要制成可以共享的教学视频,每个环节都要求尽量没有瑕疵和错误出现。制作微课最重要也是首先要做的就是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对象,教学背景和思路,明确微课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及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接下来就要按照自己想要展示的具体内容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对于采用录屏方式录制的微课特别重要。课件不能一一罗列作者提到的所有内容,而应该是关键词和短语形式展示。课件制作完成后需要撰写脚本,脚本语言要考虑到授课对象年龄和外语水平,尽量做到通俗易懂。脚本撰写好后解说者可以先熟悉稿件后进行第一遍录屏或拍摄,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几遍或者十几遍,才能达到制作者预期效果。最后是后期编辑优化,把之前录制和录屏或其他方式的微课资源进行整合和美化,使微课从视觉上也能起到更吸引观众注意力效果。

(二)微课类型不“微”

外语微课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此次参赛的大多数作品还是侧重于讲解类,例如外语语言点、语法点和文化知识点。另有一些是探究学习类的,譬如探究学习的学习策略等,如海南师范大学游戚东梦的《如何有效记单词》;安徽医科大学刘军的《如何练习英语口语》;聊城大学张茜的《如何略读和寻读》;成都理工大学杨柳的《汉语长句的猪肝翻译法》。还有一些微课是属于启发类,触类旁通的,比如皖南医学院姜梦的《“君子” 的英译》;涉外经济学院刘鸣的《多位数的口译》。更有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性较强院校做出的演示类微课也让人耳目一新,例如机舱外语展示,汽车英语、警察英语等,如河北师范大学李伟等的微课作品《航空英语微聚焦——餐食服务篇》就受到评委和同行一致好评。另外还有广东司法警察职业学院汤泉的《警察列队口令》,哈尔滨技师学院刘子烨的《最有创意的汽车种类英文介绍》,最后还有一些微课聚焦于近年来大学外语自主学习方面,通过实例教授自主学习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三)微课制作技术与工具不“微”

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制作微课的技术工具多种多样。微课中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工具,也可以多种工具整合使用。最初的微课一般是由DV和摄像机拍摄的。随着微课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录屏软件受到人们青睐。最受微课制作者欢迎的就是Camatisia Studio这个工具,因其功能强大,集录制、剪辑、后期制作于一体,颇受微课制作者欢迎。相对于 Camtasia Studio、Screencast, Screencapture等则只具有单纯的录屏功能,形式单一,适用于更为简短的微课。另外,随着手持移动媒体的发展,现在很多手机都可以拍摄视频,也有很多教师利用手机就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微课录制室。微课制作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简便,一个人可以完成从微课设计开发、录制和后期合成的所有工作。

(四)微课表现形式不“微”

微课表现形式并不仅局限于微课视频,还包括其他众多因素,比如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案、脚本、教学练习和反思等,构成了微课整体内容。一个好的微课作品势必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要求再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微课视频比现场教学要求更高的语言精确度,所以脚本必不可少。同时为了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微课作品最好有相关教学练习供学生进行自查和反思。以上众多因素都是微课的表现形式,使微课作品有着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微课作用不“微”

微课作为一种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学习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对教师而言,第一,能够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综合应用能力。接触微课后,很多软件都是第一次应用,比如Camatisia Studio, Screen Cast,录屏大师等等。并且有了微课群里全国各地教师的分享,自学了这些软件使用方式。从最先的简单录屏到后期编辑制作都可以一人完成。这些技术以后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继续使用;第二,有利于提高教师反思水平和研究水平。微课制作过程本身就是提高教师研究水平过程,因为从选题到教学设计,以及每一步的策划都需要教师思考它的科学性。另外众多微课作品的公开分享也使得教师在观看别人作品时反思自己的微课制作;第三,有利于同行交流借鉴,促进教师发展。微课作品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达到共享和互动效果,不同地域教师也可以实现实时互动,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对学生而言,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随着移动媒体发展,学生对“短小精悍”的微课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兴趣学习微课内容。碎片化学习资源更符合现代学生学习特点。

三微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作为初次接触和参加微课比赛的教师,微课制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题目不明确,主题过大,主题太过专业化,表现形式太过花哨和滥用背景音乐上。

(一)题目不明确

这个问题在微课比赛中比较突出,只看微课题目难以猜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比如Films,How to be cool at college, Man up,《仰望星空》等。

(二)主题过大

有些微课题目虽然很清晰,但却不符合只有短短不到十分钟微课的要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讲清楚微课要讲的内容,即使主题各方面都有提到,也非常浅显,达不到教授目的,如微课作品What is language? 就显得主题宽泛,因为语言是非常抽象又具体的,它的内涵和外延涵盖的内容不是一节微课能够明晰的。所以应该根据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进一步缩小范围。

(三)内容条理性差

有些微课内容条理不清,不能在学习开始给出一个明晰介绍。虽然在教学设计中也指出了教学对象,但微课内容却远远超出教学对象所能接受范围。讲解内容之间没有有效的衔接,各部分转换比较突兀。这样微课就不可能应用在教学中,也不能达到教学效果。

(四)制作效果太过花哨

微课制作最好简洁大方,只选取与微课相关的转换制作技术,而不是各种绚丽画面与音效的切换。也有些微课背景音乐贯穿整个微课,且音量稍高,容易给观看者造成听觉疲劳。

(五)导入太长或者导入没有意义

微课可以从生活现象或实际问题引出教学主题,但不能占太长时间,而且导入一定要有意义,否则微课就不够短小精悍。有些作品播放完导入后便直接跳到新内容学习中去,没有承上启下的衔接,就没有前后呼应的效果。

(六)没有进行教学总结或总结没有实质性内容

有些总结只是形式化地提出学习了什么,缺乏知识点之间联系或者对今后学习的引导。

四制作高质量微课作品,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

微课最主要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第24期。,所以微课制作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例如视频展示时间、主题选择、教学对象英语水平及视频展示方式等。

(一)微课展示时间适当

微课主要特点是“短”,这样才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Dr. McGrew和英国利兹大学的Dr. Kee已经在“一分钟演讲(one minute lecture)”方面做得很成功。还有微课研究者*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第24期。也认为微课时间最好是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中国第一届外语微课大赛章程里也规定了微课时间是5-10分钟。

(二)片头设计合理

微课片头要简洁、美观,包含微课名称和授课教师主要信息。另外还可以配置背景音乐,且与画面和谐统一,达到最佳视听效果,吸引学生注意。

(三)主题要清晰具体

总的来说,微课主题越小越好,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把内容讲清楚。微课题目一定要具体,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比如:Talking about weather,《如何写英文简历》,《美国感恩节文化》,《趣味盎然的双关语》等,都非常符合微课特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疑点都可以分别做成微课形式,每个微课解决一个点就足够了。如果一个主题下面有几个方面,最好做成系列微课进行展示。

(四)微课内容条理清晰

微课展示时间虽然非常短,但也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从导入到内容讲解以及内容总结都需要在微课视频中体现出来。教学导入要做到与主题相关联,并且简短清晰。视频的每一步要有明确教学目的。最后,好的教学总结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总结和回顾知识,或对以后学习产生兴趣。总结也不能仅限于最后总结,还应该有过程中的即时总结。

(五)微课形式简洁大方

微课视频要简洁大方,不让无关信息干扰到视频观看者,只选择与展示内容有关的声音和动画,并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给予提醒,例如增大字体,增添动画和声音等。如果有背景音乐,最好只在导入或最后总结的地方出现,且音量不宜太大。

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日益受到教育工作者关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虽然微课展示时间不长,但在选材、制作、类型、技术运用和表现形式方面都显示出不“微”的特点。微课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对其认知和制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多学习国内外微课方面知识,提高自己制作水平,更好地为大学英语学习服务。

参考文献:

[1]EDUCAUSE.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lectures [EB/OL].http://net.educause.edu/ir/library/pdf/ELI7090.pdf.

[2]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4]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

(责任编辑:赵峰)

Strategic Study on Micro-lecture Design and Making

Based on Its Characteristics

——Thoughts of the First Microlecture Competition in China

MA Yu-h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58,China)

Abstract:More and mor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micro-lecture because of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ith short time, small size, delicacy and great power. Even though the show time is short, micro-lecture illustrates the macro featur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range of choosing topics, manufacturing process, styles of making, styles of showing and its functions. Beside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during making process, such as, indefinite topics, overlarge topics, unclear clues and fancy decorations. This paper will try to find out the solutions to the above problems to make the scientific and appropriate micro-lectures.

Key words:micro-lecture; “short time, small size, delicacy and great power”; problems; solutions

作者简介:马玉红,女,汉族,山东郓城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15-08-09

DOI:10.13803/j.cnki.issn1009-9743.2015.04.028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43(2015)04-0123-05

猜你喜欢
微课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对策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