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叶 蓉(.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图书馆,湖北 武汉43005;.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
高校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王妍1,叶蓉2
(1.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图书馆,湖北 武汉430205;2.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人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从开通情况、服务模式、服务内容三个方面总结了高校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分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合资源、加强宣传、引入新技术、拓展系统兼容性、降低阅读成本的发展策略。
手机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3G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阅读已然成为时下最主流的阅读方式之一,而手机阅读的主要群体为18-35岁的青年人,其中尤以大学生居多。大学生一机在手,无人不阅读,无处不阅读,无时不阅读的盛况让广大高校图书馆人看到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契机,众多学者纷纷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手机这一载体延伸图书馆信息服务,让手机图书馆这一新兴服务方式惠及广大读者。
关于手机图书馆这一概念,截至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本文中讨论的手机图书馆是指通过手机获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集合[1]。具体说来,它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手机图书馆系统与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有机融合,使手机成为访问图书馆资源、接收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终端。
(一)开通情况
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的实践始于2003年,由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率先尝试,服务模式为手机短信,为读者提供图书到期提醒、培训讲座通知等信息服务。2006年,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推出了我国第一个高校图书馆WAP网站,服务内容主要为馆藏查询、图书预约、续借、到期提醒、借阅证挂失、开放时间查询等[2]。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步入手机服务的行列。笔者于2014年6月至7月对国内44所“985工程”和110所“211工程”院校图书馆的手机服务进行调查时发现,“985工程”院校图书馆均已开通手机图书馆服务,开通比例达 100%,而 2013年的开通比例为86.5%。110所“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中开通手机服务的有70个,开通比例为63.6%,相比2013年的56.4%也有较大的提高。
(二)服务模式
已开通手机服务的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四种模式开展服务:手机短信、WAP网站、OTT业务、移动APP(客户端软件)。手机短信服务具有应用简单、普及率高、费用低等优势,但同时也有无法进行信息检索、交互性能差等劣势。WAP 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具有系统结构灵活、协议开放的特点,能开发出具有交互功能的服务界面,然而 WAP 的显示效果往往因手机的不同有所差异,且交互性不太理想。OTT业务是互联网企业越过运营商开展的基于开放互联网的视频和数据服务业务,QQ、微博、微信就是典型的OTT应用,它具有开放、使用成本低、受众广、交互性能好等优势,但无法实现馆藏资源检索是它的劣势。移动 APP,是运行在智能手机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具有数据挖掘与集成、个性化定制与推送、功能丰富、形式多样等优点,但移动 APP的开发通常是基于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而手机操作系统种类较多且版本更新较快,因此移动APP的开发具有较大难度。
各馆根据自身的经济、设备、人员等条件,在考虑各模式优缺点的情况下,通常选取其中一种模式或者几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手机服务。
(三)服务内容
目前,高校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信息通报(图书馆新闻、图书/读者排行榜、读者指南、培训讲座通知、新书通告等),我的图书馆(书目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预约与续借、借阅证挂失等),电子资源服务(数据库检索、全文浏览与下载、文献传递等),咨询与互动(参考咨询、书评、交流互动等)。
在以上服务内容中,书目查询、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图书预约与续借几乎是各个馆都提供的服务。短信催还、预约书到馆等短信提醒服务也是多数馆都开展的。电子资源检索和浏览服务、书评、交流互动等服务则是手机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新尝试。
高校图书馆人对于手机图书馆的探索已有十个年头,十年的实践让很多馆的移动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好,这一点值得欣喜。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这个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少问题:
(一)读者对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知之甚少
高校图书馆推广手机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基本都是在图书馆网站设置访问入口,然而在设置“手机图书馆”访问入口时选择的位置并非都是醒目的,有些图书馆将访问入口设置在网站的二级栏目,有的只在公告通知里放置试用信息,还有甚者根本没有放置任何提醒信息或者链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读者了解手机图书馆信息服务形成了障碍,而对于不常访问图书馆网站的读者,更是无从知道手机图书馆服务了。
(二)读者对使用手机图书馆热情不高
虽然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网站上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但是只有少数馆能做到详尽细致、简单易懂,很多馆在说明该问题时条理化欠缺,并不能快速的让读者理解服务内容和使用方法。加之图书馆用户固有的旧式使用习惯,很难很快认同手机图书馆服务,导致读者对手机图书馆的使用热情并不高。
(三)手机图书馆服务内容缺乏特色
各高校图书馆已实现的手机图书馆服务中,多是对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简单重复,比如对基本的事务性信息和检索性信息的提供,而基于读者需求的手机阅读、多功能流媒体、书评、图书分享及可视参考咨询等个性化服务没有完全开展起来,读者的闲暇时间无法得以充分利用,手机服务的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四)手机图书馆系统兼容性差强人意
笔者在使用某些高校的手机图书馆服务时就遇到过WAP网页链接不上、进入WAP页面速度慢、页面显示不全、某些功能无法使用等问题,由此可见手机图书馆系统的稳定性并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手机的操作系统种类较多,不同的操作系统有不同的标准和协议,这就使得手机图书馆系统很难和图书馆管理系统无缝对接,于是手机图书馆中的某些功能在一部分手机上就出现了适用效果差,甚至难以实现的尴尬局面。
(五)手机图书馆服务免费困难重重
读者在使用短信服务和手机上网服务时,虽然不需要向图书馆缴纳费用,但是支付给移动运营商的费用无法避免。从目前各运营商制定的关于手机上网流量的资费标准来看,当涉及到电子资源下载、文献传递、视频点播产生较大流量时,读者需要支付的费用并不低。然而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读者来说,使用手机图书馆产生的高费用显得太过奢侈甚至不太现实。笔者曾在2014年5月对湖北地区部分高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最能影响大学生读者使用手机阅读的因素中,是否免费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阅读内容的价值和获取内容的便捷程度。由此可见,服务费用已成为制约高校手机图书馆服务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加强资源整合,简化检索入口
由于手机自身的限制,读者在使用图书馆海量的电子资源时,通过手机获得的用户体验是无法和计算机相比的。为了能使读者获得良好的手机服务体验,就必须在资源整合和检索上下功夫。首先,要按照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将多样化的异构资源整合起来,使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都能顺利使用。其次,还要提炼元数据,建立一站式检索入口,使读者能在丰富的馆藏资源中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资源,在节省检索时间的同时确保资源的查全率[3]。需要注意的是,海量的网络资源,特别是开放的学术资源不可忽视,将这些杂乱无序的网络资源进行深入加工整合,对图书馆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馆藏资源。
(二)加大推广力度,引导读者使用
当前,读者对手机图书馆服务的认知度并不高,这与各高校对手机图书馆服务的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有直接关系。图书馆越重视手机图书馆的开发与应用推广,读者越容易获得信息,手机图书馆的使用率也会随之提升。因此,广大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创新宣传方式、拓宽宣传途径着手,改变以往仅仅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置手机服务入口这种单一的宣传方式,充分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平台推广手机图书馆服务,同时,在参考咨询、新生入馆教育、专题讲座、校园网公告栏、校园宣传栏中融入对手机图书馆的宣传也是行之有效的。通过大力推广,使读者真正了解手机图书馆的功能、使用方法、收费情况,引导读者使用手机图书馆服务。
(三)积极引入新技术,打造服务特色
3G技术的普及和4G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手机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在高速传输的网络环境下,可适时地将计算机技术引入手机图书馆,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不断拓展手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项目。通过 QQ群、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发表书评、分享阅读体验、共享知识,使读者不仅能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流互动,还能对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意见,使图书馆服务机制日趋完善。利用“云存储”技术解决数据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读者可以将自己的大量数据资料存储到云端服务器,等需要时再去下载,既为读者节约手机存储空间,又实现了数据资料的永久保存。通过流媒体技术将学校微课、精品课程、专家讲座、学习光盘等教学资源传输给读者,让读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点播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享受手机图书馆为学习带来的便利。
(四)完善开发合作机制,拓展系统兼容性
手机图书馆系统要具备支持各种手机顺利访问的兼容性,首先,必须建立具有较好兼容性的文献信息标准,兼容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其次,保证图书馆WEB页面与各种手机浏览器能够兼容,使低配置的手机也能顺利访问图书馆资源。最后,手机图书馆终端还需兼容多模式,适应多种网络环境,使读者在不变更软硬件和网络环境的情况下获得无差异服务。开发这样一个完整的手机图书馆系统,对多数高校图书馆来说在资金和人员条件上都是有难度的,因此可以考虑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进行,特别是掌握丰富数据资源的数据库商,通过与他们的合作,可规避图书馆自行开发的高风险和高成本。
(五)降低阅读成本,减少费用顾虑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移动运营商对于手机上网的费用都在不断下调,但是基于移动运营商的服务不可能完全免费的现实,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尽量为读者减少使用手机图书馆可能产生的流量。第一,给读者推荐适合浏览图书馆资源的手机浏览器。如UC手机浏览器,它能使数据流量压缩率高达90%,用户上网速度更快、流量更省。第二,高校图书馆内设置免费的无线网络,使读者能在馆内免费使用手机图书馆服务。第三,建立全覆盖的校园无线网络,学校可利用团购优势、加载广告等条件与移动运营商谈判,购买价格较低的无线上网包月服务,为大学生读者降低阅读成本,使读者在利用手机图书馆时无后顾之忧[4]。
[1]江波,覃燕梅.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1):69-71.
[2]余世英,明均仁.国内高校移动信息服务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1,(9): 45-48,91.
[3]钟晓诚.基于 3G技术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40.
[4]史健,程伟.3G运营商和高校图书馆合作模式初探[J].图书情报论坛,2013,(4):40-43.
Analysis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Mobile Library
WANG Yan1, YE Rong2
(1. Library,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China; 2. Humanities School,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430205, China)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of university mobile library from three aspects: opening ratio, service mode and service content,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rvice,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developing mobile library, such as integrating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introducing new technology, expanding the system compatibility, reducing the cost of reading.
mobile library; university library; information service
朱丽霞(1965-),女,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理论.
G252
A
2095-414X(2015)02-0077-03
王妍(1984-),女,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服务.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G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