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存辉(武汉纺织大学 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73)
道德治理视阈下的学术不端检测是与非
康存辉
(武汉纺织大学 期刊社,湖北 武汉 430073)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对于净化学术环境有重要作用。然而事物皆是利与弊的统一体,开展学术不端检测也是如此。我们既要看到学术不端检测的“是”,同时又要客观分析学术不端检测中的“非”,对出现的突出问题要深刻分析,并通过道德治理的方式来消除这些问题。确保充分发挥学术不端检测应有的作用,共同优化学术环境,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
道德治理;学术不端;学术评价;学术监管
道德是调节利益关系和规范行为的准则,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在曾经被认为是净土的学术界,学术道德也开始受到冲击。鉴于学术不端行为有不断扩大化的倾向、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的现状,各大学术数据库提供商纷纷基于数据挖掘、信息检索等技术推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通过全文对比的方式来确定学术论文的相似度。自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推出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推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的学术道德问题,其危害甚至于超过了不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时期,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变得更加隐蔽、更具欺骗性,严重破坏了学术环境。在道德治理视阈下,研究学术不端检测的是与非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界推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净化学术环境肯定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帮助编辑们对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就如同进行课题申报、专利申请要查新一样,有效避免重复科研和劳动。学术论文或专著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后,再通过专家审稿,专业编辑的审读,以确保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创新性或原创性。
由此可见,学术不端检测的“是”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在国内用户群体相对较多的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推出了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学术不端文献(期刊)检测系统统、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等。这些不端检测系统与中国知识总库中的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等学术资源数据以及网页资源、外文文献资源进行比对,并实现定期比对数据更新,还支持繁体和英文对比。通过比对,可以快速、准确、高效的检测文献中的文字复制情况。为发现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提供科学、准确的线索和依据;也可以准确发现您的重要文献是否被他人非法使用,或者避免个人或单位的重要文件资料被他人不恰当的描述,还可以预防个人或单位的保密信息和资源在其他文献中被不恰当的公开。最为重要的是,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创建一个完整的文献复制报告。在报告中,不仅包括检测文献总的文字复制比例,还详细列出检测文献中每一段雷同文字的详细出处,并准确定位每一段文字的具体位置。
通过对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分析可知,学术不端检测可以有效抵制一些学者不严谨的研究态度、阻止研究者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学者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同时,对学术出版而言,也可以有效减少虚假、劣质甚至毫无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发表或出版,使学术出版向良性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学术不端检测是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工具,值得肯定和大力推广。
俗话说,凡事有利亦有弊。科学技术的进步本身是无对错的,但利用科学技术的对象、时间、范畴、领域不同,产生的结果和效果就会千差万别,甚至完全背道而驰。学术不端检测的出现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扰乱了学术环境,违背了学术道德。因此,我们在看到学术不端检测“是”的同时,一定要客观分析其“非”,引导学术界积极遵守学术道德,注重学术创新或原创,最终为把学术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不断推进社会向前发展。对于学术不端检测的“非”,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文字复制比高低的认定引发的学术不端检测之“非”。文字复制比是多少算抄袭,文字复制比少是否就意味着原创度高,高是否就一定意味着没有原创或创新性,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学界也是见仁见智。所有的学术作品最终都需要编辑和审稿专家去认真审阅和审读,仔细斟酌,以科学地判定学术论文或专著的水平和质量。对于那些一味依靠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确定稿件水平的编辑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非”,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学术水平和质量就很难科学地进行认定,其结果可能是大量没有创新的文章充斥到学术界,而一些确实有创新的学术成果却被拒之门外。
二是咨询机构或学术中介导致的学术不端检测之“非”。一些咨询机构或学术中介在学术不端检测过程中,将相似度的详细报告直接传递给委托查询者。这样做的结果是使一些作者利用这个手段规避学术不端检测,为一些过于依赖学术不端检测结果的学术期刊输送了大量的劣质学术稿件,扰乱了正常学术秩序。这个“非”的源头是那些咨询机构或是学术中介。因此,我们要从技术、政策、法律、道德等方面加以约束,杜绝此类做法,还学术界应有的纯净。
三是学术编辑导致的学术不端检测之“非”。对于编辑来说,大都是洁身自好的,能严格自律,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但也有一小部分编辑唯利是图,利用手中学术不端检测工具,对人情稿、关系稿、主管领导稿等进行违规操作,使得一些毫无学术价值的所谓学术论文或专著流入到学术界,导致学术界的劣质稿源进一步增多。对于这个“非”,我们一定要净化编辑队伍,强化编辑的职业道德,规范学术不端检测过程控制。
就学术不端检测来说,本身没有任何道德是非,但被融入到学术不端检测过程以后,道德问题就出现了,破坏了出台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原有初衷,搅乱了学术界的纯洁和宁静,到了必须要进行道德治理的地步。对学术不端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道德治理,需要从不同路径同时推进,协同作用,共同优化学术环境,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
(一)强化宏观调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道德治理是由治理引申出的新概念,它是通过制订方案和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突出道德问题加以遏制和消除的活动。道德治理不可能仅靠单一的主体单打独斗,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实施,但政府在其中确实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面对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道德问题,政府要剖析深层原因,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宏观上疏导道德矛盾、增强道德的正能量。对学术不端检测过程中产生的道德问题,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培育知荣辱、讲正气的良好风尚。2014年4月,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建设,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禁止由其他单位和个人代理发表论文,杜绝刊发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文章。由此看来,政府和直接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学术不端检测出现的问题,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
(二)强化技术研发,发挥过程监管作用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检索等技术的发展而随之出现的,特别是在目前大数据时代,要通过一两个专家学者或是编辑来评判学术论文或专著的学术水平与质量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作为辅助工作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一经推出,就在学术界,特别是编辑出版行业就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应用。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使用初期,没有考虑到利用它会出现道德范畴方面的问题,所以从技术上没有进行限定、监控和追踪过程等功能的实现。随着学术不端检测方面“非”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加强技术方面的监管措施呼声就越来越强烈。目前,CNKI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已经率先对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跟踪管理,但功能还不够强大,不够全面。如对编辑部人员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过程监控问题,对文字复制比的相似部分的标红处理情况过程监制问题,对一稿多投的控制时间分析以及修改稿的多次检测的区分问题等等,这些过程监控都需要相应的技术功能进行支撑。因此,加强技术研发,可以有效发挥技术应用对学术不端检测的过程监管,为问责提供线索支持。
(三)强化队伍建设,发挥道德自律作用
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对于学术编辑来说,他们基本上都是专业人员或是行业专家,可以说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专家,其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学术编辑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学术、学历队伍的建设,更应是良心队伍的建设。正如西塞罗所说:对于道德的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对于前面分析过的一小部分甚至于是极少数学术编辑,在利益、人情、亲情、官情等现实面前,出现的学术不端情况,特别是在开展学术不端检测过程中的违规操作或是只认检测结果的作法,严重扰乱了学术市场,损害了公众的权益,让虚假、劣质学术成果源源不断充斥到学术领域,对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强化学术编辑队伍建设,不能仅仅看学术能力和编辑能力,更要培育和践行其学术道德,用自己的良心和人格魅力从严把关,恪守职业道德,在自觉、自律、自省中按照编辑流程和规范开展工作,使学术道德危机尽量不在编辑队伍中出现,以道德自律捍卫学术净土。正如陶行知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4]。
(四)强化法治建设,发挥道德治理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一论断表明,社会主义法治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重要的作用。道德治理同样需要沿着法治的轨道进行。“在整个道德治理过程中,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权利和责任是明确的,即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开展活动。也就是说,道德治理受到法律规范的制约,任何遏制、惩处不道德行为的举措,都必须以相应的法律为底线。”[3]对学术不端检测中突出问题进行道德治理时,也要积极寻求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通过加强法治建设,实现有法可依,出台专门的法律适应条款或是专门法来保护学术界的权与利,并且严格执法,从根本上铲除学术界道德失衡现象,克服和消除突出的道德问题及其负面效应。
(五)强化学术评价,发挥学术组织作用
学术本身没有国界,伴随着世界一体化、网络化的不断推进,学术界的地域概念也越来越模糊。但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科学研究水平不均和语言障碍等现实问题,导致各领域的权威出版物,特别是学术期刊向英文语种
期刊集中,向发达国家或地区集中。这种不均,导致各国对学术水平的评价差异化越来越大。就我国学术期刊来说,目前已有9000多种学术期刊,出现了北大核心,科技核心、CSSCI等相对权威的评价体系,但国内的科研部门唯SCI、EI,SSCI论,进行个人、机械的学术力评价,导致好成果都外流[5],并且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的违规操作后流向国外的。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很多文章就不用多说了。在我准备写一篇关于伦理学方面文章的时候,发现一作者重复发表的文章非常多。前面提到的那些学术不端人物,或多或少都与学术不端检测的过程或结果有关。这些学者为了所谓的科研工作量,利用学术不端的漏洞,一稿多投,进行重复发表,或是利用学术不端检测中介制造大量劣质、虚假学术成果,以便完成科研任务或是急功近利地为了职称或职务的升迁,最终破坏了学术道德。因此,我们要强化学术评价,打破数量制胜、刊物制胜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各级学术组织的作用,对个人的学术成果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评价,并对学术不端的个人,在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制,真正回归学术界的自然生态。
[1]钱广荣.论道德治理的思想认识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13,(5上):9.
[2]康存辉.学术生态中的信用伦理问题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26-28.
[3]龙静云.道德治理:核心价值观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N].光明日报,2013-08-10(011).
[4]钱广荣.陶行知教育伦理思想述要[J].道德与文明,1991,(5):33.
[5]康存辉,操菊华.共生理论视域下的科技期刊“走出去”探析[J].编辑之友,2013,(12):32.
Academic Misconduct Detection with non- Under Ethical Governance
KANG Cun-hui
(Journal of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academic misconduct detection system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has an important role. However, things are all the pros and cons of unity, academic misconduct detection is no exception. We want to see that academic misconduct detection of "yes", while also detecting an objective analysi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in the "no" on the outstanding issues appear to be deeply analyzed, and to eliminate these problems by ethical governance. so that we can synergy and ensure full play its due role in the detection of academic misconduct, jointly optimize academic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good academic atmosphere.
ethical governance;academic misconduct ;academic evaluation;academic supervision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3Q060).
G252
A
2095-414X(2015)02-0074-03
康存辉(1975-),男,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出版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