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晓,张金云
(1. 华北电力大学 教务处,北京 102206; 2. 燕山大学 里仁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生态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王 晓1,张金云2
(1. 华北电力大学 教务处,北京 102206; 2. 燕山大学 里仁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英语教师、英语语言和环境构成英语教学生态共同体,各构成要素间共生互补,能动发展。环境与整个教学相互依存,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英语教师利用环境因素,积淀英语知识,实现自身的发展,反过来也积极构建环境因素。大学英语教师在顺应改革中,要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做好专业发展规划,将大生态视角与微观生态视角科学结合,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专业优秀人才。
英语教师;生态视角;专业发展
大学英语是各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教学覆盖面涉及所有的院系和专业。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需要顶层严密设计,统筹安排,实现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之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然而,改革的成与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面对学生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应对,寻求专业发展的方向,以适应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与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关,这一点在众多有关英语教师知识结构与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多有论述。之所以如此,除了教师个人能力所至的知识缺欠,知识不广不精之外,也与中国英语教师的培养模式有关,外语院校培养的英语教师往往是只具备了基本的语言技能和常识性知识,而对具体专业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有些相关知识的取得也是靠个人在教学之余粗加涉猎,通常是皮毛,难得精髓。教师个人的知识欠缺,广度与深度不够,导致了英语教师工作中的知识掣肘现象,也引发了有关“专与博”的探讨。毫无疑问,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百科知识和深厚专业知识的又博又专的英语教师最理想。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大家开始反思与外语教学有关的各种因素,反思语言本身、反思语言使用者、反思改革政策、反思校园内外的环境等等。如Hargreaves(1995)提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技能、道德、政治和情感等不同维度;李战子(2000)提到了英语语言本身、文化认同、语言学知识、语言学科规律和与其它社科的相关性。
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学阶段,针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开设不同程度的英语课程,例如,英语水平差的学生接受基础英语学习,水平高的学生直接进入专门英语学习阶段。这就需要英语教师要偏重专业的发展,教授专业英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了解英语世界的前沿专业知识,寻求专业发展。真正做到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明的修养,培养对本民族母语的热爱,了解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博大精深之处,同时,运用专业所学于社会实践之中,放眼世界,在地球村中做到知己知彼,互相尊重,和谐交流,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共谱人类文明。
(一)生态因素——跨文化交际的语言
语言作为教学生态因素,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影响,又反映文化。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一体的观念可以追溯到Humboldt、Boas和Sapir,三位语言学家的观念一脉相承,认为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世界观,“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扮演着人类与环境之间调停者的角色”。Sapir认为语言限定人们对社会问题和社会过程的思索,进而引领社会现实。换言之,人类并非仅仅生活在客观世界中,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表达社会现实的语言支配(Tae-Seop Lim 2007:54)。认知社会环境必须了解其语言,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其社会环境。语言与文化相伴生,英语改革要考虑文化生态。不仅要考虑到英语民族的文化,还要考虑到中国文化因素。Cheshire (1991) 指出,学习英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认识到‘与语言使用群落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很重要,认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更重要’(Florian Coulmas 2010:222)。
首先看一下英语在全球大生态环境中的发展。英语能实现有效的国际交流,提供了打开人类语言中一座丰富宝库的金钥匙。英语在21世纪初期成了全球三分之一国家规定的官方语言,最常见的第二语言,最广泛教授的外文,是多民族多种族皆用的语言,是任何文学形式都使用的语言,形成了全球最大语言产业,是国际语言交际中用得最多的语言(Florian Coulmas 2007:225)。中国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一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自身要发展,更要加强国际交流,形成互动合力,共同发展,这必然需要英语作为工具和载体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生态领域交流合作,随着交流的深入,也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性英语人才。
其次,全球生态观为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关系和英语改革提供了更为理性的理解视角。一方面要注重英语改革政策的生态理性,厘清英语使用者的动机和改革政策的动机,明确行动的理由;厘清短期和长期目标,明确改革政策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等诸生态影响。另一方面要正确理解英语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理解偏差、交流失误等现象,常会对来自其它文化的个人行为产生误会,原因就是“人们以一定的认知格式塔去认知社会现实,而格式塔中的不同文化因素却相去甚远” (Cookie White Stephan 2007:122)。不同文化生态中的信仰、信念和信条的价值取向不同,国人用汉语文化中的语言行为规范和思维定势去理解英语语言文化,误会就在所难免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在内心深处发生冲撞, 正确的理解是摈弃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尊重他族优秀且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文化,尊重文化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的各因素既竞争又互补,善加利用则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14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到“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
(二)生态因素——环境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看来,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环境,教师本身就是环境的一个因素,这里只不过是把教师凸显出来,而把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所有生态因素包括有生命的教育体系人员和无生命的教学场所、设施、各种教学理念、政策、要求等作为教师所处环境的因素了。相对于教师来讲,环境就是指与教师互动的整体教学生态系统,包括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
教学生态的环境因素有两点认识很重要,第一就是英语教师的发展与环境的互动。教师利用环境因素实现自身的发展,反过来再积极构建环境因素,合理改革,适度发展,构建良性互动发展模式。例如与网络信息技术的互动和其在教学中的适时应用,促进教师提高相关专业技能。应改革之变而谋求教师专业发展本身就是这种互动的结构。第二点就是教学环境中资源分配的问题。要综合考量政治、经济、文化、社区、学校、教学政策、乃至相关人员的心里预期,实现局部与整体,宏观与微观的统筹协调,实现平衡发展,实现对共同体最大限度的认同与融入。现实中,无论是教师还是设备资金的配置往往不平衡,其结果就是很难实现共同发展,最终影响共同体的共同繁荣。
总之,环境与整个教学相互依存,教学生态环境必须和谐,充满生机,一室之环境,一院之境,一国之境,皆应统筹思之,理念、政策也应科学细致,英语教师也只有积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发展。
(三)生态因素——英语教师与教师知识
教学生态体系中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文化的传播者,政策的执行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生态文明的缩微体现。而中国学界的“学高为师”之说足见学界对知识才学的重视,教师在一个层面上就是知识的代表。不断地积累知识,掌握学界前沿是从师者一生的追求。从生态视角来看,知识是教师从教学环境中通过互动而获取的,并通过互动而不断发展。美国哲学家杜威认为,“知识是有机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有机体为了适应环境刺激而做出探究的结果”,此说表明了知识的工具性作用,有其一定层面上的合理性,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知识的主体与环境之间不是消极被动的刺激与反应的语言论,而是更要强调知识在使用者手中的创造性,使用者与环境之间是一种积极能动的互动,是富于创造性的关系,彼此吸收,互补,循环互动,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进步。
从发展角度来看,英语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广博而又专业的,但中国英语教师的现状是很多英语教师的知识深度不够,知识结构单一,或知识结构不适合教学层面的要求。当前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中国英语改革也是正在进行时。博与专的本质就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在不同的教学生态环境中知识的层次与深度应当有所侧重。
不同的共同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态特征,又在共同构建的更大生态系统中共生互补。大学英语教师群体构成命运共同体,融入到大学的教学生态环境中,适应大学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学活动、教学诉求与价值取向有其独特之处。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同时又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处于一体的大生态环境,在统筹安排上要讲求层次的合理性,避免重复、浪费,在不断加深交际文化素养的同时,更要有深入发展,大学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适应大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在各相关专业方面给与学生一定的外文指导。大学英语教师只具备并传授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百科式的生态常识是不符合大学生的发展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发展,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专业发展方向。
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因教学生态环境的变化会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专门用途英语不同程度的学习、发展与传授。而其中有一点需要认清,那就是专门用途英语并非如想象的高深莫测,令英语从教人员望而生畏,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是一定学科或专业或与一定学科或专业内容相关的英语表述。针对受众的接受能力,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知识层面和用语的通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对于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人员来讲,专门用途英语充当的是跨越语言障碍,通往专业知识殿堂的桥梁,更多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与系统专业知识的构建则主要是学习者个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另外,学科专业知识的获取,一方面要英语教师个人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需要相关英语院校的培养。英语院校的培养要考虑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避免忽略其它人文、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通科与专科及各科之间培养比例,要适应各个教学层面的要求,面向需求,学以致用。相关软硬件设备、人员和相关政策的到位皆为目前英语教学生态平衡发展的根本要件。
英语教学生态中英语教师、英语语言和环境构成一体化生态共同体,各构成要素间共生互补,能动发展。对于英语教师来讲,教学生态环境的各个因素都应该综合考量,教师的生活环境,大至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小至学校文化、课堂气氛等,都影响教师的生存和发展,尤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与中小学构成各自不同的教学生态共同体,与其相应的教师共同体也应进行区分,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储备、教师知识结构构建与发展、教学法等也有差别,英语教师要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结构有清醒的认识,并适时调整。应突出各自小生态中各教学生态要素的不同侧面。大中小学英语教学又构成统一的中国英语教学生态,构成系统的大生态一体化模式,这就要求有科学的认知态度,探讨大生态的各要素,要求大生态视角与微观生态视角科学结合,统筹安排英语的教学与发展。
[1] 崔丽君,刘定乾.关于提高英语教学的反思[J].商情,2012(6).
[2] 董益坤,魏汝尧.科技英语[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3] 高萍.英语教学过程点滴总结[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60ba50100vdmr.html2011-11-08.
[4] 高战荣. 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5] 龚亚夫.英语改什么:解读2013英语改革的真实目的[EB/OL]. http://edu.sina.com.cn/en/2013-12-24/194178535.shtml.
[6] 贾爱武.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7] 任其平.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化培养模式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 2010 (8).
[8] 庞胡瑞.高考英语改革彰显中国自信[EB/OL]. http://news.163.com/13/1031/08/9CGJADTG00014JB6.html.
[9] 许萍茵. 生态哲学视域下教师学习共同体之探索[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 2012.
[10] Cookie White Stephan.CognitionandAffectinCross-CluturalRelationsinCross-Culturaland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 William B. Gudykunst(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11] Florian Coulmas.Sociolinguistics:TheStudyofSpeakers’Choice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12] Saslow, Joan M., and John F. Mongillo.EnglishinContext:ReadingComprehens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Book1. [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1985.
[13] Tae-Seop Lim.LanguageandVerbalCommunicationAcrossCulturesinCross-Culturaland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 William B. Gudykunst(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责任编辑:杜红琴)
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WANG Xiao1, ZHANG JIN-yun2
(1. Dep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 2. Liren College of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English teachers,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and environment, these three elements, which co-exist, compensate reciprocally, and develop dynamically, constitute the ecological community of English teaching. Environment and teaching as a whole depends on each other, and affect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English teachers utilize the element of environment to acquire knowledge of English to realize personal development, in return, to construct environment actively.English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dapt themselves to reforms, meanwhile, they should pla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ell through the study of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and scientifically combine together the macro-ec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micro-ecological perspective to foster excellent professional talent with global insight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power.
English teachers; ecological persp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4-10-12
王晓,女,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讲师;张金云,男,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副教授。
G640
A
1008-2603(2015)01-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