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2015-03-17 15:45刘杰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

刘杰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山东潍坊 262406)

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刘杰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山东潍坊 262406)

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产业,其发展的核心在于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存在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诸多不利因素,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找到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才能真正使其成长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从而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文化产业;产业竞争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创新

近几年,文化的影响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逐步凸现出来。文化与经济、社会、大众生活的不断融合,使得文化产业经济化的趋势更加突出,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标志。因此,各地均把如何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上,进一步下放审批、取消审批权限,加快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扶持政策,深化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首先,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向制度核心层推进。国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其次,文化体制与实现“中国梦”相一致的理念充分贯彻落实。最后,鼓励和引导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政策效果明显。

2.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长

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迅猛发展,如今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文化产业门类日益丰富,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同金融、旅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重大的文化创业工程得到有效实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2011年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20%,尤其是2010—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达20.5%,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9.2%相比,高出10.3个百分点。

3.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文化市场空前繁荣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规模不断扩大,秩序良好,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的主渠道。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现在已基本完成出版、发行、影视剧制作、一般国有文艺院团和发行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国有文化企业及民营文化企业收入大幅增加。2011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与此同时,动漫、会展等相关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

4.文化“走出去”成绩日益显著

近些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2003年至2013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从60.9亿美元攀升至274.1亿美元,年均增长16.2%,其中出口额为2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2.6倍;文化服务进出口从10.5亿美元增长到95.6亿美元,年均增长24.7%,其中出口额51.3亿美元,是2006年的3.2倍。[1]同时,我国的电影业、新闻出版业的文化合作蓬勃发展。文化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文化交流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文化“走出去”战略有效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已经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世界文化产业先进国家相比我们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文化创新力亟待提升

文化创新力是国家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发布的2013年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显示:美国、日本、德国位列G20集团各成员国前三甲,中国在G20集团中排名第8位。根据对各国创新基础、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持续竞争力5个方面的综合测算,中国的国家创新竞争力得分为38.8分,从2009年的第10位上升至第8位,处于第二方阵,在亚洲地区排在第3位,落后于日本和韩国。[2]由此可见,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创新竞争力方面差距较大,特别是文化创新力还比较薄弱。

2.人才的流失制约了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人才流失是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当前我国的人才流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移民。目前美国各大院校在册学生中有18.5%来自中国,几乎每五名在校生中就有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但是,学成归国人员的比例近年来却在不断下降,这意味着我国近年来人才流失越来越严重。二是投资移民。我国通过投资移民海外的基本上以社会高中收入人群为主,他们是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精英。投资移民不仅带走了庞大的社会财富,更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流失。人才资源的大量流失增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后继乏力的风险,科技精英、文化精英、金融精英的流失不仅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轨,也限制了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提升。

3.税负重、融资能力差导致文化产业投资不足

当前我国文化企业税负较重,相关材料显示目前我国文化企业的各种税收加起来达到30%多,沉重的赋税制约了文化企业发展。此外,我国现行文化投融资体制的弊端很多,表现为政府为主,金融企业对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少,投资渠道单一,融资手段有限。当前文化市场一般只能以固定资产融资,而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如技术、知识产权等没有有效的评估办法,难以进行融资。政府投入有限,社会融资很少,健全的市场化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

4.文化传播媒体分散致使文化传播整体能力不强

文化传播是展现一国文化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传播媒体的传播力非常分散。各主要传媒按照行政区划被分散在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各种地域性质的传媒或多或少地受到地方保护政策的限制,这种现状下很难实现媒介资源的跨区域整合与集约效益。这种客观情况限制了我国出现跨国媒体集团的可能。发达国家的文化传播媒体所创造的GDP平均占总GDP的3%左右,而我国文化传播媒体所创造的收入占GDP的比例仅在0.7%左右。我国的对外文化传播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媒体集团。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面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积极培育文化消费意愿,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

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始终离不开文化产品的有效需求。文化消费属于精神需求类消费,具有发展性和享受性的特点,容易受到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价格、市场供给以及消费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除了通过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外,首先还要从改变文化消费观念上入手,加强对广大群众文化消费理念的宣传,逐步实现文化消费观念从低俗向高雅的升级,实现休闲放松和提升自我的双重目标,逐步形成乐意于文化消费、享受于文化消费、得益于文化消费的良好氛围。其次,创新文化产品,刺激文化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居民对网络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多。我们要针对当前居民新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开发,培育网络娱乐、网上观赏、网上阅读等新消费模式。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满足高、中、低收入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对于低收入群体和困难地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通过发放政府文化补贴、文化下乡、发放文化消费券等形式,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精神文化消费。

2.完善文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健全文化保障体系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强力保障体系支撑,包括法律法规、资金筹集、人才吸引等相关政策。在法律法规方面,政府要不断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内容,尤其在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更要与时俱进。加大打击侵权的惩处力度,使所有权人专注于研究开发;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外,还要加快建立一套适应文化产业投资发展的投融资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更多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及时调整政府针对文化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税收、财政政策。金融部门不断推行金融工具的创新,针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需求,创新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推进文化和金融的融合;在人才方面,要积极倡导和帮助企业与高校联合,根据高校能力定向培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对于高端的文化人才,政府部门应立足实际,制定人才吸引战略,或者搭建引智平台,通过社会招聘、海外引进等多种方式构建人才资源高地,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3.整合文化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链条,发挥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我国文化企业大多比较分散,整体协作能力不强。因此,通过建立文化企业聚集区,进而发展文化产业集群的形式促进其产业发展。在充分考虑企业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空间载体。规划园区发展,制定园区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采用市场化模式引进和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积极开拓产业链条,使文化产品的服务和研发、运营、发行、销售等各环节之间紧密联系,通过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关联性强、代表性强的文化产业集群。让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环环相扣,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集群所带来的集聚效应。

4.培育科技信息资源,发展高新文化产业

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同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发展高新文化产业是时代要求,不仅有助于占领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而且对把握第三次工业革命意义重大。发展高新文化产业,必须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实施科技与文化融合战略,鼓励企业积极使用高科技加工改造文化资源,提炼文化素材和内容,用高科技展现和传播文化产品,将园区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主平台,立足现有文化资源,以文化精品项目为基点,加强技术研发;以会展、科研机构等平台为节点,强化公共服务。

5.紧跟时代文化潮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

当前,固守原有市场的方法正在过时,市场细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对我国而言,一大优势是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并且具备一定的文化产业基础,这给依赖本地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开发新业态带来无限遐想。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时,应重视创意和科技,积极利用文化资源,鼓励企业家立足文化市场,通过细分市场需求结构,积极寻找利基市场,用富含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占据相应市场,洞悉大众文化潮流,努力加工改造文化资源与之相容相谐。同时,基于共同开发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以及共处相同文化环境的现实条件,努力构建文化企业间的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关系,在企业间建立网络联系促进相互合作,联合、协调、整合不同类型的创新和技术资源,以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为原则,开展技术集成创新,集成一种新产品或生产工艺。

[1]毛俊玉,郑洁.文化“走出去”的政策效应[EB/OL].中国文化报(数字报).http://epaper.ccdy.cn/html/2014-05/17/content_125303.htm 2014-05-07/2014-12-23.

[2]新华网.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排名第8位[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03/c_117207028.htm 2013-09-03/2014-12-23.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Cultural Industry

LIU Jie

(Research Division of Social and Culture Studies,Weifa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Weifang,Shandong 262406,China)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industry i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whose development focus on improving cultur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The development of our culture industry has won great achievements,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unfavorable factors influencing cultur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Only by continuously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finding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ultural industry,can it really grow into a pillar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y,so as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culture industry;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reform of the cultural system;culture innovation.

G124

A

1008-469X(2015)01-0100-03

2014-11-24

山东省委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山东文化体制创新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2014s039)

刘杰(1973-),女,河北唐山人,工程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