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华,邵红英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付 华,邵红英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 宝鸡 721013)
针对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人文课程师资队伍不健全、教学模式与手段落后、护生对人文课程性质和作用认识不足、学习策略单一僵化等突出问题,提出基于职业教育和护理教育先进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人文课程设置,突出护理伦理教育,加强人文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引导护生正确认识人文课程,采取多元化学习策略。
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与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医疗事故、护理差错屡见不鲜,医患纠纷接连发生,这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侧重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缺陷[1]。切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护生执业能力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院对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岗位工作过程化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赵婉文等[2]调查显示,患者、家属、医务人员认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以人文素质为主。但高职护理专业学科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护理伦理、护理管理、护理心理等人文学科在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存在人文课程设置权重过低、科目不完善、学时偏少、必修科目较少等突出问题。因此,改革机械僵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人文素质教育是教学管理者必须重视的课题。
1.2 人文课程师资队伍不健全
1.2.1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高职护理专业大部分人文课程没有固定的专任教师,更谈不上梯队建设。护理人文素质核心课程,如护理伦理、护理心理、人际沟通与护理礼仪、护理管理等,缺乏专任教师,常由行政人员或专业课教师兼任,甚至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补缺顶岗。兼职的行政人员常因公务繁忙而疏于备课,或因出差而缺课,教学质量和学时难以保证;专业课教师对人文课程内容不熟悉,教学时生搬硬套;年轻的顶岗教师既未接受过相关培训,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1.2.2 缺乏教学热情 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一般不重视人文课程及相关任课教师,甚至没有设置相应的教研室,人文课程实训场地和设备更是稀缺,护生也常偏重专业课程而轻视人文课程。上述因素严重影响着人文课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其教学责任心不强、敷衍消极,缺乏教学热情。
1.2.3 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工学结合理念尚未完全被师生接受,工学结合机制也不健全,大多数教师缺乏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与方法,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法,重理论轻实践,忽视护生学习主体地位,无视护生的学习感受。
1.3 护生对人文课程认识不足
1.3.1 护生人文素质水平与工作岗位人文素质要求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仅要“技术精湛”,还要“态度热情”。但现今的护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存在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征,缺乏爱心、耐心、责任心、合作意识及奉献精神,这与工作岗位对护士综合素质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1.3.2 对人文课程性质与作用认识不足 医护行业既是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又是最具人性、最富人情味的行业,要求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与统一[3]。以高尚医德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是护理质量和护士职业发展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医疗事故,减少护理差错,缓解护患冲突。但是,现今的护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学习而轻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错误认识。护理学的本质蕴含着人文性,是研究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4],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处于重要地位。护生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才能获得综合执业能力。
1.3.3 学习策略单一 大多数高职护生的学习策略依然是通过传统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通过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途径积极建构知识体系。这种单一的学习策略限制了护生人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2.1 充分认识以护理伦理为核心的人文素质课程群在现代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优化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社会对医护质量的高期望对医护人员人文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提出的7项护理工作任务中有两项明确涉及人文素质:伦理/法律活动,沟通、协调活动。护理相关人文知识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三大模块之一,其中护理伦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人际沟通为必考科目,人文知识及其应用能力在近几年考试中所占比例均超过20%。因此,在护理教育中人文课程处于基础、平台地位,对护生执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也对医护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护理伦理为例剖析人文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护理伦理是护理人文素质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关于护理职业道德的学科,最终使护生获得与患者、同事、社会之间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指引。护理伦理对护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培养护生尊重患者、维护患者权益的意识,有利于护理技术与伦理的统一,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解决护理道德难题。
我院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和探讨,确立了“校院融通、医教结合、加强人文、能力递进”的指导思想,采取“增加比重、专业融合、循序渐进、校院协作、全程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策略,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人文课程,与护理专业技能课程同步推进、相互渗透。其中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卫生政策与法规、护理社会学、大学语文等课程在第一学期职业素养模块开设,前两门为考试课,培养护生基础人文素质;护理伦理、护理心理课程在第二学期专业基础模块开设,设为必修考试科目,培养护生核心人文素质;护理管理、人际沟通与护理礼仪课程在第三学期执业技能模块开设,培养护生执业拓展素质。在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中,要求护生运用人文社科知识锻炼沟通技能,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敬畏生命、尊重人格、爱护患者、服务至上、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2.1 打造人文素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学的主体,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近年来,我院采取“内培、外引、特聘、精选”战略,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引进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优秀毕业生担任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等人文课程教师,通过参加教研活动、外出学习交流提高其教学能力;根据部分人文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聘请人文系、艺体系、外语系专任教师担任大学语文、美学、礼仪、大学英语、等课程教师;积极培养专业和人文“双肩挑”的骨干教师,使其形成多层次、多学科知识结构,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校院合作甄选临床带教教师时,不仅考查其理论技能水平,还考查其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精神、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等人文素质,同时要求其在带教时注重护生人文素质培养。
2.2.2 实施基于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高职护理教育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学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基于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专业课程教学,同样也适用于人文课程教学。因此,我们在人文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实地考察、床边教学等。例如,在医学伦理基本原则教学中选择情境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新闻报道搜集某医院妇产科医生伙同社会不法分子贩卖新生儿事件的相关资料。学生课前自学教材,编写剧本,分配角色,全员参与,精心排练,课堂上以情景剧形式再现犯罪过程,分析其中的伦理缺失和管理漏洞,从而深刻理解医学伦理原则的内涵,掌握医护人员、患者的权利和义务,体悟崇高职业道德的实践意义,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是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5]。我们在高职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卫生法规教学时播放电视剧《医者仁心》中某医生做心脏手术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死亡的片段,引发护生对医疗事故相关知识的讨论与反思。
2.2.3 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医护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具备教学改革意识与自我完善能力,教师必须根据临床护理服务对护生人文素质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增减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教师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促进者[6],无论是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还是工作方式、教学手段,都需要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自身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7]。
2.3 加强对护生的引导
2.3.1 引导护生正确认识人文课程的价值 人文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精细的艺术要靠高洁的护风和高尚的护德铸就。”[8]在入学教育时就要让护生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护理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并行不悖,不能厚此薄彼。
2.3.2 指导护生采取多元化学习策略 除重视人文课程课堂学习外,我们还帮助护生探索和运用其他学习策略。例如,网络探究式学习策略[9],即基于网络,以探究为导向的自主探究学习策略,护生以问题、主题或病例为中心,利用教材、专业书等,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手段掌握知识。其目的是激励护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体验,使护生学会学习[10]。
国外对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较多,而我国对高职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较少,制约了护生执业能力发展。高职院校如何在护理教育中植入职业教育理念和先进教学模式,培养优秀人文课程教师,开发必需的学习资源,有效评价人文课程等,均需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因此,高职院校应大胆借鉴国外护理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经验,进一步优化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优秀师资队伍,制定全面、具体、可操作的课程标准,增加人文素质教育投入力度,开发学习资源,坚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跟进课程评价与学业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千方百计提高护生人文素质水平,培养21世纪医护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1]蔡敏,蔡郁,洪金兰.构建临床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101-102.
[2]赵婉文,周天蓉,李玲.护士素质需求调查结果对临床教学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05-307.
[3]梁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2):54-55.
[4]王静倩,陶利群.将人文理念应用于护理临床教学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8(5):8-9.
[5]万雪梅,郭萍.浅谈高职护理教育改革[J].全科护理,2011,7(9):1871-1872.
[6]赖亚曼,李伟明.PBL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校教师素质探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1):1143-1145.
[7]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9-591.
[8]康英.善解人意在特需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2):55-57.
[9]万丽红,黄海,赵洁,等.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5(46):488-491.
[10]姚伟江,陈锦秀,郑国华,等.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9):396-397.
G420
A
1671-1246(2015)09-0067-03
注: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SGH12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