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

2015-03-17 12:29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决策

高 丹

(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昆明650221)

近年来,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产品和服务质量低劣、生产条件恶化等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为此,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和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为了提升自身形象、积极支持政府政策、领导者意识增强和舆论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2014年中国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达1 526份,较2013年增长24%,占2014年全球报告总数的15%左右,已经成为全球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力量(钟宏武,2015)。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水平也逐年提高,但其决策价值仍较低(梅跃碧,2009;吉利、冯利花和王环环,2010;黄秋容、徐鹏,2011;冯波、朱杨慧和李强,2014)。此外,由于缺乏规范的披露准则、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鉴证以及企业自身存在的机会主义倾向,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提出质疑。因此,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数量激增而质量仍较低的现状和人们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提出的质疑,科学、合理地评估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一套系统完善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不仅有利于社会责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而且能全面有效地提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遏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流于形式的现象。

一、国内外文献回顾

信息质量是指信息应当达到的基本质量要求,一般是通过信息质量特征来评估。国内外学者对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一般都是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体现出信息使用者、信息目标和信息质量特征等之间的关系。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研究已得到学者的广泛认可。主要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为代表,FASB 以目标为导向,以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特点为视角,建立了主要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基础质量特征构成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而学者都认可可靠性和相关性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的还认为可理解性、可比性、重要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也是其主要的质量特征。有些学者对审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研究时,认为审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可信性”。此外,蔡春、陈晓媛(2006)认为环境审计信息除了应具备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外,还应具备合规性,以反映其独特的质量特征性质。

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缺乏逻辑推理过程,主要是借鉴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将可靠性、相关性、完整性、可比性以及清晰性等质量特征(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金蜜蜂企业发展研究中心;润灵公益事业咨询机构;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宋献中和龚明晓,2007;阮班鹰,2010;张川、林玲和甘甜,2011)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这样,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理论依据不充分,从而对选取的相关质量特征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另一方面,并没有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自身的特点。虽然,尹开国、刘小芹和李晖明(2013)在决策价值观和投资者保护观目标的导向下,提出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清晰性和完整性五项主要质量特征以及相应的次级质量特征。吉利、张正勇和毛洪涛(2013)从文献和实务中综合提炼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转化为具体明确、可评估的质量特征项目,并基于对信息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确定了相关性、可理解性、平衡性、完整性、可靠性等质量特征,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缺乏明显的主次逻辑,未体现主要特征。

综上所述,相比较而言,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理论依据不充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未体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特色等问题。因此,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目标为导向,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以及效益成本原则的约束下,提出主要质量特征、次要质量特征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商品质量本质上就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这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从质量特征视角评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就必须明确“企业要对谁承担社会责任”或者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对象是哪些个人或群体”。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运用可以界定其范围。

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对象,包括:股东、企业员工、顾客、供应商、债权人、政府、社区及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这样,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的高低,主要依据是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程度;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了不同的资本,包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财务资本或社会资本等(Clarkson,1994),从而对企业有不同的利益要求,所关注的社会责任信息也有所不同。

(一)直接利益相关者

1.股东。股东是企业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向企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主要资本,并承担着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风险,因而成为企业直接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其主要关心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企业财务绩效和治理状况。股东通过阅读年报、参与股东会等途径,从中获悉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经营状况,分析投资的内在风险以及报酬,从而做出投资、经营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员工。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是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之一。其主要关心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平等的雇用机会;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优质的工作环境;健全的培育计划;和谐的劳资关系。员工通过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以及切身工作环境的体验,了解企业对员工承担的社会责任信息,以评估自身的利益、职业前景,从而做出是否决定接受雇用、是否继续履行与企业的合约等决策。

3.顾客。顾客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消费者,是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则是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之一。顾客主要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优质的产品、满意的服务、消费者权益保障。若企业履行对顾客的责任,满足顾客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较强的偏好,做出购买决策。

4.供应商。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必需的生产要素,其行为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因而是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企业的采购原则、企业挑选供应商资质的要求与条件等信息。供应商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供应商关系予以反映。若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两者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利。

5.债权人。债权人是企业经营的资金供给者之一,主要是通过借款行为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因而是企业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主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安全经营、还本付息。债权人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经营状况相关信息的了解,认识企业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由此来确证或改变其信贷决策。

(二)间接利益相关者

1.政府。政府作为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具有监督作用,间接引导或限制企业的经营决策。此外,向企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并从企业获取税收利益。其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按照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履行纳税义务。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合法经营,依法承担政府规定的责任,如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并切实执行等。此外,依据真实的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履行纳税责任。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到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补助等决策。

2.社区及社会公众。在社会公众中,社区的居民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受害者或受益者,一般的社会公众则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间接受害者或受益者。他们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力量维护自身权益,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产生间接影响。主要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是为社区建设投入资源;提供就业机会;保持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若企业积极承担对社区及社会公众的责任,能使社区及社会公众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做出支持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逻辑思路

(一)逻辑前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目标

一般认为,信息质量特征是为达到目标而对信息的定性约束。目标在质量特征体系中具有导向作用和核心地位。如财务报告目标的决策有用观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而投资者保护观则更加强调信息的充分性和透明性。这样,社会责任信息目标成为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研究的逻辑起点。

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就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目标的界定必须以服务于利益相关者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目标是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即决策有用观。

一方面,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和决策价值较低,并不能真正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梅跃碧,2009;吉利、冯利花、王环环,2010;黄秋容、徐鹏,2011;冯波、朱杨慧、李强,2014)。因此,以决策有用观为目标能以较高的标准约束企业,使其提供更多的价值相关性的信息。另一方面,吉利、张正勇和毛洪涛(2013)研究也表明,社会责任信息的使用者特别强调信息与其决策的相关性,他们关注及使用社会责任信息,来了解和判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评估其未来发展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风险,从而做出正确决策。因此,从当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使用者的角度,也需要企业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降低决策的风险性。

综上,以决策有用观为目标能促使企业提供更多的价值相关性信息,满足社会责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所以,以决策有用观作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目标。

(二)影响要素——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为达到决策有用观的目标,必须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有哪些明细化的需求,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一方面,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由于投入的资本不同,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也不同,从而对信息质量特征有不同的权衡;另一方面,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服务对象是利益相关者,则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需要对应披露信息的质量特征有相应的权衡。

因此,利益相关者也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变量,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需加以考虑。

(三)约束条件——效益成本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时,必然会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制约,对其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限制是效益成本原则。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将会产生搜集、整理、输出信息成本,以及针对利益相关者对已披露信息的质询发生处理、答复、诉讼等成本。但是,一般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效机制,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带来收益,而短期内会耗费企业一定的资源,降低企业价值。因此,为满足不同的质量特征的需求,企业要权衡考虑由此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和成本。另外,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对社会责任信息有不同的需求,而“资源依赖观”认为,企业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源有不同的依赖程度。这样,企业本身对各利益相关者关注的实质性议题的关切程度不同。因此,从效益成本角度出发,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责任信息没有必要,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任何决策需要。

因此,笔者认为,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需考虑效益成本的约束条件。

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

(一)基本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

决策有用观为目标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的逻辑前提。因此,为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必须满足的基本质量特征是相关性和可靠性。

1.相关性

相关性是体现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属性,具体指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当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接受雇用、购销、信贷等决策需要相关,能够导致利益相关者决策的差别性。

决策有用观是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强调的是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相关性。这正好符合相关性的概念。因此,相关性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社会责任信息应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即以实际发生或存在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对其加以搜集、记录、编排、分析及披露,使其具有可验证性。

若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不符合可靠性,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了虚假、伪造的社会责任信息,或者故意放大正面的社会责任信息,缩小甚至隐匿负面信息。这样,不仅会降低企业的形象,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好感和青睐,而且会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使得利益相关者面临决策风险。因此,可靠性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

(二)补充性质量特征——可比性、平衡性、合规性、可理解性、重要性、创新性

为实现决策有用观为目标,除了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外,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还应满足可比性、平衡性、合规性、可理解性、重要性和创新性等补充性质量特征。

1.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相同时期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应当能够相互可比,以利于利益相关者做出相关决策。

利益相关者利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做出相关决策的方法,一般是通过对不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横向比较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社会责任信息的纵向比较进行的。而可比性正是要求企业满足社会责任信息可比的性质。因此,可比性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

2.平衡性

平衡性是指企业应中肯、客观地披露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避免任何带偏见地、选择性披露相关信息,以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整体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估。例如,相比较而言,对员工的利益较重视,披露的信息就较多,而对社会已知晓的重大负面信息却一笔带过。或者,虽然主动披露了负面信息,却没有详细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等。

以决策有用观为目标,利益相关者利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主要是用来做出相关决策。而我国社会责任报告还处于“发展”阶段,整体“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尤为突出。6.7%的企业披露了6 条及以上负面数据信息,9.6%的企业在对负面数据进行披露,同时还对报告期内企业发生的一些负面事件的原因、经过、处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较详细阐述(钟宏武,2015)。此外,正面信息的披露都是描述制度规定、大谈企业取得的成绩、公益捐赠等,信息内容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相关性并不高。再加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企业负面信息频频发生,导致利益相关者越加重视企业对此所做出的补救措施,而社会责任信息中却只字不提,更加降低利益相关者决策的相关性。因此,平衡性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之一。

3.合规性

合规性是指企业应遵守与社会责任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及国际条例等。如在保障劳工方面是否做到就业自由、人道待遇、结社自由与禁止性别歧视;工时、薪资福利符合法律规定;不使用未满最低就业年龄儿童等。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涵盖的内容广泛,不仅包括财务绩效,还包括劳工人权、工作环境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及道德等议题。这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性不仅包括建立完善的治理架构及制度、实现经营目标;还要求企业遵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等法律法规。这样,为表明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则应包括合规性信息。因此,合规性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之一。

4.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易于那些对企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活动具有合理程度认知,而且自身又愿意用适当的时间去仔细研究的利益相关者而言,是可以理解的。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更多的是对相关文字和数值进行加工处理而形成的。那么,以服务利益相关者的宗旨,便于利益相关者做出相关决策时能正确地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存在误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而导致决策失误的现象。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满足可理解性要求。

5.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侧重于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议题,即提供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应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相关。

在效益成本原则的普遍性约束条件下,企业应提供利益相关者重点关注的、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以降低利益相关者信息搜集成本,提高利益相关者信息利用效用。这正是符合重要性的概念。因此,重要性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之一。

6.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注意形式、内容等创新,进而有助于通过创新性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作为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对其披露的格式和内容尚没有达到统一的规定。此外,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由于自身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自主性、不可观测、不易核实等叙述性特征,使得其难以通过统一格式进行披露。这样,将创新性作为其质量特征不仅能鼓励管理层结合行业特色,进行有个性、主题鲜明的披露,而且也许能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内容及形式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因此,创新性成为必不可少的质量特征。

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次级质量特征

1.相关性

为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具有相关性,满足其次级质量特征是:预测价值、确证价值和及时性。

(1)预测价值。预测价值是指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前景。如气候变迁对企业碳配额管理更加严格,而社会责任信息的碳足迹排放量,可以使利益相关者明晰企业是拥有碳排放权还是碳排放负债,从而可以部分推断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而有利于利益相关者据此做出相关决策。这样,碳足迹排放量信息的披露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预测价值。

(2)确证价值。确证价值就是利益相关者能够根据现有信息对以前决策时所推测的预期结果进行不断地证实或证伪,以使利益相关者验证企业的公信力。如现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否符合以前设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标准,能使利益相关者验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证伪。

(3)及时性。及时性是指企业应及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以使利益相关者在信息“失效之前”做出决策。包括定期披露和适时披露两个方面的要求。定期披露是指企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适时披露强调发生突发事件或受到重大处罚等,应及时发布临时报告。比如,每年的社会责任报告集中于上半年,能较好地提升信息的及时性;临时事件应在发生后一天内及时发布公告。

2.可靠性

为使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满足可靠性要求,其包含的次级质量特征是真实性和可核性。

(1)真实性。真实性是指准确无误、客观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不存在夸大正面信息或隐匿负面信息的情况。企业的董事会及全体董事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声明,“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另外,定性披露的信息应有具体的活动证明,定量信息应披露其数据的来源及计算方法等。

(2)可核性。可核性是指应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验证。一般来说,由利益相关者信赖的第三方机构对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或审验,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比如,由专家或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真实性进行独立审核。另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的反馈意见、行业机构的证明或履行社会责任的表彰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的真实性。

3.可比性

可比性具体包含两层含义:纵向可比性和横向可比性。

(1)纵向可比性。纵向可比性是指企业在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其计算口径、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2)横向可比性。横向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在相同期间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应具有可比性,主要是指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的比较。这样,横向可比性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除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外,还应遵循行业通用的、公认的标准和制度,确保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利于利益相关者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4.平衡性

企业积极履行平衡性质量特征,需满足的次级质量特征是如实披露和无偏性。

(1)如实披露。如实披露主要是指企业应如实披露报告期内发生的实质性负面信息以及负面信息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对于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其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严格。

(2)无偏性。无偏性是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不存在对某一利益相关者的偏向或诱导。

5.合规性

鉴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规性主要是指企业遵守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中对于重污染企业要求披露其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浓度、总量、超标、超总量情况;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减少污染物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今后的工作安排等。

6.可理解性

为使利益相关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其次级质量特征包括使用者能力、信息的表达方式。

(1)使用者能力。使用者能力是指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2)信息的表达方式。信息的表达方式是指着眼于使利益相关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明晰的格式表达其含义和作用。包括对术语、缩略词等陌生词汇做出解释;多使用流程图、数据表、图片或提供相关链接;设计方便阅读的排版格式等。

7.重要性

(1)定量。定量是指某类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发生达到一定数量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时,则被认为该信息具有重要性。

(2)定性。定性是指从性质方面说,只要该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被遗漏或错误表达时,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时,则该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就具有重要性。

8.创新性

创新性的次级质量特征包括表述创新和内容创新。

(1)表述创新。表述创新是指社会责任信息的列示方式,应当尽可能做到运用流程图、数据表、图片等表达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使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在排版设计、内容的表述方面做到生动、形象。

(2)内容创新。内容创新是指鼓励企业尽可能多的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内容,较全面的反映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比如,企业的慈善资助、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案例等。

[1]蔡 春,陈晓媛.环境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冯 波,朱杨慧,李 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4,(8):7-10.

[3]黄秋容,徐 鹏.基于G3 指南完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J].会计之友,2011,(22):72-73.

[4]吉 利,冯利花,王环环.组织印象管理对CSR 报告质量特征的影响[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7):19-21.

[5]吉 利,张正勇,毛洪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基于对信息使用者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13,(1):50-56.

[6]梅跃碧.从印象管理管窥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2):99-100.

[7]阮班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探讨[J].财会通讯,2010,(29):43-44.

[8]宋献中,龚明晓.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与决策价值评价——上市公司会计年报的内容分析[J].会计研究,2007,(2):37-43.

[9]尹开国,刘小芹,李晖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价观及质量标准构建[J].会计之友,2013,(18):57-61.

[10]张 川,林 玲,甘 甜.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价[J].财会月刊,2011,(14:)22-23.

[11]钟宏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20-30.

[12]潘成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1):45-51.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