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的生态批评解读

2015-03-17 08:20岳国法王媛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莱辛猫咪人类

岳国法,王媛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的生态批评解读

岳国法,王媛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特别的猫》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一部能够体现其生态思想的非虚构小说。本文从生态批评这一视角对作品进行解读,能够深刻体现出莱辛的生态哲学思想。莱辛在小说中细致描绘了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两个层面,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和现代人精神生态危机的披露,反映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是保护自然并回归自然。

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生态批评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ing)(1919—2013)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坛常青树”[1],是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2007年,这位88岁高龄的女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项殊荣。她是迄今为止最年长的女性诺贝尔获奖者,此外,她还是第三十四位女性诺贝尔奖得主。

莱辛笔耕五十多年,创作了包括纪实小说、虚构小说、科幻小说、戏剧、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50多部作品。在她的作品中,莱辛表达了对畸零生命的几乎是无限的同情,看待人类各种行为方式时都能摈除偏见。她很早就奋起痛陈全球环境威胁以及第三世界的贫穷和腐败问题。[2]如在诺贝尔奖颁奖词中对她的评价:“她的贡献促使我们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式。”

《特别的猫》是由三个小故事《特别的猫》、《幸存者鲁夫斯》和《大帅猫的晚年》构成,于2002年以合集形式出版[3],是一部取材于莱辛在非洲和伦敦与猫相处相守的非虚构小说。她在小说里用细腻优雅的笔调讲述了猫与猫之间、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细数曾经让她欢喜让她忧的猫。看似平淡无奇的故事,却透露着主人的孤独寂寞,蕴含着悲天悯人的无限动机。莱辛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莱辛用务实的手法展现着当今社会乃至全球的生态危机问题。从莱辛的作品流入我国至今,不少文学批评者对其作品进行了生态批评这一视角的解读和分析,如《野草在歌唱》《又来了,爱情》《麻雀》等,然而鲜有人从这一视角对其作品《特别的猫》进行解读。笔者将以生态批评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特别的猫》中的一些重要场景来挖掘作品反映的生态思想,引导读者去认知、思考、反省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根源以及人类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将如何发展等。

一、危机根源——人类中心主义

1967年3月,美国的科学史家林恩·怀特在杂志《科学》上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我们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在论文中,怀特指出:“犹太—基督教的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它“构成了我们一切信念和价值观的基础”,人类之所以对自然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就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武装下,怀着人类就是统治者的信念,以统治者的态度对待自然。[4]人类中心主义指的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的观点,它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是一切价值的尺度,自然及其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而只有工具价值。[4]由此可见,生态批评的首要任务就是挖掘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而人类中心主义就是生态危机所面临的最大最深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往往把人确定为伦理关怀的中心、道德身份的唯一拥有者,而把生物圈中的其他成员排除在伦理考量之外,仅将它们视为人类生存的资源或工具[5],以此对自然进行叫嚣、征服、统治,而这种行径愈演愈烈,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站到了自然的对立面,也成为了自然的敌人。恰恰相反,生态批评宣扬万物平等、尊重自然,竭力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来弱化人的主体地位,以此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心。

在《特别的猫》中,莱辛揭露并批判了“我”,“我”的父母以及其他养猫人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小说的第一章中,“我们只要一发现野猫跑到我们家的山丘栖息,就会毫不犹豫地开枪格杀”[2],加之无人管理,野猫泛滥,本应和人类和平相处的猫,却变成了人类的敌人。仅仅是因为野猫偷食了小鸡吗?猫吃鸡本是自然界正常的食物链表现,但鸡被人类视为自己的财产,因此猫就变成了偷食者,损害了人类的利益。为什么人把鸡视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因为人类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人类是万物之主,是自然的统治者,人类可以随便处置自然万物。而就是受这种思想的长期影响,人类渐渐养成了一种习惯,以征服自然为目标,以统治自然为目的,从中获得乐趣和荣耀。这种征服和统治让人类满意于现状,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生存状况。不幸的是,野猫的泛滥,打破了人类认为的原有秩序,或者说是朝着人类不希望的方向发展。人认为猫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使人类产生了对自己领地的保护欲,以至于最后要消灭这些闯入者,其实人类何尝不是突兀地闯入了猫咪的生活呢?它们必须去猫砂盆上厕所,它们为了食物和宠爱而不得不对我们卑躬屈膝,它们必须懂得在人类社会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方能保证自己在人类社会中得以生存。相反,在那个遥远的人类原始社会,或者说在人类没有进化成能够使用工具之前,世界上的动物被猎杀几乎只有一个原因——捕食者的生存。猎杀动物只是因为饥饿感,只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这时候自然界是被大自然自己掌管,这里只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没有大象会因为象牙而被杀掉,没有老虎因为皮毛和骨骼被捕杀,更没有猫咪因为吃鸡而被枪杀。自从人类建立自己的社会以来,我们逐渐扮演着上帝的角色。我们企图掌握着周围的一切,一切我们可以接触到的生物。我们的自大和无知让我们觉得我们是自然的统治者,而恰恰相反,我们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对自然做的所有恶行,终将反噬在我们人类自己身上,比如:河流干涸,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物种灭绝等等。

野猫的泛滥也引出了猫咪生育繁殖强这件事情。因为受当时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条件的限制,兽医还无法给猫咪做结扎手术,但猫的快速繁殖能力已经困扰了人类,因此人类不得不给可以生育的猫咪做“去势”手术,而被生下来的小猫咪要不送人,不能送人的就只能面临死亡。但是,这些猫咪何罪之有呢?它们的繁殖能力是大自然赋予的,它们的生命也是大自然赋予的,而自私的人类为了自己的方便和利益,生生地剥夺了它们做母亲的能力,使它们身体残缺、心灵受创,还把一个个还未看见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猫咪残忍地杀害。在带灰咪咪做“去势”手术的路上,出租车司机忍不住说:“那些兽医怎么不想办法替猫发明一种节育方法呢?光只为咱自己方便,就任意剥夺它们真正的天性,这根本就说不过去嘛。”[2]“母猫生小猫,这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嘛。”[2]这些残忍的行为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既然猫已经跟人类做了好几个世纪的朋友,难道大自然就不能稍稍作些调整,改变一下这每年生产四次,每胎生五六只小猫的不变法则?”[2]这样的反思也许是因为“我”的怜悯,但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在自然界里,猫咪和人类一样共同享有大自然,它们和人一样也享有生育和生死的权利,只是自然被人类慢慢地占有,它们渐渐地失去原有的生存空间,也就导致人觉得猫咪的繁殖太快,猫咪泛滥,可是最终的刽子手还是人类自己。

二、观念催化——人类精神生态危机

生态学研究表明,人不仅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存在,同时还是精神性的存在。生态学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精神生态学。如果说自然生态体现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社会生态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精神生态则体现为人与其自身的关系。[6]所以说,生态批评除了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必须关注人类自身。随着全球生态危机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精神生态问题也愈来愈凸显。由精神生态危机导致的信仰崩溃、精神空虚、精神污染、道德沦丧、人情冷漠、金钱至上等问题不断地侵蚀人类的思想和灵魂。不断升级和膨胀的物质追求使人们在获得更多的物质生活自由的同时,也使人们的精神生态在颓败降级。[7]在莱辛《特别的猫》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在不断的缺失,而取而代之的是唯利是图、欲望至上、金钱诱惑等。

莱辛不仅写猫,更透过猫审视背后隐藏的人性的法则:猫会排斥异己,会提防其他的猫,会争宠,会挑食,会为了争夺一个垫子、一把椅子、库房角落的一个盒子,或是一片阴影而展开激烈的攻防战,就像是把家里当做一个为了达到权利平衡所展开的生存战场。他们不断地互相争战,抵抗野猫与农庄的狗,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领土。[2]我们可以发现,猫与猫之间的斗争背后隐藏着的人性的法则:冷漠、残忍、歧视、以主人或是主宰者自居。现代的人们如同这些猫,在自然这个大家庭中,不断杀害、砍伐、掠夺、霸占,种种恶行都是人类的欲望在作怪。对猫贩和偷猫贼来说,我们这个区域是闻名遐迩的猫咪王国。[2]所以,那些活体解剖专家,或是猫皮供货商,又在我们这个街区大肆劫掠,一夜之间,就有六只猫失去了踪影。[2]这些残忍的行为令人痛心,却不得不承认人们在强大的物质和金钱以及两者引发的无穷的欲望面前,逐渐失去了精神信仰、道德伦理和纯洁的灵魂。在莱辛的笔下,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不仅表现在人与猫之间,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流浪的大黑猫,“因为有天晚上等了很久公寓大门都没有打开,忍不住在楼梯平台上留下一堆粪便。管理员表示这实在让他感到忍无可忍,所以把猫送到英国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让他们替它进行安乐死”[2]。他们无视以及冷漠对待猫咪作为一条生命的存在。人可以如此冷漠无情地对待弱小的动物,那么,人在对待与自己有着同等竞争力的同类时,会怎么样呢?就像孩童时代的莱辛与自己的母亲一直处于僵硬、紧张、对立的关系之中。因为家庭的原因,不愿意去了解自己的母亲,不愿意与母亲和睦相处,甚至与母亲对抗,对母亲的话烦躁不耐,并带有冰冷强烈的怒气。这是正常的母女关系吗?为什么原本可以亲密无间的母女在现实中却如敌人一般?难道母女之间没有爱吗?黑猫的母性尚且能让她窝在她的小猫中间时,摆出专横独断的保护者姿态,伸出一只如黑玉般的纤细前爪,盖在他们身上。小猫咪们也会如影随从地跟着自己的猫妈妈,卧在台阶上,享受阳光的沐浴,画面是如此的温馨。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人与他人之间却可以这么的冷漠?因为爱的缺失。爱就是一种精神信仰,充实着人的精神世界。确切地说,精神信仰是人类追求心灵宁静和归属感的最好选择,以此来摆脱浮躁不安的心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祥和和充实。[8]爱猫人莱辛就是通过对猫咪的爱护来保持自己精神世界的美好和充实,如“喔,猫咪,我总是忍不住赞叹:好美美的猫咪!好香香的猫咪呀!精致优雅的猫咪!披着一身光滑绸缎的小喵喵!像一只软绵绵猫头鹰玩偶的猫咪,脚掌如飞蛾般轻巧无声的猫咪,如宝石般珍贵的猫咪,不可思议的梦幻猫咪!猫咪,猫咪,猫咪,我最心爱的猫咪”[2],她毫不吝啬地赞美猫咪,表达对猫的无限喜爱之情,这种感情不断地滋润、丰富、升华着莱辛的精神世界。遗憾的是,现代人缺乏的就是这种类似亲情的对待自然万物的感情,这也是人类精神贫瘠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途径——保护并回归自然

莱辛以其强烈的生态意识,在《特别的猫》中,给我们发出忠告:万物平等,和谐相处。在作者眼里,猫,并不只是一只猫;自然,并不是无生命般的存在,地球上存在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以及自然环境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类如何对待其他生物和自然,那么他们也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最终导致的将是人类自身的灭亡。因此,人类所能做的就是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拜自然为师、循自然之理、保护自然、拯救自然,并回归自然。在小说中,“因为父亲不用去淹死小猫,射杀蛇群,处死病弱的家禽,用硫磺熏白蚁窝”[2],所以所有的恶行都由母亲来做而使她成为一名刽子手。这使母亲非常怨恨,以致在后面的猫的大屠杀事件上,母亲离家出走,而“我父亲和我坐在那儿,两名自觉满手血腥的谋杀犯”,满怀愤怒和悲伤,父亲双手颤抖地说,“以后绝不能再让这种事情发生了”[2]。“在我与猫相知,一辈子跟猫共处的岁月中,最终沉淀在我心中的,却是一种幽幽的哀伤,那跟人类所引起的感伤并不一样:我不仅为猫族无助的处境感到悲痛,同时也对我们人类全体的行为而感到内疚不已。”[2]以此可以看出,莱辛对猫满怀愧疚,同时又对拥有猫充满了期待,“拥有猫是多么的奢侈啊,使你的生活时时充满令人惊艳的喜悦,让你体会到用手掌抚触一头野兽光泽柔软皮毛的美好感觉,在寒夜醒来时那紧贴着你的温热身躯,还有那甚至在一头随处可见的普通土猫身上,也能见到的优雅与魅力”[2]。这些因伤害猫而引起的愧疚、怜悯以及在以后与猫相处的时光里,莱辛与猫产生了特殊的感情。“那年冬天我病了一场……天空艳阳高照,田里洒满了阳光。但天气却很冷,冷得要命。这只蓝灰色的波斯猫,‘呼噜呼噜’地爬上我的床,留下来与我共同分享我的病痛、我的食物、我的枕头与我的睡眠。每当我在清晨醒来,面颊贴着冻得像冰似的亚麻布,毛毯朝外那一面总是冰冷无比。隔壁新刷了石灰水,飘来一股冷冷的消毒水气味,在屋外吹动尘土的风冷寒刺骨——但在我的臂弯中,却总是有着一个轻轻打着呼噜的温暖毛团,我的猫咪,我的朋友。”[2]莱辛用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在某个生病的冬日与猫亲密相处的美好时光,表现出莱辛对猫及其代表的大自然的爱慕、尊敬之情。通过这些无声的文字,莱辛提出了永恒的问题:我们为什么生活,又该怎样生活?[2]在与猫相伴的时光里,“他了解我正在设法接近他,接近猫,接近猫的本质,找出他最美好的部分。人和猫虽属于不同族类,但我们企图跨越那阻隔我们的鸿沟”[2]。这种跨越性的改变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吗?既然存在于这个大千世界里,我们人类就不是孤立的,我们周围的万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改变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改变我们为了生存而依赖的一切,天空、土地、河流、森林、食物……以及我们生活交际的社会和至高无上的精神世界。彻底消除生态危机的方法就是从人的思想上进行改变,也就是改变以人为主宰者的错误思想。只有我们认识到自然的美丽,万物的平等,才会把人类放在与其他生物相同的地位,与动物、植物甚至每个生态系统和睦相处,甚至与他们融合为一体。这就是莱辛给出的回答——爱护环境,聆听自然的声音,回归自然的怀抱。

四、结语

莱辛是一位不倦的求索者,她以毕生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争霸、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青年暴力、老人权利等等社会紧迫问题。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思考的结晶。在《特别的猫》中,莱辛不仅用冷峻、细腻的笔触编织出一幅幅令人反省深思的画面,并且强烈、迫切地呼吁人类应该始终持有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决心和信念,不仅关注自然生态危机,同时也要关注人类自身日益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拯救地球与拯救人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唯有人类真正懂得并尊重自然,保护并回归自然,聆听自然那美妙的声音,同时关注自身问题,阻止精神危机的泛滥,保护精神世界的纯净,人类才能与自然以及人类本身和谐相处,彻底消除生态危机,人类与世间万物才能得到发展和延续。

[1]李秀娟.《金色笔记》中象征手法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

[2]多丽丝·莱辛.特别的猫[M].彭倩文,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3]王育烽,陈智淦.莱辛《特别的猫》的生态阐释[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

[4]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陈涵平,熊国华.论生态批评对比较文学的理论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8,(12).

[6]鲁枢元.猞猁言说——关于文学、精神、生态的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张雅娜.生态批评视野下看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与猫》[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8).

[8]赵妤.精神生态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J].名作欣赏,2010,(6).

An Ecocriticism Approach to Doris Lessing's Particularly Cats

Yue Guofa,Wang Yuan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450001)

Particularly Cats is one nonfiction novel of Doris Lessing who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in 2007,which can express Lessing's ecological thoughts.By analyzing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criticism,it can deeply show Lessing's ecological philosophical ideology.In the novel,Lessing carefully delineates natural ecology and spiritual ecology through criticizing the anthropocentricism and disclosing spiritual crisis which modern people facing,revealing that the way to heal ecological crisis is to protect nature and back to nature.

Doris Lessing;Particularly Cat;ecocriticism

I106.4

A

1671-2862(2015)04-0048-04

2015-07-10

岳国法,男,博士后,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体学和西方文学理论;王媛,女,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莱辛猫咪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春之猫咪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最小的猫咪
酷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