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德育教育的探究与思考

2015-03-17 07:32杜建军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分数育人

高职德育教育的探究与思考

杜建军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4)

[关键词]高职教育德育教育分数素质

[中图分类号]G 64

[文章编号]2095-2694(2015)05-152-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到了21世纪,高职教育更是异军突起,据统计, 2000年,我国的职业院校数量还仅为442所,到了2006年就已经达到了1105所,几乎是每4天诞生一所,可谓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大奇迹,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呈上升势头。为了提升竞争力,许多职业院校重视学生技能操作培养,加大对热门专业的投入,德育教育则边缘化,致使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滑坡,“高技能、低德能”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也影响了学校声誉,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迫在眉睫。

1德育教育的缺失,严重暴露了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

走进当今的高职校园,文化氛围明显减弱,校园文化中的正能量更是明显不足,一些歪风邪气大行其道:课堂或者开会时对教师或讲话者缺乏应有的尊重,交头接耳和手机污染无处不在;公共场所男女同学举止过于亲密,令人咂舌;不按照礼仪要求着装,拖鞋、运动短裤以及“薄、露、透”等现象随处可见;同学之间称呼怪异,昵称更是不堪入耳;更有甚者,课桌上、墙上乱写乱画,要么是无聊的发泄,要么是为了考试作弊方便……

走出校园,社会对我们的德育教育成果似乎也并不买账,一些学生在公交车上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孕视而不见;餐馆里大吃大喝,挥霍无度,更有甚者酗酒闹事;对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是站出来断然阻止,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同流合污;上网泡吧,整夜不归……

2造成学校不重视德育教育的主要原因

2.1生源竞争加剧导致学校办学重心更多地倾向了就业,漠视或减少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投入随着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生源不断减少,加上眼下家长考生对学历的态度,高职院校在发展中的困难可想而知,所以各所职业院校都把保障生源放到了工作的首位。在2011年度的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巩固与提升论坛上,与会代表几乎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对高职院校来说,学校如果没有社会服务能力,就没有生机。简言之,就是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办学,提升就业率,进而保住生源。

2.1.1在办学中为了加大实习操作课程容量而大量挤压德育教育内容。以我院为例,原来的64学时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变为48学时,另外16学时改为实践,由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完成,实际上,这部分课时是被专业课变相瓜分了。南方一些院校,对思想政治课的挤压占用情况更为严重,有的甚至连教育部的规定教材都进行了更换。

2.1.2授课时采用合班上大课的方式。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教师较少,而学校又不愿意下力量引进,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了专业课教师,是办学方针中重专业轻德育的具体体现。在教师资源紧张时,有的大班班容量达200来人,授课效果不言自明。

2.2教育内容与学生实践情况不能有效接轨导致了德育教育的失衡长期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思想理论课都是使用国家统一教材,通过课堂授课来完成,以最终考试论成绩,模式相对单一。具体课程设置一般为“两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教材由教育部制定,以考试为成绩检测手段。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而且所传授的内容往往和中学内容又相互交叉,部分重复老套,讲者枯燥乏味,听者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就是所授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缺乏有机契合。虽然是必修课,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结果就是“教”的很多,“育”的很少,成绩虽然不低,素质却没提升多少。许多院校只是满足于按规定制定教学任务,教师也只是满足于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更是只满足于应付教师的出勤及测验。课堂上讲的头头是道,考试时答得井井有条,就是校园中一些陋习屡见不鲜:奢侈消费攀比,考试诚信缺失,男女交往不当,有的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大动干戈,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择手段,为了一点苦闷纠结自寻短见……归根结底,我们课堂上的授课内容没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化解他们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这些现象都无一例外地昭示着我们德育教育的失败与欠缺。

2.3考核制度的单一造成了德育教育的流于形式多年来,我国自上而下评判学生优劣的标准基本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优秀与否取决于分数,人才选拔取决于考试,就连学生的思想品德也被量化为分数,分数成了我们运作一切的指挥棒,是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截止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许多高校也没有建立对学生进行诚信、规范的配套机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记录和考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强有力的惩罚措施。确实,将所有的东西以分数的形式量化在具体评选中便于操作,但是这样势必产生另一个问题,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唯分数论”,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笔者有一次让几个学生帮助清理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室内卫生,学生居然要求我给系里出个证明,以便在考核评比中可以加分,弄得我苦笑不得。由此可见,分数的过度量化导致学生学习目的单一而明确,那就是“得分”,得分之外的东西想的很少;学校对学生的考评也更多地参照分数;长此以往,分数成了校园的通行证,甚至一些高分的学生在某些违纪方面也能获得“豁免权”。我们的教育已把“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教师和家长只注重教书,育人被推给了社会。这些观念和做法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德育的放松,久而久之都为漠视德育教育埋下了伏笔。

3高职院校加强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004年,中央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3.1与时俱进,改革教材内容和传授方式枯燥乏味的内容和千篇一律的模式是我们当今德育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空洞的说教对学生而言毫无意义,味同嚼蜡的感受和不能学以致用使人兴趣皆无。在新形势下,如何把传统教育和时代潮流进行有机的结合,是我们现在教材编写者应考虑的重中之重。教材不能紧扣时代,贴近学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化解他们对于当今社会现象种种困惑,怎能受到青睐呢;还有我们的教师不必把精力都放到讲台上,应当把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生活中,从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入手,穿插德育内容,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另外,建议取消合班大课的授课方式,改为小班授课,更容易进行分组讨论,在辩论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境界。

3.2改革德育考核模式,变单一试卷测试为多手段相互结合单一的试卷考试,测试的往往就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而不能充分证明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程度。建议变单一化笔试制度多元化测试形式,把“教书”和“育人”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增加生活中实践环节的测试。“德育的本质也是实践,缺少实践环节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践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是高职德育教育的努力方向[1]。”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可以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考核模式,适当增加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学校社团以及服务社会、做义工等方面的情况并入考核内容,做为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而使考核多元化,实现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关照。

3.3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即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2]。树人是一个长期过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和种树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让树木成才重在管理,而让学生成才则仅靠管理是不行的,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家庭出身、受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在克服自身存在的不同问题的同时,让他们真正朝着有益于社会、顺应社会时代潮流的方向成长,不仅要成为职业人,更要成为一名社会人。

3.4建立完善的社会德育考核机制,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纳入学生终身的德育诚信考核评级内容这是一个相对较为庞大的社会考核体系,目前我国对公民德育的考核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将金融信贷方面有无及时还款做为一个重要的诚信考核内容,其实这远远不够,对一个人品行素质的了解,要综合方方面面,比如学校的考试诚信如何,家庭生活是否尊老爱幼,私人借贷有无纠纷,见义勇为和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情况都可以纳入德育考核机制,以此来综合衡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也就是说,在法制领域,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上关于公民诚信体制要达到很好的统一。建立相应的立法规范,使得诚信虽然在观念上得到尊重,从而促进道德修养在现实中的明显约束力。应当让学生从学生时期就高度重视修身与养德,并看做是将来的生存之本,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黄智辉.高职德育教育时效性研究[J].科技信息.2006,(3):113

[2]谭灿灿.浅析高职德育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125

(2015-05-05收稿)(王一伊编辑)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分数育人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可怕的分数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