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之动作传神

2015-03-17 22:57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4年41期
关键词:狮吼麦秸人物描写

【经典文段】

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的,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但只要他打开书页,我很快就会凑上去。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有一次我好不容易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三家巷》,回家后一头钻到堆满麦秸草的牛棚里,正看得入迷,二哥悄悄地摸进来,一把将书抢走,说:这书有毒,我先看看,帮你批判批判!他把我的《三家巷》揣进怀里跑走了。我好恼怒!但追又追不上他,追上了也打不过他,只能在牛棚里跳着脚骂他。几天后,他将《三家巷》扔给我,说:赶快还了去,这书流氓极了!我当然不会听他的。

我怀着甜蜜的忧伤读《三家巷》,为书里那些小儿女的纯真爱情而痴迷陶醉。旧广州的水汽市声扑面而来,在耳际鼻畔缭绕。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仿佛就在眼前。当我读到区桃在沙面游行被流弹打死时,趴在麦秸草上低声抽泣起来。我心中那个难过,那种悲痛,难以用语言形容。那时我大概九岁吧?

——莫言《童年读书》

【妙处可言】

动作描写,几乎是刻画人物不可缺少的重要技巧。这种描写技巧之所以如此受人青睐,主要在于它不仅能够展示人物性情,还能巧妙地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品读上面的片段,同学们至少可以学到两种动作描写的技巧。

技巧一:紧扣个性,借动作表露心迹。熟话讲“言为心声”。其实,人物的动作也是心声的一种表露,通过人物的不同寻常的动作,来反映其内心或喜或悲、或失落或兴奋的复杂心理。当莫言找到二哥的藏书时,“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仅凭这一个“吞”字,我们就能感觉到他对书近乎痴迷的程度。又如,当他“读到区桃在沙面游行被流弹打死时”,竟然“趴在麦秸草上低声抽泣起来”,一“趴”一“泣”,将莫言嗜书如命的情感展示得淋漓尽致。

技巧二:描写细腻,借动作还原生活。人物的情感,往往通过寻常的动作加以展示。或许就是一次关爱的抚摸,不经意地拍一下肩膀,或是温暖地一次握手,便能将父母之爱、师生之情、同学之谊展示出来。如看到哥哥读书的情景时,他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先是伸长脖子,远远地看;继而溜到他的身后,二哥故意把“书页翻得飞快”,这一“伸”一“看”,一“溜”一“翻”,将作者在困难年代对书的渴望之态展示得栩栩如生。又如看到哥哥揣着书跑时,那一“追”一“跳”的情景,更是形象逼真。正是这些细腻入微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童年时代爱书如命的莫言。

【牛刀小试】

身为住宿生,总是奔走于宿舍和教室之间。一阵铃响,我们奋力冲向教室,生怕自己的名字被载入迟到的“史册”;又一阵铃响,我们又奋力冲向宿舍,希望快点逃离那“黄金屋”。但在这你追我赶的世界里,却别有一番景致!

“铃……”起床铃声响起,接着教官的狮吼如山洪暴发,天崩地裂,引起众生身体的共振。大部分学子闻之一跃而起,动作快似箭;不过还有那在起与不起之间徘徊的挣扎者,双眉紧皱,一脸无奈,他们缓挪身体,上下眼皮激战,神情痛苦,虽然身体挪到了床下,但心却还在床上躺着;而那些耳膜似铜厚者,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竟然翻身后继续与周公相约。

“快起床!”教官狮吼再起,所有人从床上弹起,徘徊挣扎者杂念全无,精神委靡者像吃了兴奋剂,沉迷美梦者像被巨石撞击般猛然惊醒。一切内务草草了事,无暇顾及窗边的小鸟,迎着初升的旭日,跨出大门,新一天的生活又开始了!

点评

传神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将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就连起床这样的小事也被作者描写得精彩万分,把多姿多彩的住宿生活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此具有生活情致的描写,得益于作者对各种描写方法的充分掌握与熟练应用。

猜你喜欢
狮吼麦秸人物描写
不陪孩子写作业 不做“狮吼”家长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泥匠的预言
与狮吼会一起有意义地活
闲话狮吼君
麦秸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温暖的麦秸垛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