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梅++杨海雄
“总理回延安了!总理回延安了!”这个声音,在1973年6月的延安城上空回荡着,四十年来也一直索绕在我的耳畔。每每想起当时接待周恩来总理的情景,无不使我热泪盈眶,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总理的音容笑貌宛若就在眼前,叫人终生难忘。
记得那是1973年6月初的一天,延安第一招待所(原延安时期延安交际宾馆)接到地委的紧急通知,有重要接待任务,要求做好接待准备工作。8号上午接到正式通知:周总理将陪同越南总理范文同到延安来参观访问。我怎么也不敢相倌,组织分配我与西安大厦的小冯同志二人专门为总理服务。为敬爱的周总理服务!我感到责任重大,暗下决心,千万不能出错,一定要周到服务。
6月的延安,久旱未雨,炎热干燥。新的一天开始了,天空中总是蔚蓝蔚蓝的,没有一丝云彩。9号一早,天气一反常态,没多大工夫,就集结了不少云彩;也没有扭三作四,摆多少架势,就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顿时延安城好像早晨苏醒过来一样,草绿了,花艳了,空气清新了,人也一个一个精神了。我不敢断然认为这是天公听到总理要回延安而激动的泪水,还是天公显现的一点点灵气。反正是9点半雨停了,10点,总理的专机顺利到达延安东关旧机场。
外宾的车队驶向了北关延安宾馆,总理一行来到了南关延安第一招待所,我们早已结队等候在门前。总理下了车,同我们一一握了手,接着由我和小冯将总理引进了当时的五院——509房间。总理一进门,看到茶几上的红枣、核桃、苹果,他先是一愣,凝视半天,似乎在回忆着过去的什么,接着健步上前,慢慢拿起一个红枣,“终于吃到延安的红枣了”,这似乎是给在场的我和小冯说话,不,这是和久别的延安人民说说家常。看得出来,总理的心情很激动!离开延安快三十年了,今天回来了,见到了亲人,又吃到了延安的大红枣,能不激动吗?
等总理稍事休息,我们马上就为他端来了饭菜。饭菜很简单,是清淡的四菜一汤。总理就在隔壁的小会议室就餐,他吃得很少。我记得很清楚的是,碗里剩下几颗米粒,总理将少许汤盛入碗中,一下喝了。看来,他是不想浪费一粒粮食呀。
下午,总理陪同外宾参加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等革命旧址。
傍晚,在招待所小餐厅,总理举行了一个小小的招待宴会,当时的地委领导许效民、土金璋分别向总理介绍了延安的工作情况。当听到延安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粮食紧缺,群众连肚子都吃不饱时,总理黯然流下了眼泪,自责到“我们没有把工作做好,让延安人民受苦了。”并提出“延安要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到时候,我一定再回来。”接着总理向地委领导一一敬了酒,勉励他们做好工作,为延安人民造福。
宴会后,总理回到509房间开始工作。从北京来的电传一份接着一份,总理的手一直在不停地写着,一直到凌晨四点,他房间的灯才熄灭。
总理的日常生活用具都是从北京带过来的:一只白色的喝水杯,瓷制的,上面印有“品茶共赏,中国制造”;一条白棉布洗脸毛巾,陈旧得快要开孔,拿起来能照见对面的人;还有一块淡黄色毛巾被,上面的软毛脱落殆尽,正中心还重重地打了拳头大的补丁……总理是中国革命的功勋,按常理,他完全有权利有资格享受享受。我们无不为他艰苦朴素的作风所感动。
第二天清晨7点,我们早已守候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总理起床来到招待所院子里,开始锻炼身体。他先是绕着院子里的花坛缓跑,然后是大步大步地不停地来回走动,双手还不停地捶胸。快要开饭了,我走上前去向总理问好。
总理亲切地问:“小同志,你贵姓?”我告诉他我叫史红梅。
总理又问:“家住哪里呀?”
我说:“子长县。”
总理的声音抬髙了点,带着—丝惊奇,说道:“瓦窑堡,好,出煤的地方。那里的群众的生活怎么样呀?”
我说:“还可以,只是一部分人生活还很贫困。”
总理抬起头,向远处望去。
这时,总理的秘书,还有李生伟同志走了过来,我们就这样一边聊了起来,一边准备开饭。总理照样还在小会议室里进餐,照样还是简单的四菜一汤。大约8点半的样子,总理出发陪同外宾去宝塔山参观。中午在延安宾馆与外宾一起就餐。
总理就要回北京了,大家都争着同总理握手告别,我走上前去说:“欢迎总理再回延安!代问毛主席老人家好,让他老人家也回延安看看。”总理长时间握着我的手说:“谢谢!谢谢!”
总理的车驶出了大门。虽然总理再也没能回延安,但延安人民无时不想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