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评价,在语文课堂垂下一片绿阴

2015-03-16 10:45胡净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5年3期
关键词:周亮白骨精语文课堂

胡净

众所周知,绿色是一种健康的颜色,彰显着阳光下所有植物的勃勃生机。绿色评价以实现语文知识工具性、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学科特点为目标,一切从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在语文课堂上垂下一片绿阴,推动了课程改革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一、明确判断,投一束语文学习的阳光

评价,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从它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绿色评价的根本在其“准确”,犹如语文之根本在于读写,数学之根本在于计算一样。遗憾的是,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行进过程中,我们对传统课堂的“灰色评价”矫枉过正,“你真棒”“太好了”之类的语言评价过于泛滥,或使得学生在虚假的满足中迷失航向、过分膨胀,或削弱了尊重、赏识的功能与魅力,背离了课程改革绿色评价的初衷。绿色评价首先要给学生以明确的判断,当学生的思路出现了偏差,我们就一定要指出他的错误,使其全面地认识自我,知耻而后勇;当学生的想象非常独特、新颖的时候,我们也还要毫不吝啬赞美与鼓掌。

笔者对一名学生的习作《爬山看日出》中“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该出发的时候了”一句话提出了批评。“老师,我看很多作文书中都是这样写的呀,有什么不对呢?”学生表示十分不解。“你喜欢爬山看日出吗?”我循循善诱。“喜欢呀,这是我盼望已久的,我都等不及了!”学生解释说。“你都等不及了,怎么还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一语中的,指出学生们写作时随意模仿的通病……

学生们在后来的作文过程中便多了几分谨慎,开始抒写真实的心理感受与情感,不再轻易地人云亦云。可以说,评价中给学生以明确判断,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照亮了语文学习的方向。

二、真诚关注,掘一股语文学习的清泉

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赏识、激励性评价,笔者以为不仅仅体现在语言层面,更多地应该体现在心灵、精神的真诚关注。传统语文课堂中一味地批评、嘲讽固然不可取,但言不由衷、泛滥成灾、千篇一律、哗众取宠式的赞美也不会在孩子们的心田生根发芽,不能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每名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教师评价应当着眼于每名学生的实际学情,真诚地给予鼓励,或许没有一句表扬,一声鼓掌,但只要教师的真诚渗入了每一个课堂细节,都会掘一股语文学习的清泉,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空恣意流淌。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一课时,班里有名的“双差生”周亮难得地举手朗读了课文,并且读得流畅、深情,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周亮的父母离婚了,他随父亲生活,可能是困于对妈妈的思念,他在学校的表现愈来愈差,成绩也每况愈下。我对自己平时对周亮的疏忽与冷淡感到深深地愧疚,揽他入怀,送上真诚的掌声,告诉他妈妈一直在关注着他,只要他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就是对妈妈最好的报答。

随后,我经常和周亮的妈妈联系,交流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把妈妈的祝福、希望融入到了周亮习作练习的评语当中,让原本叛逆、冷漠的周亮变得热情、好学,达到了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或许,这才是绿色评价的真正内涵。

三、有效引导,开一扇语文学习的天窗

课程标准指出,课堂评价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判断是非,更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给予倾向性意见。当前,在“尊重学生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的学习环境中,兼以网络“愤青”思想的影响,许多小学生都会无意冒出“惊人之语”。为此,我们在课堂评价中应加强有效引导,为学生推开一扇语文学习天窗,带领他们走出“愤世嫉俗、灰暗阴冷、强词夺理”的思想误区,形成积极、阳光、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讲授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一个“说说你最崇拜的人物”交流环节,一名学生谈到了白骨精,说她为了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一而再,再而三地想办法接近唐僧,值得学习。当我还在为这名学生离奇的思想暗自惊讶时,教室里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了他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的想法。短暂的沉思之后,我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告诉学生,锲而不舍的态度与做法无可厚非,值得赞赏,但我们要看你是基于什么目的,如果你是建立在伤害、私欲的基础上,就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愈滑愈远,终会获得一个白骨精般不可挽回的结局。最后,虽然孩子们频频点头,但我还是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一种沉重。

总之,绿色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促进学生人文品行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弥漫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是“以人为本”课程改革有力的助推器。这方面,我们才刚刚在路上,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亮白骨精语文课堂
独孤求知者周亮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