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刘亚辉 王伟
摘要:针对《VB程序设计》课程现有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为了改善VB 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VB课程进行建设与实践。阐述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验内容与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考试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的具体措施。实践表明,通过课程建设实践,学生获取教学资源以及师生交流的途径增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VB程序设计;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1-0085-03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LI Gui-zhi,LIU Ya-hui,WANG Wei
(Computer Center, 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unreasonabl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VB programm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VB programming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e construct the course of VB programm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specific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textbook, examination modes and teaching staff.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ways of accessing teaching resources for students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crease. It arouses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for learning, promotes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great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s the teaching goal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Key word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ans; examination mode;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construction
1 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遍及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仅限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 VB)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特点。因此,各高校把VB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由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薄弱,导致学生认为这门课难学、难懂,另外,有些学生认为这门课跟所学专业无关,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推陈出新,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改善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进行课程建设。作者根据学校自身办学条件,科学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VB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工作。该文结合这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情况,对课程建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了介绍。实践表明,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VB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VB课程的课堂教学按照知识点讲解、举例说明、分析总结这一模式来组织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能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但因知识枯燥,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并记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枯燥、难学、没有用”是非計算机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描述[1-2]。
2) 教材针对性不强。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传统的VB程序设计教材按照给出语法、解释语法规则、举例说明的顺序结构组成,学生首先遇到的是枯燥、难学、的语句结构和语法知识,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考核方式不合理。在课程结束时采用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一般采用笔试闭卷形式。在这种考试方式下,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发挥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学生也无法根据考核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考试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无从体现。这种考核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不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仅凭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考核结果,导致学生为考试而学习,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性,也有悖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
4) 教学缺少交流平台。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交流的平台,交流较少,尤其是课堂外进行的交流更少。再加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很难适应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门课程教学效果。
3 课程建设内容与实践
在建设这门课程时,围绕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验内容与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考试方式以及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进行建设[3-5]。
3.1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在VB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效果。在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时,从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难度、循序渐进性、综合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基本原则。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VB课程的课堂教学按照知识点讲解、举例说明、分析总结这一模式来组织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能较好地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但因知识枯燥,学生被动地进行听讲并记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所以在VB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设计,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融入具体的案例中,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VB程序设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可视化界面设计将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展现在大屏幕上,如调色板、计算器、QQ密码登录界面、滚动字幕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原本枯燥、难懂的教学讲解变得生动、直观;然后分析实现案例的思路和用到的相关知识点,使得知识的讲解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最后启发学生对案例进一步讨论、归纳、完善和扩展,不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模仿案例程序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编写程序的技巧。
3.2 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设计
实践教学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验内容方面,与教学同步的基本实验挑选一些简单、有趣且实用的实验项目给学生做,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计算器”、“猜数游戏”、“简易记事本”等,这些实验内容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在学期末,还增加了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只给出实验内容及要求,由学生自己分析和设计并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提示,不要直接给出答案,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可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组,组长负责制,组织成员参与讨论,共同制定方案,并分配任务,最后组织成员完成答辩。通过分组教学提高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教学手段建设
理论课教学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使讲授内容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传统的板书方式适合详细讲解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算法和知识点。 另外,建立了VB课程教学网站,VB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如教学大刚、课件、实验内容等全部上网,学生可在网上获取课程的全部信息,并通过网站进行自主学习。网站还建立了师生论坛,实现学生在线答疑,增加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VB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改善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3.4 教材建设
传统的VB程序设计教材按照知识点讲解、举例说明、分析总结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导致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难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针对这些问题,编写了适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程以及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本套教材有如下特色:
1)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材以案例驱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内容,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点讲解变得生动、直观。借助形象的案例来讲解新知识,符合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 新颖的结构设计。内容组织结构新颖,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每章都由一些案例和拓展案例组成,每个案例都由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设计和相关知识四部分组成;拓展案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拓展应用。在每章开始部分提供了知识结构图,总结了本章案例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方便学生学习查阅。
3) 精巧的案例设计。在选取和设计教学案例时,从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难度、循序渐进性、综合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达到知识的快速掌握和能力的快速培養,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书致力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
3.5 改革考试方式
针对现有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在VB课程中实施多元化、过程化考试模式。以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的作用。VB课程采用课堂随机提问、上机实践、阶段考试、期末考试有效结合,学生全程参与教学的考试模式。课程成绩=平时成绩(10分)+上机实践(30分)+阶段考试(30分)+期末考试(30分)。
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成绩。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抓住每次课的教学重点,由学生主动作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 上机实践。VB课程需要上机进行实践操作,每次实验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布置基本实验任务,此外,还要结合已学习知识布置有一定难度、综合性实验任务,在成绩评定时给予较大的权值。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时还要安排综合实验,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阶段考试。VB课程已经建立的课程考试系统具有组卷、评阅、题库管理功能,使得过程化考核能够得以实施。在组卷功能上可按课程的阶段(模块)组卷,也可按照设定的难度系数组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试卷的难度系数,考试成绩与难度系数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多次申请考试,如果学生对某一阶段考试成绩不满意,可再次申请参加考试。为了公平合理地计算考试成绩,可根据考试次数设定不同的权重。
课程讲授与阶段考试可以同步进行。完成某一阶段教学内容后,利用课程考试题库系统进行阶段上机考试。教师根据考核情况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以便改进后续的教学,充分发挥了考试的反馈作用。
4) 期末考试。类似传统的期末考试,针对全部教学内容的综合考试,与阶段考试一样采用课程考试系统,并讲试卷分成不同的难度等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另外,对第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可以申请再次参加考试。
3.6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水平是课程建设能够顺利实施的保障。VB课程教学团队现有副高职称3人,讲师2人,实验师3人。由副教授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主讲教师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由教学经验丰富、学风严谨、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传授教学经验,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教学研讨会议,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其他院校参加各种学习班进行深造,将外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另外,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方便教师之间共同研究教学方法以及交流授课经验,取长补短,以保障教学质量。目前,本门课程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学团队,为本门课的教学以及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人力资源保障。
4 结论
通过课程建设实践,学生获取教学资源以及师生交流的途径增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吸收新的成果,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赣浪. 《VB 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5): 100-101.
[2] 刘必雄,陈琼.应用型本科非计算机专业Visual Basic课程教學改革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27(4):66-70.
[3] 曾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VB精品课程建设[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65-66.
[4] 孙娜.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6):74-75.
[5] 张亚丽,曲明贵,杨庆祥,张超.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改革之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4):58-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