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最具创造精神,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他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现实人生,时刻提醒后人,回望历史,感悟人性。贾平凹的创作经历了单纯入世、复杂处世、单纯“出世”三个阶段。本文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贾平凹作品中包含着一个女性人物形象谱系,其笔下的女性具有美丽、温婉、品性高洁等共同特征,并凸显了其强烈的自我意识。笔者从爱情、生命力、权利三个方面,对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研究。
关键词:贾平凹;女性;自我意识
贾平凹站在男性的角度,通过观察、联想塑造出各种女性形象:传统文化中的女神、山野女子、都市女性、在城市乡村之间穿梭的女性、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她们拥有超强的自我意识,她们在追逐爱情、权利的道路上奋力挣扎,她们以实际行动抗争中国传统制度,并勇于承担责任。贾平凹笔下的女性群体,将自我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触动着万千读者的神经。
一、勇敢、自由的恋爱
在创作过程中,贾平凹把“拯救苦难唯一的是爱情,不管它的结局如何”作为一种文学观。在其作品中对这种文学观进行了完美的诠释。不论是艰难困苦的山村,还是时代变迁的都市,贾平凹刻画出了一个个真真切切、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其中《天狗》、《鸡窝洼人家》、《高老庄》等作品,都细致描绘了女性对追求爱情的勇敢、坚毅。
贾平凹塑造了很多善良且有牺牲精神的农村女性形象,她们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饱受着非人婚姻带来的折磨,她们把追求爱情作为自我安慰、摆脱困境的最佳救赎方式。在贾平凹的小说《远山野情》中,女主人公白香受生存环境所迫与生产队队长之间存在着男女私情,饱受煎熬,她不能接受自己的“污点”。但在认识吴三大并与之产生情愫之后,在心灵上得到了解脱,朝着积极向上的状态发展。白香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不断与中国传统社会制度斗争,不再为金钱、世俗压力所困。白香在与吴三大交往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被人尊敬的美好感受,让她有勇气面对爱情并奋不顾身的与吴三大私奔。
虽然贾平凹作品涉及到很多偷情、乱伦等丑陋的社会现象,但是作者主要还是为了颂扬人性的真善美。爱情可以给正在遭受痛苦的女性强大的力量[1]。例如,《鸡窝洼人家》,因为思想观念存在差异,烟峰要和回回离婚。为此,烟峰被回回和全村人辱骂。在那个时代,他们认为一个女人提出离婚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另外,烟峰结婚多年都没怀孕,受全村人歧视。烟峰喜欢听禾禾讲大山以外的事情,并向往着走出大山。经历多重磨难,烟峰与禾禾走在了一起,成为了有相同生活观念的夫妻,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时代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追求自由爱情的广阔空间。贾平凹笔下描述的女性都是痴心不改、从一而终的,致使作品表现出男性对女性的意淫,这与很多人的爱情观不同。
二、生命力本质的彰显
每个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性欲也是如此。因此,贾平凹认为,要对性欲做好正确的引导。不能如朱熹般“存天理,灭人欲”,也不能过度放纵,要把握合理的度[2]。古代提倡三妻四妾,蔑视女性权利,把女性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妻子贞洁与否,关系到一个男人的子嗣是否纯正。在男女之事方面,女人处于被道德压抑的一方,缺少话语权。例如,《浮躁》中的小水,其原本与英英娘关系非常要好,并因英英娘守寡承担起照顾瘫痪卧床的嫂子,对其持以尊敬的态度。可在发现英英娘与田中正存在奸情之后,就与其断了联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很多女性在道德方面具有高度的纯洁感。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及文化教育,导致女性的生活在无形中被伦理道德捆绑。
笔者认为,虽然贾平凹是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的,但实际上揭示了女性在性欲方面的强烈渴望、意识。《废都》及其他前期的作品,贾平凹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不仅体现了女性的真善美,而且展现了女性的原始“性”生命力[3]。另外,《黑氏》将“爱”与“欲”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的甚是到位。贾平凹在人性的高度,对红尘中的男女进行评价,不仅仅存在谴责的层面,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人类意识、本能的强大潜力。
结语
总之,女性强烈的自我意识在贾平凹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贾平凹大都以描写人物心理的方式体现人物性格特点,以适宜的角度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以象征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内在张力。文学界对于贾平凹作品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投入到此研究中来,为深化两性认识,寻求两性解放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萍阁.论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J].作家,2012,04:5-6.
[2]蒋正治,王昉.〈秦腔〉:一曲传统文化没落的挽歌[J].商洛学院学报,2009,05:8-12.
[3]蒋正治,唐妹.试论贾平凹对〈红楼梦〉之接受[J].商洛学院学报,2008,04:19-22.
[4]蒋正治,贾三强.论贾平凹文学创作对老庄美学思想的接受[J].求索,2012,06:54-56.
[5]周倩倩.賈平凹笔下的女性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12.
项目基金:商洛市科技计划项目、商洛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专项(sk2014-01-29)。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