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及发展

2015-03-16 10:40:19项丽霞王薛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

项丽霞 王薛

摘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强大创新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提高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从阐述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入手,分析了组建该平台的现实意义;以河北省民办高校为例,列举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最后,给出了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建的思路,以期为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组建及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7-0087-02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大学生肩负创新使命,是主力军。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大创新能力并形成创新成果,是摆在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等面前重要、迫切的任务与课题。

l 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

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是指以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政府、高校、社会、用人单位等共同助力,由科技创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智力资源等共同构成的系统。

2 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现实意义

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十分重要,对国家发展、社会发展、高校发展、自我发展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 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世界大国间的竞争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拼武力、拼人海,而是拼技术和拼人力,而且还是高精尖技术和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及早谋划、通盘考虑。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新技术的孵化器,是创新人才的摇篮,担负着振兴中华、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希望和使命。

2.2 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类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远古时代,发展到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直至信息时代。每一个时代的跨越,创新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实现创新所需的因素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创新环境等。其中最活跃的、起推动作用的、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是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高校。社会也应承担起为创新人才构建创新环境,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责任。

2.3 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高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学术交流和科研创新的圣地。高校尤其是公办高校、重点高校等,聚集了大量的国家财政资金、技术、智力资源,必然地承担了创新的义务和责任,是我国创新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次,由于多年来高校、科研机构、用人单位在各自体系内运行,协作与沟通较少。这导致高校作为人才从学生到职场人士角色过渡的桥梁,并不坚固,存在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与实践脱节、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等问题。组建并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迫在眉睫。

再次,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及继承家业、出国留学等个人发展方式的多元化,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考虑到前些年因扩招而兴建的硬件设施不能闲置,高校招生人数不能大幅减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间竞争的加剧。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完善人才能力结构、给予人才充分的发展空间、丰富校园文化等,成为高校增强竞争力的发力点。

2.4 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途径

首先,迫于升学的压力,大学生们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接受的教育都是填鸭式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易被权威禁锢,缺少开展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发展的机遇和舞台。进人大学,除了准备考研的学生之外,其他大学生没有了升学压力,可以积极投身创业竞赛等科技创新平台系列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其次,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的组建和发展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个考验。继承不易,创新更为不易。实现创新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即: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市场机遇及发展方向)、锲而不舍的意志力、各种资源的获取能力(如:人脉资源、财务资源)等。客观的说,对于创新,大学生还稍显稚嫩。但即使创新失败,他们也能积累经验和吸取教训。

再次,通过创新,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继续拓展思维、开展创新的积极性。

3 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

3.1 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总体情况

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活力,创新成果少,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不容乐观。

河北省虽环渤海、环京津,但自然资源匮乏,海岸线短,不具备东部沿海地区那样的区位发展优势,经济发展居全国落后水平,自然地也就缺乏创新的动力与支持。

另一方面,经济不发达,教育事业发展也相应落后。河北省的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晚,生源质量不高。这是因为优质生源更愿意到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求学并就业。

3.2 河北省民办高校科技创新支持乏力

民办高校自力更生,没有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收入完全依赖学费、住宿费等,收入来源单一,总量少。民办高校由于建校晚,大多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建设商业设施以拓展收入渠道不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支出多而杂。例如,国办高校的土地是国家无偿划拨的,而民办高校不得不白行购买土地。而且,商业银行考虑到民办高校无财政资金支持,是不予发放贷款的。这些因素都导致民办高校对开展创新缺乏财力。

民办高校即使有了节余,也是用于长远发展(如:升本)和创始人积累个人财富。个别学校教职工的工资甚至还会被延迟发放。创新尤其是针对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资金量大、所需软硬件资源多,投人大、见效慢,因而民办高校主观上几乎没有热情。

3.3 教师有心无力

河北省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待遇偏低,几乎只相当于国办高校教师的二分之一,非货币性薪酬几乎没有,甚至还会出现工资被延迟发放的现象,即:暑假的工资直到9月才发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业大赛等,没有任何报酬。相反,还要占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放弃休息和娱乐。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因而绝大部分为青年教师,个人财富少,家庭负担重,再加上以上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都导致教师们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不被尊重,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这类日常教学外的活动,缺乏热情。

民办高校教师每周至少20节课,甚至同时要讲2—3门课,涉及不同年级,理论课和实训课都有,劳动强度太大。

不少民办高校为了加快科研方面的发展速度,对教师提出了科研方面的要求。有的要求教学名师、骨干教师等,每学年至少发表1-2篇学术论文,参研至少1项科研课题;有的要求教师将科研成果体现在绩效考核中,并与工资待遇进行挂钩。此外,教师还要面临评职称。压力较大。

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离不开专业人员的指导。最好是由相关行业的专家、技术工人等进行指导。大部分教师刚毕业就走上了讲台,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广大民办高校缺乏行业背景;企业更愿与国办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受生源质量所限,广大毕业生从事的是社会底层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期待校友牵线搭桥,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是不太现实的。

3.4 软硬件资源匮乏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需要较多的硬件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场地。可以是实训室或创业大厅。还需要配套设施,如办公家具、电脑、图书资料。这些资源都必须凭借雄厚的财力才能获取。

软件资源包括规章制度、指导教师及其他专业人员薪酬待遇、学生奖励措施、创新教育课程建设等。目前,在这一方面,河北省民办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

4 河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组建思路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组建的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并少走弯路,必须明确思路。

4.1 因地制宜、因生制宜

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在组建科技创新平台时,不需羡慕其他院校尤其是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骄人成绩的国办高校。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校史短、人脉弱、生源差的“短板”,更要认识到自身内部运行机制灵活、财务自主、教师队伍年轻且服从性强、学生偏爱实操等“长板”。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为避开与本一、本二甚至“海归”的正面竞争,河北省民办高校可帮助学生实现“差异化”就业,即:组建适合自身实力和学生素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帮助学生开拓创新思维,提高动手实操能力。

4.2 不宜贪大、贪多

河北省民办高校组建科技创新平台时,尤其是起步阶段,不宜贪大、贪多,应充分考虑自身实力。可以先选择特色专业、偏理工科的专业进行试点,然后再推广经验,逐步扩大实施。

4.3 充分尊重“人”

在组建和发展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要充分尊重“人”。否则会损伤师生及其他人员的积极性,科技创新平台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具体来说,首先,要充分尊重指导教师。民办高校尤其是河北省的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待遇极低,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属落后水平,只相当于国办高校教师的一半,甚至7、8月份的工资拖延到9月份才发放。指导毕业论文、撰写“升本”、“评估”材料等等,不但没有任何报酬,教师甚至还需倒贴电脑损耗、电费、手机话费、资料费等。教师们工作压力大,每周课时都在20节以上。作为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这是教学之外的工作,必须充分落实配套的薪酬政策。其次,要尊重学生。对于那些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平台活动,在“挑战杯”、“ERP沙盘大赛”等重大比赛中获得成绩的学生,要给予名誉奖励、物质奖励,或在评选奖学金时给予加分奖励,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

猜你喜欢
组建民办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民办院校非专业合唱团的组建及常规训练
浅谈服务创新与团队建设
学校合唱队的组建和意义浅析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1:19:23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