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晏公信仰

2015-03-16 06:58胡梦飞
关键词:水神庙宇运河

胡梦飞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山东聊城252059)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晏公信仰

胡梦飞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山东聊城252059)

水神信仰作为古老的自然崇拜形式,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晏公原为江西地方性水神,明朝初年,晏公信仰逐渐由江西扩展到全国。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是晏公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漕粮运输和水上航行的现实需要是导致晏公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漕军、船工、水手则是信仰晏公的主要群体。晏公信仰呈现出信仰群体特定性、信仰区域差异性、信仰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对明清国家漕粮运输活动、沿岸民众社会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明清;运河区域;漕运;晏公信仰

晏公,名戌仔,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原为江西地方性水神,由于各种原因,明清时期晏公信仰逐渐由江西扩展到全国。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是晏公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但因晏公的影响力远不及金龙四大王和天妃,故学界研究晏公信仰的成果尚不太多①近年来研究晏公信仰的成果主要有饶琴《鄱阳湖区晏公信仰研究——以鄱阳县管驿前晏公庙为个案》(中山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唐庆红,张玉莲《明清江西萧公、晏公信仰入黔考》(《宗教学研究》,2013年第4期)、宋希芝《水神晏公崇信考论》(《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1期)等论文,尚无学者对运河区域晏公信仰进行专门研究。。随着大运河成功申遗,晏公信仰及其庙宇作为运河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相关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依据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在论述明清运河区域晏公庙宇地域分布情况的同时,分析晏公信仰的主要特征,探讨其对明清国家漕粮运输活动及沿岸社会的影响。

一、晏公信仰的形成及传播

晏公究竟是谁,后世最盛行的有两种说法:一说其为宋代江西抚州人,姓晏,名敦复;一说其为元初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姓晏,名戌仔。其中以后一种说法较为流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晏公的生平事迹:“公姓晏,名戌仔,江西临江府人也。浓眉虬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恶如探汤。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无知乎?’其为人敬惮如此。大元初以人才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从人敛具一如礼。未抵家,里人先见其扬驺导于旷野之间,衣冠如故,咸重称之。月余以死至,且骇且愕,语见之日,即其死之日也。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河湖海,凡遇风波汹涌,商贾叩投所见,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风恬浪静,所谋顺遂也。皇明洪武初诏封显应平浪侯。”[1]88明人王士性在其《广志绎》中记载:“江湖社伯到处有祀萧公、晏公者,其神皆生于江右。……晏公名戍仔,亦临江府之清江镇人也,浓眉、虬髯,面如黑漆,生而疾恶太甚,元初以人材应选,入为文锦局堂长,因疾归,登舟遂奄然而逝,乡人先见其驺从归,一月讣至,开棺无所有,立庙祀之。亦云本朝封平浪侯。”[2]86

地方志中也有众多关于晏公生平事迹的记载。《古今图书集成·常州府祠庙考》详细记载了晏公的生平及其由人到神的过程:“公姓晏,名戌仔,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生平嫉恶如探汤,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无知乎?’其为人敬惮如此。元初以人才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奄然而逝。未抵家,有人先见其鸣驺导于野,衣冠如故,月余讣

至,咸惊愕,启棺视之,一无所有,其见之日,即其死之日也。父老知其为神,因立庙祀之,尤显于江河湖海。凡遇风波汹涌,商贾祈愿,即得安稳,明洪武初,诏封显应平浪侯。”[3]14185道光《重修仪征县志》同样做了记载:“公名戌仔,临江府清溪(江)镇人,浓眉虬髯,面如漆,嫉恶如仇,人多敬惮。元初以人材官文锦局堂长,因疾归,登舟而卒,柩未返里,人先见其衣冠仪从如生时,月余乃至,盖见之时即死之日也。启棺则以尸解,父老神之,为立庙,明封平浪侯,以灵显江湖云。”[4]244

明清文人笔记中也有关于晏公的史料。明人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二“封晏公”条记载:“国初,江岸常崩,盖猪婆龙于下搜抉故也。以其与国同音,嫁祸于鼋;朝廷又以与元同音,下旨令捕尽,而岸崩如故。有老渔翁过曰:‘当以炙猪为饵以钓之。’钓之而力不能起,老渔他日又曰:‘四足爬土石为力,尔当以瓮通其底,贯钓缗而下之,瓮罩其项,必用前二足推拒,从而并力掣之,则足浮而起矣。’已而果然。众曰:‘此鼍也。’老渔曰:‘鼍之大者能食人,即世之所谓猪婆龙。汝等可告于天,江岸可成也。’众问姓名,曰:晏姓。倏尔不见。后岸成,太祖悟曰:‘昔救我于覆舟,云为晏公。’遂封其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有司祀之。”[5]105

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也记载:“时毗陵为张士诚之将所据,徐达屡战不利。太祖亲率冯胜等十人往援,扮为商贾,顷流而下。江风大作,舟将覆,太祖惶惧乞神,忽见红袍者挽舟至沙上。太祖曰:‘救我者谁也?’默闻曰:‘晏公也!’及定天下后,江岸当崩,有猪婆龙在其下,迄不可筑。有老渔教炙猪为饵以钓之,瓮贯缗而下,瓮罩其项,其物二足,推拒不能爬于上,遂钓而出,岸乃可成。众问老渔姓名,曰:‘姓晏。’倏不见。明祖闻之,悟曰:‘盖即昔救我于覆舟者也!’乃封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有司祀之。”[6]774在这两则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晏公曾在明初鄱阳湖大战中搭救朱元璋,并传授江岸民众捕杀猪婆龙的方法,故得到朱元璋的册封,命有司祭祀,因而逐渐盛行。

纵观史料中有关晏公的记载,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晏公的主要生平。晏公姓晏,名戌仔,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元初以人材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死后为神,由于曾在明初鄱阳湖大战中搭救朱元璋,并传授江岸民众捕杀猪婆龙的方法,多次显灵于江湖,故得到朱元璋的册封,命有司祭祀,因而逐渐盛行。有关晏公的事迹带有明显的神话色彩,笔者查阅《明史》《明太祖实录》《大明会典》等史料,并无朱元璋鄱阳湖落水及册封晏公为平浪侯的记载,故有关朱元璋册封晏公的事迹当为后人附会之词。晏公是否确有其人,学界仍然存在争议。“晏公作为一个人物其存在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作为神灵有被需要的价值和被神化的过程。”[7]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有关晏公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元代,而其庙宇则多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可以肯定的是,元代是晏公信仰的形成时期,明代尤其是明朝初年,是其信仰最为盛行的时期。

二、晏公庙宇的地域分布

明清时期运河的流经在促进沿岸城镇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沿岸地区的民间信仰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晏公信仰之所以能够由南方传播到北方,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距离的漕粮运输是导致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晏公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在明清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运河沿岸各州县地方官员和普通民众修建了众多专门崇敬和祭祀晏公的庙宇。表1是笔者依据地方志等史料对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晏公信仰的地域分布情况所做的简单统计。

表1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晏公庙分布情况表

续表1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晏公庙分布情况表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共有晏公庙宇二十余处,运河沿线各州县几乎都有分布。明代是晏公信仰极为盛行的时期,故晏公庙宇建立的时间多在明代。由于晏公具有保障水上航运安全的职能,故庙宇的建立者多为漕运官兵、船工、水手等群体。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除晏公外,还有金龙四大王、张将军等众多水神,这些水神往往也有护佑漕运的职能。职能相同的神灵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明代前期是晏公信仰最为盛行的时期,随着金龙四大王、黄大王、朱大王、栗大王等众多水神的出现,清代晏公信仰明显呈现衰落之势。

三、晏公信仰的特点及影响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明清时期运河沿线区域的晏公信仰呈现出信仰群体特定性、信仰区域差异性以及信仰目的功利性等特点。对明清国家、沿岸民众社会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晏公信仰的主要特点

1.信仰群体的特定性

虽然普通民众也信仰晏公,但因晏公为水上航运保护神,故信仰晏公的主要是长年从事漕粮运输的漕军以及船工、水手等社会群体。此外,由于晏公原为江西地方性水神,运河沿岸的江西商人也是信仰晏公的重要群体。民国《杭州府志》记载:晏公庙“在武林门北夹城巷崇果寺内,(后)周显德二年,吴越王建,旧名罗汉院,宋治平中,改额崇果。明洪武初,改奉晏公,相传为水神,故军营、漕运之所往往立庙”[8]343。民国《镇洋县志》记载:太仓州镇洋县晏公堂“在朝阳门内之西,晏公不传名氏,元时护漕,封平浪侯,漕运官军立祠祈赛”[9]14。

2.信仰区域的差异性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的晏公信仰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由于晏公本为江西地方性水神,最先在江南地区开始传播,其在运河区域传播的路线也主要是由南向北,故越往南晏公信仰越盛行,确立的时间越早。通过地方志等史料,我们也可以看出,运河南段的江浙地区是晏公信仰最为盛行的区域,晏公庙宇的数量也最多,而山东段运河以北地区庙宇数量相对较少,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

3.信仰目的的功利性

中国古代社会的民间信仰是俗神信仰,世俗性和功利性色彩浓厚。相对于宗教所倡导的来世的幸福,中国人更多关注的是现世的利益。运河沿线区域的漕运官员、漕军、船工、水手、渔民、普通民众等群体之所以信仰晏公,多是祈望其能显灵于江湖,保佑漕运畅通、风平浪静、水患平息。《古今图书集成·杭州府祠庙考》记载:杭州府晏公庙“在府城武林门北夹城巷内,祀元晏戌仔。……(洪武)二十三年,浙江都指挥储杰以督漕获庇,乃捐俸建为今祠”[3]16195。《古今图书集成·常州府祠庙考》记载:“白云渡向苦沉溺,里人建祠祀之,而波涛顿息。”[3]14185

(二)晏公信仰的社会影响

晏公作为水神,职掌江海波涛之事,具有护佑航运的神职,故航行于运河之上的漕军、运丁以及船工、水手多至庙中祈神保佑。随着晏公信仰的扩展,晏公逐渐和运河沿线区域金龙四大王、萧公等水神相互整合,呈现出合祀和并祀的趋势。众多水神庙宇中加入晏公神像,形成了以护佑漕运为职能的神灵体系。沙湾感应祠“在沙湾,祀大河之神,景泰间勅建,仍加封朝宗顺正惠通显灵广济大河之神,其左祀护国金龙四大王及平浪侯晏公、英佑侯萧公,以春秋二仲及起运、运毕凡四祭,北河郎中主之。”[10]711张秋显惠庙“在张秋城北,祀真武及东岳、文昌三神像。弘治间,勅建东西两庑,祀龙王五及晏公、萧公、

耿公三神像,岁时致祭,与沙湾同。”[10]711道光《济宁直隶州志》记载济宁河神总祠“在东小门外运河岸上南池右,康熙六年总河杨茂勋建,题请敕封。庙内中祀为金龙大王,像左有英猷侯萧公,像右为顺天王晏公像,并敕封,又有灵佑襄济黄大王牌新设。今祠中又有朱大王像,敕封朱大王镇东侯,杨四将军镇西侯,九龙将军镇南侯,张将军镇北侯及柳将军神位。”[11]240

晏公信仰的流行对沿岸民众生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地处苏州东南水路咽喉要道的周庄晏公庙香火极为繁盛。清人章腾龙在其《贞丰拟乘》中收录了一篇名为《祷祀水神晏公庙疏》的文章,为清代乾隆年间邑人徐钥所作,是晏公崇拜仅见的一篇祷文。祷文论述了一个尚未取得功名的书生,对晏公神明的歌颂,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晏公的无限感恩和崇敬之情[12]383。此外,晏公信仰的盛行对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题材,从众多小说、戏曲中我们可以发现受晏公影响的痕迹。清人李渔《连城璧》、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词话》、长篇小说《野叟曝言》、昆剧《比目鱼》中都有对晏公或晏公庙的记载和描述。

四、结语

晏公信仰形成于元代,原为江西地方性水神。明朝初年,漕运极为繁忙,此时内河航运尚未出现全国性的航运保护神,晏公信仰的出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漕军、运丁和沿岸民众水上航行的祭祀需求,这也是其由江西逐渐扩展到全国的主要原因。运河沿线区域是除江西以外,晏公信仰最为盛行的区域。有明一代,尤其是明朝初年,是晏公信仰最为盛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晏公庙宇也最多。当官方崇祀的金龙四大王等水神出现后,由于神职相同,再加上官方的推崇,金龙四大王逐渐替代晏公的角色,晏公信仰迅速走向衰落。清代单独祭祀晏公的庙宇已不多见,晏公更多扮演的是陪祀、从祀的角色。透过晏公信仰的盛衰历程,也从侧面折射出官方力量在民间信仰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佚名.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外2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王士性.广志绎[M].吕景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1.

[3]陈梦雷,蒋廷锡,等.古今图书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王检心,等.道光重修仪征县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5]郎瑛.七修类稿[M].上海:广益书局,1936.

[6]赵翼.陔余丛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7]吴欣.明清山东运河区域“水神”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3(9):111.

[8]陈璚,修.王棻,纂.民国杭州府志[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

[9]王祖畬.民国镇洋县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10]谢肇淛.北河纪[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徐宗干,修.许瀚,纂.道光济宁直隶州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12]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研究(第19辑)[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杨华轲)

The YanGong’s Religion along the Region of the Beijing to Hangzhou Grand Cana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 Mengfei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anal,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

As the oldest form of nature worship,the water go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China’s ancient folk belief. YanGong is original local water god of Jiangxi province,the YanGong’s religion gradually extended the Jiangxi province to the whole country in the Ming Dynasty.The region along the Grand Canal is the commanding area of the YanGong’s religio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reality need of the water transport and water sailing is to be the main cause of the prevalence of the YanGong’s religion. The army of water transport,boatmen,sailors is the main faith groups of YanGong’s religion.The YanGong’s religion shows the features of specific group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utilitarian purpose.have had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water transport activiti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social life of the people along the Canal and Creation of Literatur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canal region;water transport;YanGong’s religion

K29

A

1008—4444(2015)05—0011—04

2015-08-01

胡梦飞(1985—),男,山东临沂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讲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明清史和运河文化史。

猜你喜欢
水神庙宇运河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探讨《聊斋志异》中的水神信仰
如泰运河谣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
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