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怀梅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多元智能理论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研究
金怀梅
(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多元化、个性化的人才。个性化教学是现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主题。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个体差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与个性化教学理念相统一。文章通过对二者的整合研究探讨适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模式,旨在改善当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不佳的现状。
多元智能理论;个性化教学;民办高校;大学英语
当前,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队伍中一支非常庞大的力量,然而大多数民办高校在教学与管理方面并未考虑自身及其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只是照搬公立高校的教学模式。作为民办高校一门基础性学科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规定:“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27《要求》中强调的个性化学习理念在教学目标确立、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等诸多方面都强调要考虑自身条件﹑学生差异等个性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原则基本一致。因此,民办高校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强调个体差异的多元智能理论自20世纪末传入我国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来国内教育界对多元智能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在不断增多,然而至今却没有学者将该理论和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研究。本研究依托所主持的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致力于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针对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以及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效果不佳的现状,探讨其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尽绵薄之力。
民办高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但也不乏一些入学总分不高而英语成绩很好的学生。较之公办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显著地参差不齐,即使在班级内部,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也很大,而且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之间,学生英语水平相差也颇大。一般来说,商学院、文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比动漫学院、工学院等学生的要好得多;而在商学院内部,国贸、会电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又要好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目前,已有部分民办高校认识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在部分院系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然而这种一定范围内的差异教学并未关注个体差异,仍然是缩小范围了的“齐一性”教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当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仍然按统一的进度,以相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传统“一刀切”模式实施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班级规模大。每班的学生人数平均在四五十人或更多,个别班级人数在60人以上,课堂不得不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一直是不厌其烦地讲授文章中的语法点、英语知识或应试技巧等,在教学过程过于侧重整体知识的输入,并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实际掌握情况,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二)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授课模式普遍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降低,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差,并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上课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神游等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功利性动机强,大多数人认为学期期末考试或是国家英语四六级顺利过关就是英语学习的终点。
(三)教材不适用。民办高校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与公办高校相同的教材,教材内容难度大,师生均感到吃力。另外,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普遍承担较多的课时量,周课时平均在15-20节不等,加上论文、科研的压力,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研读书籍和钻研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也难得有机会外出进修,教师的教学视野较片面,普遍存在唯教科书、教参是举的现象。个性化教学成为空话。
(四)评价体系不合理。英语期末试卷卷面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70%,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没有占到应有的比重。不同基础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期末试卷,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问题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投入与收益严重不成比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差,很难达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个体除了存在传统制式学校所重视的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数理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之外,还存在肢体动觉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内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等多元化的智能倾向。这八种智能同等重要,但在每个人身上体现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个体擅长与不擅长的智能各不相同[2]。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教育的启示是:教育者要注重教学对象的智能差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的个体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多元智能理论与近年来崇尚的关注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学理念是一致的,用其指导民办高校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势必能取得有效教学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双赢效果。
“如何突破传统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实现个性化和实践化,一直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的问题”[3]。多元智能理论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多元智能的教育手段可以实现培养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能根据学习者各自不同的智能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最大化地采取适合他们智能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效果将会达到最佳状态。笔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设计了一套适合民办高校开展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图(见图1)。
图1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图
(一)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标。当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忽略了个体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的水平尽管参差不齐,但都被要求按照统一模式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以致逐渐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不同智能特点和学习风格的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帮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个性化学习目标。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首先,需要通过语言技能测试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英语初始水平,并由高到低把其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次,根据《要求》中关于英语能力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阐释,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自身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并在之后的教学中细化此总目标,同时根据每章节或每次课的具体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差异化目标和教学策略。最后,制订细化目标时需考虑每个层次学生的认知负荷,并注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的教学内容。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也能得到增强,学习目标也更加明确。
(二)个性化的课堂策略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个体差异的需求。首先,教师需实施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问卷调查,了解每个个体的智能倾向和学习风格类型,以便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英语学科特点设计适合个体特点的多元化课堂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口头报告等),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学习,这是“实现教学多元化的有效途径”[4]。在多元化课堂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能得到提高,自身智能也能得到优化。其次,民办高校大班教学现状尤为突出,如何在人数众多的班级授课制下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一直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除了学界已达成共识的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外,更主要的途径是充分利用教育技术与网络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大范围内成为可能的根本前提是自主学习”[5]。建构主义表明,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一味“被传授”的过程。《要求》中也明确提倡新的教学模式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能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民办高校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普遍与学生基础相脱节,而且教材内容缺乏时代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利用广域网资源,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其提供多媒介(文本、视频、PPT、音频、网页等)的个性化学习素材,并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以及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智能英语水平和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时间和地点,完成与自身基础相适应的练习。对于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班级QQ群、微信等平台上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互动与交流。在学生对课文文化背景知识、篇章结构、重难点词汇的用法等自主学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就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以及多元化课堂模拟活动,这样能最大化地实现个别辅导。
(三)个性化的作业设计
传统“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单一、死板,脱离了学生基础和学生个性的实际情况,使得作业作为教学的巩固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得不到真正体现。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设计多元化的作业模式,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和兴趣,高效地完成作业。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和智能特点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形式不一的作业。比如:A层次的学生用所学内容的相关词汇写作文,B层次学生复述课文,C层次的学生背课文;语言智能好的学生做小组辩论、访谈、调查研究并写报告等,音乐智能好的学生学习或创作英文歌曲、参加歌唱比赛等,视觉——空间智能好的学生制作电子作品、设计英语黑板报或有关教学内容的PPT等。
(四)个性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为了衡量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6],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目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主体和方式普遍单一,缺乏合理性,仍然单纯地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且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进行终结性评价。个性化教学需要建立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英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组内和组间互评,以及参与教学评价;还可以在教学中结合个体设定的学习目标,关注其学习过程的动态发展,建立个体的电子和纸质档案袋,记录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如作文稿、调查报告、演讲的视频或音频、小组合作学习时的照片、设计的英文黑板报或电子网站等。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教师给予即时评价和鼓励。总之,个性化的评价观要求教师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关注不同水平和个性的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个性化的教
“在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探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7]。首先,教师需要树立个性化的教学观念,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要求》指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1]55其次,教师要反省并努力发展自身的智能结构,配合学生多元化的智能发展。最后,要张扬个性,形成自身个性化的教学风格[8]。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使得教育的个体针对性真正成为可能。新的教学范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知识与学习资源获得的多元化途径,但这不是降低教师的作用,而是重构教师的职能,教师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和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评价者和资源提供者等。另外,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能力。教师的作用其实是更突出、更重要了。需要强调的是,在提倡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学仍需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传授和集体化学习。例如,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普遍疑惑的问题,如个别词汇和语法点的理解和用法,教师应在课堂上统一讲解。
为了检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笔者依托所主持的教研项目开展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研究选取某民办高校2013级2个班108人作为受试对象,分成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开始前使用2012年6月的四级真题对两班进行第一次语言水平测试,分析数据得出两班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的结论。两班人数相等(均为54人),使用相同教材,即《大学体验英语》,且由同一名教师担任教学。实验班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个性化教学,控制班仍按传统模式教学。一学年后使用2012年12月的四级真题对两班学生进行第二次语言水平测试作为后测成绩,并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M指平均分,SD指标准差,df指自由度,MD指平均分之差,Sig.指双侧检验的概率。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两班后测成绩对比表(*P﹤0.01)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成绩差异非常显著(t=2.98,df=101,p=0.004 ﹤0.01)。实验结果表明,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实施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个性化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半结构式访谈中,学生也反映,新的教学模式使其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热情大大增强,学习兴趣不断提升,且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拓展。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由于人智能系统的差异性和多元性,教育内容和方法需注重个体的差异,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培养适合社会不同领域需要的人才,而这恰是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的意义所在。多元智能理论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思路。实践表明,民办高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开展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对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积极效果,符合民办高校培养“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然而,具体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时个别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有些教师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观念陈旧,并且自身信息素养能力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及研究团队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深化研究,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加德纳·霍化德.智能结构[M].沈致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26.
[3]李迟,谢小苑.大学英语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13(l):76-80.
[4]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诠释、悖离与超越[J].上海教育科研,2013(4):5-9.
[5]丁念金.当前教学中的个性化学习如何可能[J].课程教学研究,2000(4):5-9.
[6]Slavin R E. 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M].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1994:101.
[7]崔晓红.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4(4):33-35.
[8]王新,郭乃照.个性化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外语学刊,2014(4):123-127.
【责任编辑 张慧娟】
2015-01-07
安徽省高等学校重点教研项目(2013jyxm262);安徽新华学院重点教研项目(2013jy003)
金怀梅(1980—),女,安徽六安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英美文学。
H319
A
2095-7726(2015)04-00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