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纠纷与陷阱: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面临价值重构

2015-03-16 07:23右舍
通信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星厂商智能手机

本刊记者 | 右舍

专利纠纷与陷阱: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面临价值重构

本刊记者 | 右舍

日前,《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尽管目前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专利实力有了一定的增强,但产业整体竞争力依然薄弱,随着专利纠纷及专利诉讼数量显著攀升,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专利风险。与此同时,中兴Nubia向华为发出律师函称其两项专利遭侵权。这背后究竟折射出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及相关专利方面怎样的困局和挑战?

尽管目前中国智能手机发展迅猛,但在全球(包括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以往靠价格驱动攫取市场份额的增长方式正在成为阻碍中国智能手机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近期中兴和华为的专利纠纷,无疑会成为中国手机产业从价格驱动到价值驱动的催化剂。

价格驱动增长国产手机盛世之下存隐忧

近年来,随着我国手机行业迅猛壮大发展,国产手机已经开始在全球手机行业占据重要地位。据市场调研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合计达到了4.534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总量的40%,有6家中国品牌的手机挤进了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但与我国智能手机庞大出货量相比,中国手机企业的创收表现却是大相径庭。原因何在?

据相关统计显示:在中国市场,国际大品牌智能手机的ASP(平均价格)在 2000~4000元左右,而国内厂商智能手机的ASP仅为800~2000元左右。其中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酷派和联想,其智能手机的ASP更是低至800~900 元。

相比之下,虽然华为及中兴手机的ASP稍高,但也仅在1000~1400元之间。而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这4家手机厂商占据了中国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50%以上,且与其他国内手机厂商相比还具备一定的品牌和溢价效应。由此不难看出,中国智能手机在进入4G时代之后,虽然成为全球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市场,但其支撑点和推力依靠的依旧是低价格。

另据市场研究公司Newzoo最新报告显示,从营收来看,苹果已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科技品牌。该报告显示,苹果在中国市场去年的营收达到37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本土及国外的所有科技公司。相比之下,同样有手机业务的华为、联想、小米的营收仅为175亿美元、147亿美元和120亿美元,至于利润和利润率,苹果为142亿美元,38%;华为21亿美元,12%;联想为8亿美元,5.4%;小米为10亿美元,12%。我们利润率最高的也不足人家苹果的1/3。

与此同时,根据美林证券对于智能手机毛利率的统计和预测:苹果手机毛利率为40%,华为手机为高个位数和联想手机为低个位数,华为手机的毛利率充其量是苹果的1/4,联想更是只有苹果的1/40~1/20。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电子元器件、触摸屏等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加上各大手机生产厂商的激烈竞争,一些产品上市不久便迎来跟风潮。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竞争力不足,盈利能力有所削弱,行业存在盈利水平‘旱涝不均’的问题。而能否摆脱同质化、实现差异化竞争,将决定相关企业的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智能手机产品的进一步创新和寻求差异化发展尤为重要。现在,手机更新换代非常迅速,由此带来的市场前景也很可观。但鉴于国内手机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所以未来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和实行差异化战略,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同时提升利润。而作为上述代表的专利自然成为重中之重。

其实岂止是营收和利润,在出货量上我们面临的形势也绝非乐观。据IDC统计,在过去的2014年,三星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8亿部,同比增加0.6%,市场份额为24.5%。这确实出乎业内的意料,因为在去年,业内看到的是三星每个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下滑,没想到从全年看,还在正增长。而进入全球前五的中国手机厂商华为和联想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分别为7360万部(5.7%)和7000万部(5.4%),如果加上并购后摩托罗拉手机的数据,联想手机的出货量是9650万部,市场份额为7.4%。需要说明的是,华为和联想上述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取得,是在其同比增长率均超过50%的前提下取得的。即便如此,华为的出货量也仅是三星的23%左右,联想(将摩托罗罗拉手机计算在内)也仅是三星的30%,如果不计入摩托罗拉手机,其出货量与华为和三星的对比差不多,仅为22%左右。

另外,今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较去年将会放缓,这势必会影响到华为、联想的增长率。其实从华为近日发布的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要达到1亿部看,其增长率较之去年的50.4%已经放缓到了35%左右,联想基本上也是如此。可以预料,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尤其是中国厂商之间产品、品牌、竞争方式的接近或趋同,相信,中国厂商以出货量支撑增长的瓶颈期很快就会到来。

正是基于上述隐忧,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中国智能手机产业为了可持续发展亟待价值重构,代表创新实力背后的专利可能会成为重构的基础和起点,近日中兴与华为的专利纠纷就具备显著的特征。”

创新为本 理性看待专利作用

尽管专利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企业或者产业的创新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专利仍是衡量一个企业或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对于企业而言,拥有一定数量的专利既可以有效保护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遏制对手,又可以利用专利(例如交叉授权)获利并作为再创新的基础。可见专利的意义(代表创新)和作用(发展自己、遏制对手)不可小觑。

例如在2010~2012年间,苹果以专利战的形式先后3次起诉HTC,最终逼迫当时在Android阵营表现尚佳的HTC与其进行专利交叉授权,此举令HTC元气大伤,虽然不能完全说HTC今天的陨落是因为专利战造成,但HTC在专利领域的空白确实给自己造成了后患。而被微软并购后的新诺基亚(NSN),由于其积累有相当多的专利,据称仅通过专利授权就可以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有鉴于此,专利的运作和利用始终是国外巨头重要的策略。

产业发展证明,当市场战没有突破口的时候,专利战往往就会成为巨头间进行市场博弈的重要工具。当年苹果、三星、谷歌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挑起的专利战火就是如此。而专利战背后,恰恰就是创新之争。也是由于此,及早的专利布局也就成为了科技巨头的重要战略。他们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储备,另一方面也通过大量收购不断进行积累。

与苹果、三星相比,曾经在手机市场叱诧风云的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Palm均具有雄厚的与手机产业相关的专利组和储备。而这从谷歌以125亿美元并购了摩托罗拉;此前传言中黑莓出售中最大的资产(最值钱的部分)就是专利;诺基亚被微软并购后一度令业内担心其可能会利用庞大的专利储备和组合向其他手机厂商索要过高的专利授权费;Palm在被惠普并购后虽然退出手机市场,但今年年初,本就具备很强专利实力的高通仍从惠普手中收购共1400项(包括Palm、iPAQ以及Bitphone等涉及移动通讯技术的)专利和专利申请等系列事件中得到了证明。

不幸的是,这些拥有大量专利的厂商,未能阻止它们自身在智能手机产业中的衰败。诺基亚难逃出售命运;摩托罗拉移动再次被易手;黑莓苦撑之后终于承认其智能手机生态系统在与苹果和谷歌的竞争中失利。

对此,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厂商的陨落根本原因在于其面临手机产业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未能以创新加以应对,造成其产品与对手相比的落后,至于专利储备,更多意义上是企业的防御工具,在实际的市场竞争中未必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去年,由苹果和微软等科技公司组成的Rockstar专利联盟宣布,同意将其共同拥有的超过4000项电信专利的资产投资组合,以9亿美元出售给总部位于旧金山的一个专利信息管理公司——RPX,而这一交易的完成意味着Rockstar联盟此前对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系列专利诉讼画上句号。与此同时,苹果和谷歌就两家公司之间的所有诉讼去年达成和解,及苹果和三星就美国以外地区的所有专利诉讼达成和解。目前惟一悬而未决的是苹果与三星在美国加州联邦法院有关三星侵犯其iPhone设计的诉讼。由此可见,全球蔓延的专利战有降温之势。看来即便是巨头,也不希望专利战的拉锯,而是将有限的精力和资源用在产品的创新上。

部分国内厂商有专利积累质重于量才是根本

面对专利,据了解,国内排名靠前的10多家手机厂商均收到过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的律师函,而目前,大多数中国手机公司都没有与诺基亚签订专利授权协议。诺基亚不仅是2G专利的主要拥有者之一,在3G和4G时期,也积累了大量WCDMA和LTE专利,目前,诺基亚手中至少拥有超过10000件专利,其一旦铁了心发动专利战的话,那么大部分国产厂商除了缴械投降外,基本别无他法。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近日发布《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报告认为,随着智能手机领域竞争日益加剧,专利纠纷及专利诉讼数量显著攀升,我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专利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专利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国产品牌的专利大都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方面,在发明专利上,与诺基亚、三星、高通等老牌巨头相比,还十分缺少积淀。为此,《世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要想提升中国企业的专利实力和布局,首先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行业指导作用;其次是收紧外观设计和UI专利授权,促进产业合理竞争;第三是加大外围应用型专利研发,注重消化、吸收、再利用;第四,成立国家级专利运营公司,积极推动专利收购;最后是布局前瞻性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其实从近几年看,在应对专利诉讼方面,国内通讯企业正在逐步掌握游戏规则。2013年12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Inter Digital诉中兴通讯侵权一案做出最终裁定,判定中兴通讯没有违反337条款,原告另一项专利无效。去年,联想集团以29.1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其专利池中增加了2000项专利,另有2.1万个来自谷歌的交叉授权专利,这有利于联想集团进入欧美等成熟市场时获得专利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我国较早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中国企业,中兴通讯已经把知识产权上升为企业战略。中兴通讯凭借2179件专利位居2014年全球国际专利(PCT)专利申请第三,把传统的申请大户日本企业远远抛在身后。这是中兴通讯连续第五年稳居PCT专利申请全球前三,也是中国惟一连续5年获此殊荣的企业。

作为国产手机代表之一的华为也不甘人后,在过去的2014年,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发布的2014年国际专利申请件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还位居第3位的中国华为已经跃升至首位。

据咨询公司Chetan Sharma Consulting近日发布的最新移动专利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IBM在全球获得的移动设备专利最多,占据第一,苹果则位居第八。而在美国之后,日本和中国获得的移动专利最多,其中华为和中兴是中国前两大移动专利公司。也许正是鉴于华为和中兴在专利方面的旗鼓相当,所以其近日在专利方面的交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于申请专利种类,PatSnap中国专利数据库的统计显示,中兴、华为手机的专利保护以技术发明为主,联想则对于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专利保护程度相当;而小米作为业界新秀,正努力通过加强外观设计、实用新型等易于见效的专利,强化自身的专利布局。目前,小米的外观设计专利量已经超过酷派、魅族手机品牌。

众所周知,在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远比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审核周期长、申请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同时也是最具有杀伤力或防御能力的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基本为保护型申请,意义相对要小很多的,申请也比较容易。基于此,对于拥有完善专利战略的企业,并不是意味着数量越多越好,因为专利申请需要成本,专利维护同样需要成本,特别是在海外申请及维护专利的费用远高于国内的情况下,过多的专利数量特别是参差不齐的专利只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对实施专利战略并不一定有好处,当然对于大多数国产手机品牌而言,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专利数量不足。

对此,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国内手机厂商专利比拼已经是暗流涌动、异常激烈,传统厂商依然领先,而后进厂商也意识到专利的重要,都在重视知识产权。总体说来,对于中国手机创新是利好。希望更多厂家不断创新,尤其是要变之前价格驱动的粗放型增长为注重创新和品牌溢价的价值驱动型模式。”

猜你喜欢
三星厂商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三星”惊现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V—NAND闪存NVMe固态
电视厂商与好莱坞公司将制订超高清标准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