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与客观:谁在加速摩尔定律的终结?

2015-03-16 07:23孙永杰
通信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摩尔定律英特尔平板

主观与客观:谁在加速摩尔定律的终结?

蓝戈智库 | 孙永杰

前不久,摩尔定律迎来其50岁的生日。相信业内相当多的人和我们一样,如果不是其时值50周年,摩尔定律似乎已被淡忘,有关摩尔定律是否面临终结的说法也是不绝于耳。

业内人士知道,摩尔定律有很多不同版本,大意是每十八个月(有一说法是两年),半导体的功能会翻增两倍,或同一大小芯片能放两倍的运算单元,相同的成本能获得两倍的运算能力。摩尔定律并不是物理定律,只是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对科技行业的观察,因为科技公司竞争激烈,要在行业中生存,只有不断研究创新,抢先推出比对手更快更好的产品,于是摩尔定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从这个定律的内容可以看出,技术和成本(经济性)是决定摩尔定律能否延续的关键。但就像业内一直争论的是,技术受限于相关半导体材料本身特质等因素(就是业内探讨的物理极限)的影响,研发和制造难度会越来越大,除非未来发现更新的可替代传统半导体的材料。

其实关键的问题不在这里,因为除了技术上的瓶颈,更大的阻碍是其成本或者说是经济性。业内人士知道,每一代芯片工厂造价越来越贵,例如英特尔最新的14nm芯片工厂造价在50亿美元左右。未来除了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少数业界巨头,恐怕没有几家企业有财力兴建10nm以下的芯片工厂。之前每推出一代新的芯片技术,都令芯片的计算成本下降,所以相关企业也乐于投放资源于新一代技术。而下降趋势在28nm到22nm节点时就已经出现,22nm的成本与28nm大抵相同,而14nm的成本预计会不跌反升。如此一来,相关企业因成本考虑,选择停留在28nm或22nm技术,少了分摊14nm的开发成本,间接让14nm芯片的造价更加昂贵,而这个问题在10nm只会更严重。之前的IBM便是主要因为成本问题,把芯片工厂卖掉,退出了半导体制造行业。

如果联系上述28nm到22nm节点出现下降的趋势及英特尔2008年底发布Nehalem架构之后,处理器的性能提升也同时放缓,且从2009年至2012年,桌面电脑的性能每年仅提升10%,而笔记本的性能每年仅提升16%,远低于以往的每年60%的提升率。不知业内是否注意到,这个时间段是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诞生和开始爆发性增长的阶段,与此同时,传统PC产业(摩尔定律体现最充分的产业)则开始出现下滑。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时间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业内没有按照摩尔定律的规律前行,甚至出现了减缓?

众所周知,过去和现在,传统PC产业一直是英特尔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但由于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客观上导致市场对于传统PC需求的疲软,也就是间接延长了更换PC的周期,与此同时,英特尔开始加码移动市场,而移动市场需求的场景又不是以芯片的性能为主,所以尽管英特尔打着性能优于对手(例如ARM架构)的旗号,但始终未能获得业内和市场的认可,却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例如仅在去年,英特尔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相关的移动部门就亏损了近40亿美元,如果计算其前几年在移动芯片市场的投入,其损失已达百亿美元。这些无疑让英特尔保持摩尔定律的发展节奏从经济性上看变得很不划算。所以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认为英特尔是刻意在延缓摩尔定律的发展。毕竟支撑自己核心业务的PC疲软,移动市场大量赔钱且又难以立足,一味地去延续摩尔定律既没有市场价值也没有商业利益。

与此同时,传统P C产业中的微软也开始将重心转移至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并最终导致Wintel的“解体”。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解体,并非是指双方PC在产业分道扬镳,因为直到今天,在PC产业中Wintel仍是最佳的组合,但其互动、互促的作用已经大大减弱。熟悉PC的业内人士知道,之前英特尔和微软每每发布新的芯片或者操作系统,都会带动PC市场的升级,双方达成了一致的默契。但由于移动市场的发展,为了维持在PC市场的增长,微软不得不降低自身操作系统对于硬件本身的要求,即新操作系统的推出,不再像以往那样需要新的芯片支持的新的PC,这无疑对于英特尔又是个间接的打击,直至今天,微软已经将最新的Windows10免费,更是让市场对于更换PC的动力大降。

综上所述,如果说技术和经济性是决定摩尔定律未来能否延续的主观因素,那么在移动大潮来临之时,传统PC产业中的Wintel出于市场竞争和商业利益的考虑,都有意或无意间从客观的角度在加速摩尔定律的终结。

猜你喜欢
摩尔定律英特尔平板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摩尔定律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英特尔发布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
英特尔携手一汽集团,引领汽车行业全新变革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英特尔召回
摩尔定律
The Apple of Temp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