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恩
三毛曾经说过:“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法国小说家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一文,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展现了苍凉社会的悲喜人情,揭示了一个赤裸裸的金钱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去看于勒叔叔的贫富,对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参过军,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莫泊桑学作文
为了写出有特色的文学作品,莫泊桑拜大作家福楼拜为师。福楼拜要求他长期记录家门前马车经过的情形。在坚持了两天的观察以后,莫泊桑觉得一无所获,只好再去求教老师。福楼拜说:“怎么会觉得没有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一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接着,福楼拜又指导莫泊桑说,对所要写的东西,不光要仔细观察,还要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莫泊桑牢记老师的教导,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写出了不少有着世界影响力的名著。
莫泊桑轶事
一位贵族夫人傲慢地对法国作家莫泊桑说:“你的小说没什么了不起,不过说真的,你的胡子倒十分好看,你为什么要留这么个大胡子呢?”莫泊桑淡淡地回答:“至少能给那些对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一个赞美我的东西。”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代表作,《我的叔叔于勒》的写作技巧是多方面的,也是独具匠心的。读经典作品,学写作技巧。研读此篇,我们要认真揣摩以下几个美点:
一、布局精巧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精巧。《我的叔叔于勒》在内容上没有刻意的杜撰,就是以日常生活的故事或图景为内容,平淡准确得跟实际生活一样,但细细揣摩,在这真实自然的叙述背后,却有着看不见的线索不着痕迹地将整个事件贯穿起来。文章有主要人物三人,即菲利普夫妇和于勒,构成双线结构并行。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从海外发财归来是文章的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州冒险的10年经历是暗线。在船上见到于勒,两线交汇,达到高潮。抓住这两条主线,作品的情节便显现出来,即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整个过程跌宕起伏,曲折有致,既突出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又显示出大师构思艺术的匠心。
二、人物鲜明
在人物塑造上,本文也显示出莫泊桑大师级的特色。作者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惊天动地的生平及难以置信的遭遇,而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文章刻画菲利普夫妇,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会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他们内在的心理与性格的真实。如,对于勒的态度,就是随着于勒的贫富变化而态度发生变化,经历了恐怖——希望——恐怖——激怒——仇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并没有表示任何论述,仅仅是如实地记录着生活,便使菲利普夫妇贪婪、自私、虚伪、冷酷的拜金嘴脸跃然纸上了。最精彩之处是在船上与于勒相遇时的神态描写,菲利普的脸色、眼神,以及断断续续的语言,生动逼真地刻画出人物急剧变化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极有戏剧性和感染力。
三、技法多样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写作技艺的掌握者,通过本文可见一斑。作品标题为“我的叔叔于勒”,然而于勒本人着墨并不多。采用这种技法,不仅突出强调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点明了于勒和菲利普夫妇一家的血缘关系,更表明他在情节发展和主题的表现方面的作用突出。整个作品以他为纽带,推动情节的发展;“我”,若瑟夫,于勒的侄子,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讲“叔叔于勒”的故事。这样整个故事就出现了两个视角,一个是父母的成年视角,一个是“我”的童年视角,在成年视角里,只有钱,在童年视角里,不乏温情和亲情,通过对比,不仅突出主题,更让文章有了一丝光亮,希望与未来有了寄托。另外,作品的环境渲染、伏笔照应等等,也都让作品避免了平铺直叙,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栈桥 拮据 别墅 诧异 褴褛
2.试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
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菲利普夫妇具有怎样的形象?如何刻画?
5.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7.怎样理解“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一句的内涵?
于勒金钱的有无,让我们全家感受到了悲喜两重天的煎熬。事实上,不仅仅莫泊桑的笔下,生活中有这种思想的大有人在,不信,再读读下面的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
左小手
于勒并不让我叫他叔叔,而是让我叫他爹。对于这件事,开始母亲是不同意的。在我们家,大事由我父亲做主,小事由我母亲做主。但那么多年来愣是没发生过一件大事。当母亲伸出五根手指对父亲说:“5岁了?你就忍心?”父亲的眼睛瞪得很大,足以吞吃掉母亲的五根手指。母亲看了一眼父亲,立刻把手缩了回来。所以,我顺理成章地过继给了于勒成为了他的“儿子”。
母亲一直说于勒是一个坏蛋,他不光夺走了她的儿子,更重要的是于勒还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家伙。不然三十多岁的于勒是没有理由找不到媳妇的。母亲的这个观念一直都没有改变,即使于勒开始挣钱了。那次车祸,一辆漂亮的大巴载满了行人翻倒在村前的深沟里,所有的人都去捡钱包、手表等贵重物品,可是于勒在车祸现场只捡了一张地图。为此,母亲在背后大骂叔叔是个死心眼。
第二天于勒叔叔便带上地图南下了。于勒走的时候,母亲甚至都想放鞭炮庆祝了。
于勒南下后,再也没有和我们联系过。父母都以为于勒死在了外面,不然怎么也得捎个口信。父亲也懒得打听,倒是我,还时时想起我的叔叔,不,我的“干爹”于勒。
后来,邻村的一个打工的人捎来了口信,说于勒在南方挣大钱了,到底有多少钱,那个男人挺会卖关子,他伸出了一个大拇指让母亲猜。
母亲说:“难不成有一千块?”
男人啧啧地又伸出大拇指。
母亲说:“难不成有一万?”
男人笑了,说:“比这还要多。”
母亲几乎都要晕了过去,她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一万元钱就是“万元户”,在附近的三镇八乡可还没出现过一个“万元户”,难不成于勒要创纪录了?母亲高兴得没了逻辑,父亲也没了思维。
于是,饭后,他们遛弯的去处就固定了路线,那就是村前的路口。
母亲一再叮嘱我和弟弟说,只要一见到叔叔于勒从汽车里出来我们就要不停地喊他“爹”。弟弟有些懵懂地说:“我爹在这呢!”母亲奖赏了弟弟一巴掌说:“傻儿子,于勒有钱了,他才是你爹!”
于勒回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穿着依旧朴素,完全没有大款的样子。
于勒说他身上的钱在路上为了救一个在车祸中快要丧生的女人花掉了。父亲听了连连摇头,母亲则崩溃般地骂于勒。骂于勒是个坏蛋,是个蠢蛋,一分不值。
日子继续,于勒叔叔也再一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有一天,一辆小车驶进了村子,停在了于勒住的破房子前。那人下车,说要感谢于勒,要带他到省城去住。
车开出小镇时,小镇的人们都向于勒竖起了大拇指。但当大家转身的时候,小车直直地栽进了深沟。车上的其他人都没事,只有于勒闭上了双眼。
交通事故处理之后赔偿给我们家五万元钱。为此,我们家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盖了新房子,还给他自己、母亲、我和弟弟都买了好几套漂亮的衣服。好多年之后,母亲不经意间说了一句不咸不淡的话,她说:“其实,于勒是个好人。”
(摘自《辽河》,有删改)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世人结交需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心。在物欲横流的当下,钱,更是某些人维系情感的唯一纽带,钱,也让许多人迷失了自己。读罢此文,想一想,本文中的于勒和莫泊桑笔下的于勒有什么不同?
一、读“遇于勒”部分,回答问题。(2010年江苏省苏州市题)
1.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
2.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选文抓住哪些特征描写于勒的外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08年山东省菏泽市题)
4.在给于勒小费这件事上,“我”和父母的态度迥异,分别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知识把握
1.zhàn jié shù chà lánlǚ
2.见美点一。3.于勒是否有钱。现实:揭露了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世态的炎凉。4.见美点二。5.是线索人物,是菲利普行为的见证人,事情是“我”耳闻目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我”的行为纯真,又反衬出菲利普夫妇的丑陋,同时还起到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6.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7.采用心理描写和反复的修辞,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达了“我”对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刻画了“我”既想相认,但迫于父母态度又不敢相认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对父母不认亲做法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类文阅读
本文中的于勒是一个充满爱心,有情有义的人,莫泊桑笔下的于勒不具备这种性格。
考题回放
1.①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是发财之梦突然破灭之后,克拉丽丝沮丧和痛苦到极点的本能反应。②克拉丽丝十分害怕于勒又要回来“吃”他们了,不堪设想的后果,让她恐惧得直“哆嗦”。
2.①从一个小孩子的观察角度描述于勒,显得十分客观,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②从“我”的角度观察于勒,表现出“我”对于勒的同情。“端详”一词表明,“我”对于勒的观察是仔细的,因为“我”已经知道于勒可能就是自己的叔叔;“我”用心观察于勒,发现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3.主要抓住手和脸的局部特征;突出于勒生活窘迫,处境艰难。
4.表现出“我”的单纯、善良和富于同情心;表现菲利普一家经济拮据;表现菲利普夫妇的爱慕虚荣、自私、势利和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