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美
米亚姆·普莱斯勒,1940年出生于德国中部的达尔姆施塔特,是德国最著名的翻译家和作家。她曾在一所高等专科学校修过6学期的造型艺术,如今她作为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生活在慕尼黑。
她的代表作品有《苦涩巧克力》、《划痕》、《十一月的猫》等。《苦涩巧克力》曾经获得过奥登堡青少年图书奖,《幸福来临时》荣获1995年的德国青少年文学奖。她的翻译成就也得到了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的肯定。她曾将一百多部荷兰语和希伯来语书翻译成德文,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安妮日记》。
这是我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德语书。
——德国儿童和青少年专刊《驴耳朵》
作者曾经说过:“我写的,必须真实,须符合我的现实和我的社会实际情况。”她确实是一位靠自己的经验和经历来写作的作者。
——德国明星网络版
在孤儿院的食堂大厅里,围坐着一些看不到太多笑容的孩子。桌子上还剩俩土豆时,哈琳卡小心地伸出一只手,14岁的女孩杜罗从桌下踢了哈琳卡一脚,哈琳卡缩回了手,杜罗将土豆倒入自己的盘子里。回到寝室,哈琳卡把脸埋在漂亮的红棕色床罩里,开始想念娄姨妈。
哈琳卡参加了为母亲康复协会募捐的活动,参加活动的女孩一共有15人,谁募捐罐里的钱最多,谁就能获得母亲康复协会地区主席资助的奖品。募捐时,哈琳卡发现了一个可以促使人们捐钱的窍门。晚上,哈琳卡把募捐罐放在床头柜上,伊丽莎白走到她的床头柜前,连问都不问就拿起募捐罐晃了晃,露出嫉妒的表情。
夜晚,哈琳卡躺在床上想心事,蕾娜特突然哭起来,对于哈琳卡来说,这是每晚最可怕的事,她得赶快想一些美好的事,否则也会跟着哭。蕾娜特终于停止哭泣,睡着了。哈琳卡开始数数,她数啊数,但是毫无用处,还是睡不着。她越努力入睡就越清醒,所以决定去自己的秘密地点待会儿。在秘密地点,哈琳卡蔵了一个警句本,那里面记录着她写过的所有重要的句子。
第二天上课时,哈琳卡没法集中注意力,老是在想募捐和获奖的事。哈琳卡又一次站到街上募捐时,一个准备走进肉食店的女士不仅捐了钱还送给哈琳卡一块巧克力,这对于哈琳卡来说无疑于一个奖品。她将巧克力塞到夹克衫的兜里,接着寻找下一个有可能募捐的人。
哈琳卡走进面包店,却没能募捐到钱,也没能得到面包。她又走进肉食店,不仅得到了肉食店老板的第二次募捐,还得到了两根香肠。然后,哈琳卡又站到肉食店门前募捐,每当有一个人捐钱时,她就咬一口香肠,像做一个好玩的游戏一样,这让她觉得很开心。
晚上,哈琳卡从柜子里拿出巧克力,坐到蕾娜特的床边。蕾娜特感觉到有人坐到自己床边,就用胳膊肘向外推她,还轻声嘀咕着哈琳卡听不懂的话。哈琳卡固执地把巧克力送到蕾娜特嘴里,并把她拉到洗手间,打开灯。她们一起站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的人笑起来。蕾娜特洗过脸后,哈琳卡带她去秘密地点,在那里哈琳卡将自己的一部分秘密告诉了蕾娜特,她觉得蕾娜特不应该知道她所有的秘密。
在寝室里,伊丽莎白让多罗特娅小心自己的宝物箱,并尖刻地说,如果这屋里有个劳改犯人的女儿,还是当心点儿好。蕾娜特轻声哭了起来,哈琳卡知道伊丽莎白的话是冲着这个最可怜的人说的,这让哈琳卡突然恼怒起来,她跳起来,猛地抓住伊丽莎白让她闭嘴。两个人开始扭打在一起。
蕾娜特告诉哈琳卡,她的母亲确实在监狱里,因为偷盗。哈琳卡也说了一些关于自己母亲的事,她对母亲的印象非常模糊。蕾娜特坐在床上,将哈琳卡的头放在她的膝盖上,抚摸着哈琳卡的头发和面庞。哈琳卡哭了,一直哭。哈琳卡认为自己有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是蕾娜特,对于哈琳卡来说,蕾娜特不健壮,也帮不上什么大忙,但这没关系。
哈琳卡在募捐活动中得奖了,她的奖品是去城堡公园远足,还附带一个冰激凌和餐馆里的一顿饭。但哈琳卡并不喜欢这个奖品,她更希望得到一本书,像《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那样的书。蕾娜特和哈琳卡一起去厨房值日,她们得到了美味的小吃。
去远足的日子到了,哈琳卡在城堡公园里看到了美丽的石头仙女,她无法形容那种艺术的美,却被那种美震撼到哭泣。在回孤儿院的路上,哈琳卡闭着眼睛,她想回忆今天的一切,真实的一切,这样就永远不会忘记。对于哈琳卡来说,这是一次很美的远游。
哈琳卡收到了娄姨妈的信,信里夹着车票钱,娄姨妈想念她,希望她去。哈琳卡请求带朋友蕾娜特一起去,娄姨妈同意了。娄姨妈仍然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这就意味着她仍然没有机会领养哈琳卡,但哈琳卡已经不再为此而悲伤了,因为生活在孤儿院里的她有了可贵的友情,她不再是孤独的。
哈琳卡,一个12岁的女孩,生活在上世纪50年代的德国,她唯一的亲人是娄姨妈,但是却因为未婚不能收养她,她只好一个人呆在孤儿院里。她性格孤僻,内心封闭,没有朋友。对于她来说,幸福就是不要那么不幸。 一次偶然的打抱不平,使她获得了尊重与友谊。虽然不能和娄姨妈住在一起,但是她找到了一个同年龄的女友,并且知道了什么是美好。她以某种方式实现,至少是接近了自己的幸福。因为募捐款最多,她获得了去城堡公园远足的机会,面对精美的石刻雕像,哈琳卡认识到,美虽然不像面包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却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她变得更加地珍惜生活、珍惜友情、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蕾娜特,她很少说话,善良而脆弱,永远也不敢碰最后的土豆,她常常在大家都入睡之后无助地哭泣。她有一个被判刑两年多的母亲,这曾经是她最羞于让别人知道的事情。后来,她变得坚强起来,也不再惧怕她母亲的事情被别人知道。她是哈琳卡唯一的朋友。
伊丽莎白,是个粗野无礼的人。她喜欢挖苦讽刺人,大家拿她没办法,只能忍受她的刁难,装作没反应,否则她会更加放肆。她有父母,她家里每隔两周就会寄来有糖果的包裹。她和哈琳卡互相讨厌着对方。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她尖刻的话语伤害过,当她伤害蕾娜特时,哈琳卡跟她打了一架。
主人公哈琳卡本来以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和娄姨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当她第一次为别人付出努力时,她学会了对生活敞开心扉。虽然需要忍痛躺在医护室里,但她的生活从此变得丰富而甜蜜。当和娄姨妈生活在一起的希望还很渺茫的时候,她已经尝到了幸福的滋味。那是友情的幸福,是爱的幸福,是分享的幸福。作者通过哈琳卡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点亮了爱的心灯,不论是在怎样的黑暗里,我们都能期盼幸福的花瓣片片洒落。
问:写这本书的意念是怎样产生的?你是否从一开始就有什么特殊的心愿?
答:有人请我为一部选集写一个自传体的短篇故事,篇幅为8至12页。我想起我在小时候曾为母亲康复协会募捐,并偷偷地从募捐箱里拿走了钱。我开始写此事,但并没有什么“心愿”,我在写作时从来就没有什么心愿。只是故事把我卷了进去,突然写出了120页的初稿。这时,我明白那不会是一篇短篇故事。
问:这么说募捐箱的事是真事。《当幸福到来时》是一部自传体作品吗?
答:我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但没有一部是真正的自传体作品。我充其量只是采用我生活经历中的细节,我处理的也根本不是细节,而是我儿时在某种情况下的生活感受。我在11岁那一年进了收容所。不过那个地方叫作“寄宿学校”,因为它也有一所高级文化中学。上这所学校的孩子都像我一样由社会福利付钱,但也有住在自己父母亲家里的走读生。我所希望有的娄阿姨其实并不存在。哈琳卡是波兰籍犹太人,我写这点只是为了要突出她生活在战后的德国人中间会感到多么的格格不入。关于我自己的出身,我几乎什么都不知道。
问题1:在你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看到封面的时候,你认为它会是个怎样的故事?
问题2:你喜欢哈琳卡吗?为什么?
问题3:哈琳卡最大的幸福是去娄姨妈那里,但是最终没有实现,故事的最后,你觉得哈琳卡幸福吗?
问题4:在这本书中,有没有哪些情节是你喜欢的?说来听听。
问题5:在这本书中,出现了很多哈琳卡的警句,你喜欢哪些?
问题6:本书中多次提到哈琳卡床头上放着一本《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吃不到时,不要露牙。
不要笑还没有微笑过的人。
心里有痛苦,口中糖不甜。
老鼠只要看见奶酪,就会钻进圈套。
自己学过的东西,别人永远也抢不走。
经历过心灵打击的人,就不该再伤害别人。
宁在天堂五分钟,不在地狱一辈子。
幸福来临时,得给它端把椅子,赶紧抓住它。
思想是黑色的时候,心里就不会明亮。
永远不要轻视别人,更不要小瞧自己。
永远都出不去了,就是永远都呆在这里,永远。
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奇迹发生,即使相信奇迹会发生。
别在乎人只有这点儿家当,人穷才不怕贼惦记。
经常思考,不仅愉快的想法会减弱,不愉快的想法也会减弱。
永远不要希望不可能的事情。谁梦想着宫殿,就丢掉了茅舍。
不是独自一人时,哭泣是另外一回事。独自一人哭泣时,那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