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后部分现代服务业税务风险控制

2015-03-15 05:52:02李翠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4期
关键词:税务机关税法营改增

李翠平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太原 030031)

1 “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形成的原因

1.1 中国税制改革的飞速发展

“营改增”之前,在我国税制结构中,增值税与营业税作为最重要两个流转税税种,平行运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分税制”的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因此,我国开始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消除营业税的不利影响。事实证明,“营改增”确实大大推动了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是,由于税法具有连续性特点,“营改增”后变化的税收政策使纳税人难以全面、准确把握。另外,增值税核算较营业税核算复杂,需要计算进销税费及进项发票的认证。从一定程度上看,“营改增”带来的是部分现代服务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的改变。因此,在中国税制改革飞速发展的客观环境下,“营改增”彻底颠覆了现代服务业纳税人原有的纳税思想和业务规划理念。“营改增”后,部分现代服务业很容易出现偷漏税款的现象,导致企业纳税风险增加。

1.2 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

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一直存在,“营改增”后,税法又出现新的问题,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不断对其进行补充解释,不断调整、更新,使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更加复杂。在对财务、税收知识进行理解、认知、掌握和运用过程中,如何协调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给现代服务业的财务人员带来巨大考验,使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扩大。

1.3 税收征管的消极影响

在新型税源管理模式下,我国税收征管按照“征收”“管理”“评估”和“稽查”相分离的原则展开,促进税收征收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精细化分工使税收征管活动纵向互动、横向联动不流畅,缺乏内在有机联系,使税务人员对本业务之外的业务流程缺乏足够了解。此外,不同税务执法机构和人员对同一企业的同一涉税行为的判断和裁定往往存在不同看法,尤其是我国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时间较短,法规尚不完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量解释补充文件,使纳税人和税务干部难以全面掌握,从而造成税企内外信息交流不对称。税务机关在涉税实务中具有的自由裁量权,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

2 “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控制措施

“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增加。因此,有必要制定控制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的相关措施。“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纳税风险控制应该融入全过程控制的思想,即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控制。

2.1 建立预警机制

为提前将现代服务业的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尽可能使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达到企业可接受范围,企业应该建立全面税务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控制税务风险。

2.1.1 树立全面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实行“营改增”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带头树立税务风险防范理念,营造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气氛;其次,要制定与企业风险一致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深入到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明确责任,将涉税事项处理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从而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1.2 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后,由于增值税比营业税内容复杂,因此,税务风险提高。从内部来讲,应及时汇编“营改增”后的税法法规,并组织所有员工进行学习,建立并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更新系统,确保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更改设置与“营改增”的变化要求同步,保证会计信息输出能够反映“营改增”的最新变化,消除由于会计工作没有进行到位给税务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外部来讲,企业应与当地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单位建立良好互动关系,保持有效、及时的沟通,主动咨询并快速了解“营改增”的最新政策,及时收集和反馈相关“营改增”的信息。因此,全面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营改增”变化带来的税务信息理解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2.2 监控与评估

由于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后,计税方法、税收缴纳及税收优惠等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面对新变化,企业应对税务风险控制进行监控,并定期进行评估,以确保其被控制在企业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使税务风险的损失降到最低。

2.2.1 税务风险监控

企业应设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或岗位,监控各个部门的设置及日常业务操作是否符合“营改增”变化的要求,监控各部门对“营改增”税收政策的理解是否出现偏差,从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着重跟踪监控重大事项的税务风险,因为重大事项带来的风险较高,关乎企业的存亡与兴衰。因此,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采取措施,尽量避免税务风险。此外,企业还可发挥税务部门、审计部门、行政机关、社会媒体等各个方面的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对税务风险进行监控。

2.2.2 税务风险的评估机制

部分现代服务业很难避免“营改增”给其带来的税务风险,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评定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使税务风险水平合理控制在企业承受能力与可接受范围内,以便强化对风险控制。由于部分现代服务业实行“营改增”时间较短,税收政策还不完善,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机关在对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执法上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为避免“营改增”后税务筹划给部分现代服务业带来税务风险,要对税务筹划方案进行合理评估,主动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联系和沟通,税务筹划方案经税务部门认可后,在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下,方可开展合法、合理的税务筹划活动。

2.3 危机管理

受多方面影响,实行“营改增”的部分现代服务业并不是所有税务风险都是可控的,当税务风险转化为现实危机时,企业应该采取危机管理方法,及时解决这些风险。税务风险发生后,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适当补救措施,减少向税务机关可能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降低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如果税务检查发现部分现代服务业会计核算部门因对“营改增”后的会计操作处理不当,导致偷漏税事实,其将面临高额罚款和滞纳金。因此,企业要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税务风险,运用公关的方法说服税务机关,使税务机关相信企业的失误是“营改增”后,一下子难以适应造成的,而不是故意行为,尽量降低税务风险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影响。此外,税务风险产生后,企业要及时查明原因,对于导致税务风险产生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风险结果和性质,追究其责任,避免此类风险再次发生。

3 结 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逐步深化,“营改增”的改革将扩展至所有服务业。服务业开展的业务越来越广,“营改增”后,生产经营活动中各个环节涉及的税务事项也越来越繁杂,服务业税务风险问题也会日渐突出。因此,企业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纳税风险,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服务业在和谐的经营环境中持续稳定发展。

[1]张德志.税务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13.

[2]罗威.关于企业税务风险成因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6).

猜你喜欢
税务机关税法营改增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17:24
信息化背景下税务机关获取自然人涉税信息范围的边界
对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优惠政策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答记者问
关于如何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思考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4:00
邓海波:涉猎广泛的税法巨匠
税务机关舆论引导的策略
新闻传播(2015年21期)2015-07-18 11:14:22
税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