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照斌
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经过一代代教育人的言传身教,一定根植于学校的各类教育行为之中,凸显为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独特气质。虽然学校文化的存在方式以隐性、片断为基本特征,但经过历史沉淀,留下的多为精华和要义。只有厘清学校文化脉络,传承学校文化精髓,创新学校文化新篇章,学校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为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创办,博大精深的行知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厚重的晓庄历史文化,悠久的办学历程,筑构了代代晓庄教育人的梦想。建校88年来,学校一直扎根于“行知文化”的土壤,统合历史和文化资源,谋求教育的历史深度和人文厚度,以“陶”树人,做“真”教育,培育“真善美”的现代公民,对素质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诠释和实践。
一、追寻行知印记,清晰“行知文化”之哲学基础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图谱,而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就是学校文化弥足珍贵的精神积淀。追寻行知先生的思想印记,准确解读行知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清晰自身办学的哲学思维,找到行知文化之根脉。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今日之学校是行以求知的地方,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因此,我们主张,让学生在生活与社会中学习知识,练就本领,并用所学知识与能力,去创造生活,服务社会。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此,我们主张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做”与“学”的基础上,完善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从而达至教学做的完美统一。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解放孩子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办“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生长的教育、创造的教育。1932年,陶行知以“活的教育”为题,写了一首三句短诗:“静默如地下的种子,自由如空中的鸽子,猛勇如斗虎的狮子。”意思是教育有时需要默默孕育,有时需要自由翱翔,有时需要气势猛勇。因此,我们主张用活的教育内容、活的教育方法,办“活”的教育,培养出“活”的真人。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结合当下教育的时代特征,我们建构了“行知文化”的教育发展模型:
我们希望通过解放师生的“大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空间”,让学校教育与生活相联、与社会相联,践行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办真正“活的教育”,培养“活的学生”。用“活的教育”映衬“行知文化”的本质特性,即“科学与民主,博爱与包容,本土与国际,开门与开放”。
二、弘扬行知情怀,确立“行知文化”之文化识别
学校的发展实际上是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只有既立足自身的文化积淀,又体认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内涵,学校及其文化才能获得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和“知行合一”真人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本源。行知先生诸多教育思想与理论对当下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时代特征相结合,融入当下的教育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确立了学校的独特文化识别。
教育理念:求真。现代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尊严,有宽容与合作精神,有理想与科学探索精神,有道德守秩序,有爱心知责任,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具有初步科学知识与兴趣的民族与国家之未来公民。学校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的“真教育”思想,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为校训,涵养“求真、至美、创新”之校风,“求实、求新、求严、求活”之教风,“手脑并用、勤奋守纪”之学风,希望能够在晓庄土地上,用“求真教育”践行“活的教育”。
行动纲领:以“陶”树人。“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陶行知”,希望每位师生都像老校长陶行知一样,具有“爱满天下”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情怀。二是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希望学校的人、财、物、事都能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的指引下致力于培养人、发展人、教育人。
学校使命:为每一位师生创造值得终身回味的真教育。学校通过“仁爱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数字校园”“创造校园”“快乐校园”建设,让师生在充满灿烂阳光的校园里健康成长,让师生的学校生活有着饱满的记忆。学校通过“国际化、现代化、人文化”发展目标的建设,资源天下,办学天下,育天下之学生,为学生的六年着想,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学生形象:陶娃。依据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由学生设计了六个陶娃的形象,分别取名思思、巧巧、明明、问问、宽宽、多多,分别赋予的意义是:思思——解放头脑,使之能想;巧巧——解放双手,使之能做;明明——解放眼睛,使之能看;问问——解放嘴巴,使之能谈;宽宽——解放空间,使之能飞;多多——解放时间,使之能闲。据此,学校明确提出了学生素质发展的框架式目标(见下图):
晓院附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建模图
以上目标包含三大内容:“陶娃”发展的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友善;“陶娃”发展的素质架构:良好的道德品质、强壮的身体素质、丰富的科学知识、高雅的艺术品位、独特的创新思维;“陶娃”发展的特质愿景或理想的教育成果:乐观自信、自主学习、关心社会、行动积极。
我们希望“陶娃”是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提问、善于表达的人;是善于研究、善于合作、知行合一的人;是富有个性的人。“陶娃”长大成人、融入社会后,能够真正成为行知先生所期望的“静默如地下的种子,自由如空中的鸽子,猛勇如斗虎的狮子”般的具有独特气质的人。
三、践行行知理念,构筑“行知文化”之生长路径
课程是育人的核心与关键,“行知文化”的生命力必然根植于课程。走出狭义的德育实践,将“行知文化”融入课程建设,进而融入学校全域,才能最终使这种文化融入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以及独特气质。为此,我们立足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架构了“陶娃发展计划课程”。
“陶娃发展计划课程”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利用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的优势,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依据学生素质目标的达成方式,以及对“行知文化”本质属性的追求,涵盖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生活教育课程和E学课程四个板块,形成了“行知文化”课程谱系(见下图)。
晓院附小“陶娃发展计划”课程谱系
1.生活化课程,让陶娃走进广阔的生活世界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因此,“陶娃发展计划课程” 立足陶娃素质发展目标,在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用“行知文化”赋予国家课程新的文化内涵,主张学生在生活与社会中学习、感悟、发展,知行合一,并用所学知识与能力,去创造生活,服务社会。
学校注重“数学”与“科学”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增设“数学与生活”“科学与生活”“走向户外综合实践活动”等生活教育课程,主张让学生从教室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区,从社区走向社会,在生活与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综合素养。立足“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分别确定以“合唱”“陶艺”“篮球”为特色发展课程。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在国家课程安排的课时中,拿出一定课时进行校本化课程的专项教学。各学科都对必修课程的内容、目标等作校本化、生活化开发,致力于用“行知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对于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学生,拓展其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学会尊重差异,是培育“真善美”现代公民的必然选择。为此,学校设立了“走向户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年暑假,学校以“陶娃行天下”为主题,以友好学校为联系点,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出国门。希望通过游学,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多元文化差异,学会博爱与包容,并在国际比较中更好地理解本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此外,学校通过“手拉手”“友好学校”联谊等活动,让学生与国外学生建立友谊,相互吸纳,共同进步。
2.个性化课程,让陶娃独具个性地成长
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行知文化”的核心是蕴育“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现代公民,为此,学校立足陶娃素质发展目标,构建个性化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阳光悦读”:让孩子气质天成。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遵循先生的思想,我们设立了“阳光悦读课程”,引导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
“阳光悦读课程”以全体学生为实施对象,制定了课程标准,安排了课时,开发了教材和系列主题活动;研发了网络读书平台,建立了网络测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在阅读中有收获。同时,配合“阳光悦读课程”,我们将学校建成了一个大图书馆,不仅建有教师和学生阅览室,还建设了6个开放式诚信书吧,在每个班级建立流动书台,让学生想读书时随手可以拿到书,随地可以找到地方坐下来读书。我们相信:孩子书读多了,厚积薄发;孩子书读多了,其心自定;孩子书读多了,气质天成。
自能实践:让学生喜悦于独出心裁的创造中。行知先生曾说:“创造教育,即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因此,我们创设了自能德育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的创造呈现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方面,让学生喜悦于创造奇迹的校园生活中。例如,在每年六月开展“毕业班留给母校的礼物”活动,每届毕业班在离开母校时,都会留给母校一件别出心裁的礼物。其中,2013届毕业生用改编歌词的形式,为母校献歌,并录制成MTV赠给母校,学校将其中的歌曲《母校会更好》镌刻在校史馆外墙;2014届毕业生则巧妙利用青奥会元素,用一个个学生拼组成奥运五环,并采用高空俯拍方式制作照片,送给母校。
毕业礼物充满了学生的独特创意和青春活力,既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所学技能,更留下了个性成长的印记。
3.数字化课程,让陶娃学会自主成长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益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判断与选择,才能真正解放学生,成长为乐观自信、自主学习、关心社会、行动积极的陶娃。为此,学校设立了数字化E学课程,系统开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体系,助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013年以来,学校分三期投资近500万元建设了数字化校园,建立了校园发布系统、体现互动性能的校园电视台、电子报刊阅读屏等。我们整合这些资源,以“快捷、尊重、童真、互动”为理念,开发了视频校园E学课程。通过德育体验、校园风采、阅读分享、魅力陶娃、名著视频作品赏析等,让学生在互动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学校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以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人机交互合一为研究点,前瞻性地建设了Intel未来教室。这一课程不仅着眼于信息化发展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还建设了数码社区。在传统的校园网站、办公平台、阅读平台基础上,设置“微校园”项目,通过微信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
以“空中课堂”微视频学习资源库、社团活动网络选课系统、“陶娃梦想秀”网络投票系统等为依托,学校逐步建构学生素质发展的数字化平台。在这里,陶娃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成长。
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不可”。教育的精彩在于行动,在于教育行动中的生成与生长。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国人要有“中国梦”,附小人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以学陶师陶做陶为主线,构建具有晓庄特色的,以科学与民主、博爱与包容、本土与国际、开门与开放为精神内核的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学校,在晓庄这面大旗下,弘扬行知精神,携手行知路,共做行知路上后来人。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江苏南京 2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