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希
【摘要】本文就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为背景,论述了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验证了适时开展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 体育课堂 游戏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05-02
一、初中学生身体状况及体育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发展时期,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较为热情,但他们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并且容易情绪化,动作不协调。中学阶段学生心血管机能发育不全,肺功能、呼吸功能等都在不断完善之中,骨骼中有机物质与水分相对成人来说较多,无机盐较少,身体骨骼不够结实,但身体骨骼的可塑性较强,因此,这一时期是健全学生生理、心理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男生与女生运动能力这时候开始产生变化。
处于青春期学生心理呈现个性化特点,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疲惫,但学生恢复能力强。这一阶段学生喜欢鼓励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兴趣的引导,模仿能力较强。
二、体育游戏课堂的特征
1.体育游戏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进行的,是一种有计划、有准备的体育活动,并且这也是一种能够进行再创造的重要活动形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游戏中达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2.体育游戏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形式趣味性较强,并由游戏教学法具有一定规则性,学生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则进行,促使游戏活动能够有秩序的开展。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作用
首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有利于学生成长,将游戏灵活应用到体育之中,促使学生在游戏中完成相应的任务,帮助学生在轻松情况下进行,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其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游戏大多是竞技游戏,学生为了获得胜利,都会开动脑筋,获得取胜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最后,体育教学游戏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因为大多数体育游戏都是集体共同完成的,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够完全相应学习任务。
四、实践方式
(一)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选择游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设计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在传统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较大,学生学习起来消耗大,缺乏一定的趣味性,针对这样的教学实际,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生理特点以及实际承受情况,为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学习的有效形式,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重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升体育教学趣味性。比如,蛙跳接力、双人蹲跳之类的活动,这些项目都是锻炼学生腿部力量的重要训练活动,应用竞赛的形式进行,就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提高体育游戏教学的质量
初中体育教师肩负着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责任,就此,怎么样才能够将体育教学运用游戏的形式展现出来,不断提升体育游戏教学质量,显得十分重要的,并且这也是现阶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仔细研究讨论的一项重要课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体育课开始之前,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对体育课程学生产生兴趣,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在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示范,然后设计一款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游戏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降低学生畏难情绪,不断提升体育游戏教学的质量。
(三)游戏过程中充挥教师引导的作用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一定要积极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有效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尤其是在新旧知识转换方面找准切入点,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免去教师繁琐的讲述,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发挥学生创新思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还應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学习新知识,运用这种方式就能够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求胜欲望
就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拥有较强求胜欲望他们的天性。所以,在体育课堂环境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之一特点,巧妙设计相关的游戏环节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能够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只有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体育教学虽然看起来较为活泼,但其仍旧存在一定约束性,时间一久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模式。
总之,游戏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都喜爱的教学形式,并且,这种方式被大部分体育教学专家所接受认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另外,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设置游戏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够给予学生太多的负担,给学生过多的精神压力,并且,游戏的可操作性一定要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游戏教学法最大作用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龙通明.初中体育开展游戏教学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4,(7):22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