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波,张骏飞,陈从新,宋海燕,董 静
HFRS疫情变化情况,并检测阜阳地区部分驻军和营区附近某行政村健康人群HFRS感染率,统计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驻训部队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1.1 疾病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HFRS传统流行地区淮南、蚌埠、阜阳、亳州、宿州和淮北市6个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之“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HFRS疫情统计报表,调查部分病例病史及现场,调取患者病历了解其发病前4周内的活动场所及环境、活动时间及发病季节等资料。检索PubMed及万方数据库,分析近4年来皖北地区HFRS发病情况。
1.2 人口资料 根据各地级市2010年1月—2013年12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字,了解当地人口数和生产生活方式,并深入驻疫区部队,调查部队训练情况和驻训时HFRS防治情况。
1.3 人群监测和试剂 2010年12月、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2月,连续对阜阳某村监测点常住居民和部队驻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FRS病毒IgG抗体[1]。间接荧光抗体来自北京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检测试剂盒(批号20100515)。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相关的发生率。2组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流行概况 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6个地级市共报告HFRS 642例,平均年发病率为5.26/10万。患者中男541例,占84.27%,女101例,占15.73%,男女性别比为5.36∶1。死亡14例,病死率为2.18%。皖北6个地级市均有HFRS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阜阳和蚌埠地区,共发病455例,占皖北地区总发病数的70.87%,发病人数最多的是阜阳市,共发病219例,占总发病数的34.11%。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10月至第2年1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62.25%。
2.2 健康人群和驻军隐性感染 连续4年在驻军驻地采集健康村民和驻军官兵血清871份,检测HFRS病毒IgG抗体,隐性感染(无HFRS病史的村民和驻军官兵,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为隐性感染[2])率结果见表1。阜阳某村居民4年平均隐性感染率为7.08%(32/452),表明皖北地区的健康村民的隐性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
表1 2010—2013年驻阜阳某部与当地某村人群HFRS病毒IgG阳性率[%(阳性人数/检测人数)]Table 1 Com parison of HFRS virus IgG antibody positive rates between the armymen stationed in Fuyang and local residents from 2010 to 2013[%(positives/detecting number)]
2010—2012年,驻阜阳某部HFRS隐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当地居民(P均<0.05),但2013年隐性感染率高达5.77%,与当地居民隐性感染率相当。见表1。
2010—2013年,驻军某部野外训练频次依次为8、8、12、23 次,2013 野外训练频次大幅度上升,HFRS隐性感染率也大幅度上升。
部队野外训练或作战时,军事活动可受自然疫源性或虫媒病疫情严重影响。近年来,随气候和物流变化,部分传统传染病疫区发生变化,HFRS发病范围也有波动[3]。安徽省广泛存在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姬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小家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4]。皖北地区地形以丘陵和平原为主,鼠密度偏高,但近年来HFRS发病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下降的趋势[5]。然而由于HFRS疫源地不断扩大,传播途径复杂多样,对部队野外训练的威胁日益增多。安徽省以往HFRS流行特点表现为平均每约10年出现一次大高峰,约5年出现1次小高峰,近几年流行周期性不明显[6]。本资料显示皖北地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也处在较高水平,提示要加强HFRS监测工作。同时发现:2010—2013年驻军官兵血清检测HFRS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低于驻地健康人群(P<0.05),但2013年有明显上升,而同年部队野外训练频次有明显增加。随着部队人员野外训练任务、演习、参加抗洪救灾及野外施工等任务的增加,进入疫区受染机会多,对官兵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7]。
针对野外居住以新式帐篷为主的特点,我们建议在驻训时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驻训地的疫情监测,随时掌握当地疫情动态。驻训部队的卫生部门及时与驻训地及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取得联系,随时掌握疫情的发展动态,并通报给有关人员,做到心中有数[8]。②野外营舍架设应尽量避开低洼、潮湿、遮荫、多鼠及多草的地点,认真做好野外营舍和展开区域的环境卫生,地面应做相应修整,清理杂草、污物和积水[9]。③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如驻训时间在流行高峰期和鼠类繁殖季节,最好于之前1个月开展1次大规模集中灭鼠活动。④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全体官兵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官兵自我保护意识。野外训练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当出现不明原因持续高热患者时应及时转送上级医疗单位,重点抓好“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体息、早治疗和就近在有条件的地方治疗)。⑤对进入皖北地区驻训的部队,特别是在阜阳和蚌埠地区野外长期训练的部队,可以扩大易感人群的免疫接种范围[10]。
[1]俞苏蒙,叶晓波,邢云卿,等.健康青年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2,39(3):170-172.
[2]张礼丙,熊勇,吴晓燕,等.10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远期随访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2):212-215.
[3] 张玲霞,王永怡,王姝,等.聚焦当今传染病[J].传染病信息,2012,25(1):1-6.
[4]李承毅.安徽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7,14(4):252-257.
[5]李杭建.蚌埠市15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分析及防治对策[J].淮海医药,2006,24(6):473-474.
[6]柳燕,王俊,李芙蓉,等.安徽省流行性出血热病原学研究及其意义[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24-525,527.
[7]李青.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研究现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05-106,108.
[8]宋干.新中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研究的主要成就[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78-382.
[9]杨占清,苗仲水,刘运喜,等.山东省部队驻地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对策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30-33.
[10]陈化新,唐浏英,罗兆庄,等.流行性出血热三种单价灭活疫苗免疫后第 5年预防效果[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