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凯元 阮学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 100005)
《中图法》第3-5版R1新增类目与相应学科发展关系探讨
董凯元 阮学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 100005)
选择3个3级及以下新增类目,通过对比《中图法》(3-5版)R1类目变化,梳理其与相应学科发展的关系,发现学科发展影响《中图法》的修订,《中图法》的修订提升文献资源组织传播水平,增强学术研究和交流,推动学科发展。
《中图法》; 卫生毒理; 灾害医学; 卫生经济学; 医学发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和情报单位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中图法》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其某些外表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是类分文献、组织文献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重要工具[1]。《中图法》在构建基本类目时,重视科学分类的应用,形成与科学分类相吻合的类目体系。在立类上遵循着文献保障、稳定性、发展性、均衡性和概念清楚等原则,类目的设置既要保持知识分类、学科分类的稳定性,又要及时揭示新学科、新事物和新主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纷繁复杂的学科资源需要分类组织,故需要不断修订《中图法》以及时揭示学科资源,增强学科资源的推广和获取,不断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
《中图法》将人类知识划分为22个基本大类,为1级类目,医药卫生是其中之一(标记符号为R,以下简称R类)。预防医学、卫生学类目作为医药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R类目下设的17个2级类目之一,标记符号为R1(以下称R1类)。近些年,预防医学、卫生学发展迅猛,《中图法》(3-5版)均对R1 类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补充新学科、新事物和新主题,以满足预防医学、卫生学学科专业发展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新增类目、规范类名、修订注释等,其中新增类目对于《中图法》的修订及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具有严格的新增标准。本研究拟从史学角度评析《中图法》(3-5版)R1类新增类目,理清新增类目与医学发展的关系,为今后《中图法》的修订提供参考。
2.1 资料来源
以《中图法》(3-5版)R1类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知网(收录1915年至今出版的期刊)、万方(收录1990年至今出版的期刊)、维普期刊数据库(收录1979年至今出版的期刊)及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包括470余所高校图书馆馆藏目录)为数据源。
2.2 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以上途径获取、合并及筛选文献进行阅读分析。期刊数据库检索策略为:(1)“主题=卫生毒理”,检索年代:≤1990。(2)“主题=灾害医学or主题=灾害卫生”,检索年代:≤1999。(3)“主题=卫生经济”,检索年代:≤2010。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24日。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检索策略为:(1)(全面检索 = *卫生毒理*) and (出版时间≤1990);(2)((全面检索 = *灾害医学*) or (全面检索 = *灾害卫生*)) and (出版时间 ≤1999)。(3)(全面检索 = *卫生经济*) and (出版时间≤2010)。检索时间为2015年1月24日。
统计分析《中图法》(3-5版)R1类新增类目情况发现,《中图法》R1类新增类目多体现在5级及以下级类目,3级、4级类目变化不大。具体表现为,《中图法》(3版、4版)均仅新增1个4级类目,分别是3版新增类目R114 卫生毒理和4版新增类目R129 灾害医学、灾害卫生,《中图法》(5版)仅新增了一个3级类目R1-9 卫生经济学。《中图法》的产生是文献分类的需要,修订是学科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每一版本的类目变动在数量上并不均衡,见表1(括号内为引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细分后新增类目数量)。
表1 《中图法》(3-5版)R1类新增类目数量
《中图法》(3-5版)R1类新增类目数量呈现先递增后减少的趋势,特别体现在《中图法》与《资料法》类目进行融合后,第4版《中图法》新增类目在数量上骤然上升。这种数量上的骤然上升,容易给人一种假象,可能会误导研究者认为《中图法》第4版对R1类进行了较大的修订。但深入分析发现,带“+”的103个新增类目是由21个5级类目细分而来,而此103个带“+”的类目是《资料法》原有类目,非实际意义的新增类目。分析发现《中图法》(3-5版)R1类新增类目,除用来细分资料的带“+”的非实际意义的新增类目之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增学科,主要是第3版新增类目R114 卫生毒理,第4版新增类目R129 灾害医学,灾害卫生,第5版新增类目R1-9 卫生经济学,这类新增类目其新增标准最为严格,需考虑学科发展成熟度、文献保障量等多个因素。另一类是新增主题,以新增类目注释方式扩充了上级类目的涵义,使新主题更加突出,上级类目涵盖内容更加明确、规范,如第4版R169.42 中断妊娠新增注释“人工流产入此。引产入R719.3”。二者相比较,评析新增学科类目,对于全面分析《中图法》该类目新增的历史背景、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更具代表性,对《中图法》修订完善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4.1 R114卫生毒理类目(《中图法》第3版)
卫生毒理是《中图法》第3版新增的4级医学类目。卫生毒理学是与公共卫生工作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毒理学分支,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中世纪确立了毒物的定义,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毒理学从药理学中正式分离出来,20世纪毒理学又出现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2],这为后来卫生毒理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我国卫生毒理学的研究工作开始于20 世纪50 年代。随着公众对空气、土壤和水质污染的关注,毒理学进入了卫生学领域, 成为公共卫生的基础工作之一并逐渐形成卫生毒理学这一独立学科[3]。20世纪80 年代卫生毒理学快速发展,相继开始神经、生殖与行为毒理等研究[4]。1985年10月中华医学会卫生学会成立毒理学组,召开了第一届卫生毒理学学术讨论会。1987年9 月《卫生毒理学杂志》创刊,为提高我国卫生毒理学水平提供了平台。1988年5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毒理学会成立并召开了学术研究会,促进了卫生毒理学的研究。随着卫生毒理学的学科发展,产生越来越多的文献,1990年《中图法》新增了R114 卫生毒理,使得卫生毒理研究在分类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为读者应用提供了方便。
4.2 R129灾害医学、灾害卫生类目(《中图法》第4版)
灾害医学、灾害卫生是《中图法》第4版新增的4级医学类目。灾害医学也称灾害救援医学,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科学[5]。灾害医学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二战时期。1976年10月在德国成立了美因茨俱乐部, 专门探讨和发展灾害医学问题[6]。1985 年在美因茨俱乐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世界急救与灾害医学协会,这标志着现代急救和灾害医学概念的产生[7]。此后灾害医学的概念在公众和政府脑中根深蒂固。在这一阶段我国学者也提出了救援医学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组建了相关学术团体,推动了我国灾害医学的发展[5]。在20世纪80年代前,灾害医学只是零星地出现在医学或者通俗刊物上,直到美国成立了国家灾难医疗系统[8]。在国内检索1999年之前的经人工筛选后的期刊文献180篇;中文专著30部,其中25部出版于1990-1999年之间。通过对灾害医学期刊文献数量统计分析,发现1980年以前的期刊文献为8篇,1980-1989年35篇,1990-1999年突增到137篇。这种数量变化上也说明了在199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学术团体开展对灾害医学的研究。此时灾害医学内容涵盖了灾害医学史、灾害伤员分类与后送、创伤复苏、 野外镇痛与麻醉、灾害死亡者的鉴别、灾后传染病与流行病监测等。基于灾害医学不断发展,文献数量飞速增长,1999年《中图法》第4版新增了R129灾害医学、灾害卫生。
4.3 R1-9卫生经济学类目(《中图法》第5版)
卫生经济学是《中图法》第5版新增的3级医学类目。卫生经济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领域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一门学科[9]。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Sigerist HE发表“医疗经济学绪论”,被认为是经济学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划时代文献[10]。20 世纪60年代,卫生经济学有了十分显著的发展。1962年和1968年, 美国先后两次召开卫生经济学专业的学术讨论会;1968年6 月, 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性的卫生经济学讨论会, 发表了题为“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的会议纪要。这3次会议使得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了学术论坛, 标志着卫生经济学的形成。1973年和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举办了两次国际卫生经济学讨论会,促进了卫生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11]。
我国卫生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1978年以后卫生部门探讨卫生工作中的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推动了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开展。1982年建立了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会(1984年改名为卫生经济学会),同年编写出版了《卫生经济若干问题》并于1985年改写成《卫生经济学》一书。1983年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年会在广州召开(后改为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标志着中国卫生经济学的诞生。此后相继出版了一批卫生经济学专著和教材,如《卫生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概要》等。日本、美国、英国等国有关卫生经济学的专著也翻译出版。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先后开设卫生经济学课程,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卫生经济学相关研究一直都在稳步进展,特别是从2009年中国政府宣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对卫生经济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第5版《中图法》以前,卫生经济学没有专门类目,大量文献归类到F08:R,可入F08各科经济学或R医药卫生。随着新医改的深化,大量文献涌出,加之政府的重视,2010年《中图法》第5版新增R1-9卫生经济学,设立了专类。卫生经济学类目的新增,使分类更加明显,相关文献资源得到更好的组织,为大众查找资源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推广了该学科,从而促进着学科发展。
R114 卫生毒理(3版新增),R129 灾害医学、灾害卫生(4版新增),以及R1-9 卫生经济学(5版新增),与各自学科的发展存在一定规律。(1)这3个新增类目均为交叉学科,这与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有关。例如R114卫生毒理是毒理学与公共卫生的交叉学科,这体现了学科发展的趋势。(2)在文献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中图法》才新增了这3个类目。例如R129 灾害医学、灾害卫生1999年之前检索到的期刊文献、中文专著并不多。随着学科不断发展、交叉、融合,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加深,文献量不断积累,类目的新增使文献能够得到更好的组织和利用。(3)在新增类目前,这些学科的相关文献被列入其他类目,文献已得到了分类,但是通过设置专类,能够使文献资源被更好地组织和利用,大大提高了公众获取资源的可及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传播,推动了学科发展。例如R1-9 卫生经济学2010年前无专类,《中图法》第5版新增R1-9卫生经济学,设立了专类,为大众提供了学科检索途径,拓宽了文献资源获取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科发展。(4)类目新增前,3个学科均已建立起了自己的学会组织,推动各自学科的发展。例如R114 卫生毒理,中华医学会卫生学会于1985年10月成立毒理学组,学组的建立对于提高医学科技工作者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中图法》类目新增需考虑学科发展的成熟度,而学会是推进学科不断发展成熟的重要力量,对学科成熟起到标志作用,在修订《中图法》时,某学科建立了自己的学会,可以作为新增该类目一项依据。(5)相对于学科发展,3个新增类目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期,这与《中图法》新增类目需考虑学科成熟度有关。例如,R114 卫生毒理滞后于我国开始卫生毒理学的研究30多年,滞后于其开始快速发展时间点约10年之久。这与《中图法》新增该类目之前,考虑到卫生毒理学的学科成熟度有关,这种滞后期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及时揭示学科资源。
总体来说,不同学科所在的时代和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因此新增类目需达到的学科成熟度、满足的文献量和滞后期也不同。建议今后《中图法》的完善和修订,更加着重对学科发展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制定不同学科新增类目最低文献量的参考标准,即该学科文献量最低达到多少时,才可新增该类目。缩短滞后期,更好、更快地为学科发展服务。
作为类分文献的权威工具书,《中图法》的修订应以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水平以及文献的出版发行情况为基础,充分反映学科和专业发展带来的类目和分类体系的变化[12]。医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的快速发展,在客观上要求《中图法》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中图法》R1类虽历经多次修订,但仍不尽完善。医学仍将按照自己的轨迹继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还会产生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13]。预防医学、卫生学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包含的相关文献信息更加多元化。因此医学信息组织研究者应持续关注医学发展动态,关注预防医学、卫生学产生与出版现状,以使文献信息分类工具能够适应新信息环境下的组织与利用。同时为了保持《中图法》类目体系的合理性,学科专家及其编撰人员应该与图书馆员密切联系,加强交流,共同努力,以提高分类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充分反映预防医学、卫生学学科及其文献的发展水平。
1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委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0:5.
2 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史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生态毒理研究所,毒理学史研究室.毒理学史学科发展报告[C].西安:全国第三届毒理学史研讨会,2010:14.
3 顾学箕. 卫生毒理学的任务与发展[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6,(4):193-196.
4 江泉观. 我国卫生毒理学五十年回眸[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0,(2):107-108.
5 管华. 国内外灾害医学发展方向浅议[J]. 城市与减灾,2014,(5):47-49.
6 乐昌恒. 论灾害医学及灾后的医疗卫生保障[J]. 灾害学,1992,(4):66-72.
7 张晶,尚越建. 浅谈医学新类目的设置[J]. 图书馆论坛,2000,(2):65-66.
8 Disaster Medicine[EB/OL].[2015-01-21].http://en.wikipedia.org/wiki/Disaster_medicine#History.
9 杨敬宇, 丁国武. 卫生经济学(第二版)[M]. 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1.
10 储振华. 国外卫生经济学概论(节选连载一)——卫生经济学史[J].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88,(3):6-12.
11 杜乐勋,刘国祥.卫生经济学[A].2007-2008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9.
12 滕玉石.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J8戏剧、曲艺、杂技艺术”类目修订评析[J]. 图书馆建设,2014,(2):47-49.
13 阮学平,刘妮波. 医药学发展与医学文献分类[J]. 热带医学杂志,2012,(4):494-496.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1 New Category and Corresponding Disciplin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3 to 5 Version)
DONGKai-yuan,RUANXue-ping,
InstituteofMedicalInformation/Library,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20,China
The revision of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CLC)is closely related to medic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chooses three new category that are three-level and below within R1 category of the CLC (3 to 5 version), compares their changes, overview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discipl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disciplines has an effect on the revision of CLC. Meanwhile, the revision of CLC will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 enhance the academic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Health toxicology; Disaster medicine; Health economics; Medical development
2015-03-03
董凯元,在读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1篇;通讯作者:阮学平,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
R-058
A 〔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5.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