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村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改革探索与研究
孟 村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 300250)
目前高职院校是一种学校制的职业教育,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辅的模式。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既要掌握平面设计的职业技能,又要掌握数码印刷的操作技术中等层次人才。因此建设“产学一体化”仿真设计工作室,教学方式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设计兼制作生产,让学生在学校就有如在企业工作一般。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产学一体化;设计工作室制;职业教育;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电脑技术从事平面设计岗位人才的专业,高职院校培养的平面设计“职业人”应具备创新能力和独立完成设计与制作能力,掌握新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是区别于中职基础阶段教育和艺术院校研究型教育。
天津市地区平面设计岗位集中分布在新闻出版、广告公司、装饰公司、数字印刷、婚纱影楼、IT公司六大类行业中,另外还有许多事业单位和企业也需要平面设计人员,他们主要从事图文处理、版面编排、数字印刷、宣传等平面设计工作,少数人进入高层设计管理工作(创意总监、艺术总监),由于平面设计职业应用领域广泛,从业人员需要平面设计能力和电脑操作技术相能力相结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素养。从天津市人才招聘的形势来看平面设计的需求还是呈紧缺状态,每年从艺术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的本科学生大约在千人左右,而设计公司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小,其数量却增长很快,多以喷绘、写真、名片、易拉宝、样本、说明书、布标等快速数字印刷为主,对中、低层次的平面设计需求量大,从而加大了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量。加之这个行业利薄、辛苦、收入较低,做出成绩的周期比较长是初入这个行业人所不能接受的,因此,没有足够的勇气和热情的人是难以在这个行业中长期的工作,造成人员流动量大,只有少数人能够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并有很好的收入水平,这也是平面设计行业基础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当前高职院校也开展对平面设计职业教育,它的特点是对应平面设计职业的中等水平进行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面向广告、装饰、出版印刷、IT、影楼等主要行业,依据这些主要行业所需的平面设计职业为背景,并以天津市平面设计职业岗位群为具体参照,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岗位群分布情况,将人才培养职业目标定位于平面设计职业岗位群中的中上游各职业岗位,见图2所示。平面设计职业岗位群中上游主要是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三个职业岗位群,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定位是对应这些岗位群所包含的电脑技术操作和平面设计、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具有较高专业设计水平和熟练操作数码设备专业技能的工作职位。
(一)高职生源存在的问题
凡在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高职的学生结构比较复杂。报考艺术类的生源文化素质不高,有一种说法是文化课成绩不好就考艺术类学校。他们不单单是高考中文化课成绩较低的高中学生,并且有一部分是三校(职高、中专、技校)的学生。加之他们对报考的职业院校的专业并不十分的了解,更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面对的职业是什么样的,在报考艺术类职业院校之前突击学习美术基础,基本功不扎实,这对进行平面设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都是满堂灌方式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教师列举众多的案例进行剖析与讲解,学生只是一个听者,只对结果感兴趣,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结果形成的过程和亲身经历这个过程,形成只注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为了快速适应这种教学进度,从而被动地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虽然学生在校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下降了,适应不了职场上的变化,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今后自我完善和职业发展,成为真正的职业人。
(二)高职平面设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一种学校制的职业教育,形式以学校为主导,企业为辅。学院的专业建设是经过对职业(行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建设具有广泛就业岗位的专业,设置针对性很强的课程,确立定向培养人才目标。
其优势在于学生能够在一个半封闭式的环境中,系统的掌握职业基础和技能,学习一套思考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独立操作一门专业技术,学生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时候,范围更宽广,有利于人的长期的发展,培养出一个职业人才。
其劣势是学校实训设备的投资大,达不到与企业同步,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那么设备技术就会滞后,与当代先进技术不能直接接轨,学生步入社会时会需要一个较长适应期才能上岗工作,这是我国为什么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因素。还有学生在教室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实训室里的时间,基本上是10:1比例,学生不能充分积累动手操作的经验,还有一种现象学生在实训室里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这是职业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用人标准的原因所在。
师资建设跟不上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扭转教学理念比较慢,教师没有经过真正职业教育的培训,对职业教育的教师的要求不能只是双师素质,教师在企业中的融入度不够,不能真正理解岗位能力的标准是什么,实训课中只是套用书本上讲述工作操作的程序,并不能教授一种职业的能力,职业的能力是在不断地实践体验中获取的,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职业的能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是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的另一个因素。
现在的职业教育的课程是分段的,上下连贯性不强,没有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顺序设计,各个环节的专业课程又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其教学方法参差不齐,甚至发生冲突,学生需要适应各种教学方法,接受起来非常难,容易挫伤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学习有抵触情绪是在所难免的。
职业教育主观上没有离开普通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职业教育活动,模式单一,集中学习的时间比较长,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顶岗实习没有专业化的实训教师,这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理论及时同实践相结合,加之师资力量大多数是由学校毕业直接到职业学校当教师的人所组成,根本没有实践的经验,也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训,在实践课程中不能进行实践操作课程的实效性设计和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真实的模拟训练,因此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强。企业不愿意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进入企业后有很强烈的生疏感,学生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期,甚至茫然不知所措,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还要抽调人力去应对实习的学生,无形中增大了企业负担。
所谓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法是指课堂上只有教师在不停地讲述专业理论和列举无数个案例的解释,学生只是一个听众,是没有时间进行思索和消化的,更不可能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参与活动,虽然教学内容是职业的专业知识,但是学生根本没有经历过和亲眼看过,怎能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产生共鸣和兴趣呢?企业真正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很少,特别是行业协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制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职业院校的教育不适应企业所需要的。但每一所学校的职业教育不可能直接完全满足某个企业的某个岗位的需要,毕竟学校的教育与企业的岗位培训是不一样的,职业学校教育培养的是具有职业能力的人才,所谓的职业人的能力是指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
(三)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探索与研究
目前设计公司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小,但在数量上增长很快,3-4人的喷绘店面遍布很广,多以喷绘、写真、名片、易拉宝、样本、说明书、布标、书籍装订等数字印刷为主,对中等层次的平面设计人才需求量大,从而加大了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高职院校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中等层次的即要掌握平面设计的技能,又要掌握数码印刷设备的操作技术,因此在学校中建设“产学一体化”工作室,经营方式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就有如在企业工作一样,各个工作室与相关的企业密切合作,对外承揽设计业务和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生产。应该组建根据行业的特性的各种工作室、如平面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工作室,三维设计工作室。设计工作室的建立对于学生来说,个性化工作室,它给与了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职业方向的自由,提供了更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另外有一定的收入减轻学习上的负担。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的实践活动掌握职业教育的方法和科研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第三,对于学校来说有一定的收入来更新设备和教科研经费来源。第四,对于企业来说,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和智力资源的平台,又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持。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全面检验了专业教学效果,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以下几个校企合作方式的设计工作室值得研究和探讨:
1.自筹资金投入校企合作式
学院与企业签订校企共同合作培养社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协议, 由学院自筹资金购置产学一体化实训设备,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在学院中建设仿真实训基地,创造真实的工作场景,一边生产一边进行实训教学。学院没有场地提供建设实训基地,可在合作企业中建设,设备的所有权归学院所有,企业免费为学院培养学生,合作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技能人才培养基金,返给学院用于再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一是用活了学院资金和设备,使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降低了学院的培养成本;二是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并学习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三是企业即能优先选用所培训的技能人才,又获得了经济效益,投资合作的模式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互利双赢。
2.引企入校式
即学院与企业研究签订共同开发新课程的合作办学协议,采取了引企入院的方式,由企业投资,学院提供场地共同建设产学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利用学院的科研力量和丰富的人才底蕴,双方共同研发新工艺、新技术。在合作中由于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使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更加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特点鲜明,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更科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产学共处共融。引企入校的模式补充了学校师生动手能力的不足,不仅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社会岗位的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使学生迈出校门即可上岗,为培养该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双方共同投资实现双赢
双方共同投资不仅是学院的实训基地,还成为企业职工的培训基地,学院将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实现学院培训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同步,实现学院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任务同步,实现学院与企业的共荣互助。学院为企业培训高技能型人才,教师在企业中进行技术服务和教科研项目的实践活动,达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补充。这不仅实现学校为地方或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同时提高在岗劳动者素质做出了贡献,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使学生在就业前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还能够及时了解新技术发展的动向等多重效果。
(四)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1.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准入教育阶段(在企业进行职业认知和职业的融入度,时间2个月)
在进行平面设计职业教育之前必须进行职业准入教育阶段,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对平面设计职业内容、技术、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了解,亲身体验平面设计岗位工作过程,明确在学校中应该学习什么,怎样去学习和如何拓展自己,使学习目标明确,了解平面设计就业的标准,并进行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学生分成若干个设计小组(5-6人),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到校企合作不同行业的企业轮流进行职业岗位体验,聘请企业一线的骨干兼任教师,按照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职业教育,这个阶段主要在企业中完成,学校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的协议书,共同制定教学方案,聘请企业的专家为兼职教师对学生讲授平面设计岗位工作过程、设备的操作、维护,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岗位技能知识等。
2.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在学校进行艺术素养和电脑操作技术训练)
职业准入教育阶段结束后,回到学校进行职业技术和能力培养的学习,这个阶段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平面设计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范围,需要掌握的操作技术特点,培养职业技能。设置所要开设的课程,以岗位核心能力为重点,建设核心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块,围绕核心课程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综合能力。
(1)设计基础模块(时间1年)
以技术掌握为主的核心能力。以设计素描、色彩、构成设计、速写、平面设计软件、二维设计软件、三维设计软件、多媒体设计软件基础课程为主。
(2)设计创意模块(时间1年)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的核心课程。
平面设计模块(时间4个月)
以平面广告设计、版面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印刷设计为主的教学模块。
三维设计模块(时间4个月)
以三维设计室内外装饰装修设计、展示设计、三维动画为主的教学模块。
多媒体设计模块(时间4个月)
以网页设计、影视广告设计、片头设计、二维动画为主的教学模块。
设计创意模块是在校企合作的产学一体设计工作室中进行,选择职业方向的学习和模拟设计岗位工作,在学生们学习完成基础学分的学习内容后,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以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方向而选择重点学习的内容。在产学一体化的校内或是校外实训基地完成许多相关的设备操作,达到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技能要求。
3.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技能教育阶段(在企业中进行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训练,时间6个月)
这个阶段再次回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践,也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这个阶段完全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则要求完成各类设计任务,把在学校中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辅助企业中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制作、洽谈业务、现场施工等多项工作,深层次的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并参加各类平面设计大赛,以提高自己的设计创新的能力,期间还要完成职业技能的考核认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职业人,对于企业中的高新设备进行了解和掌握。
主要企业为广告公司、装饰公司、IT公司、传媒公司和中小型数字喷绘企业等。
4.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职业拓展教育阶段(在学校中拓展职业生涯发展的延伸和方向,时间2个月)
这个阶段开设设计概论、艺术赏析、影视欣赏、书法鉴赏、广告策划、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继续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学校中要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社会调查等,以此来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社会需求型人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他自己更有用的信息发布,共大家学习,共同进步;再有,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绝对的不能放松,使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技术过硬、品质优良的复合型人才。
职业教育必须以企业工作岗位能力为标准设立培养目标和设置课程,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职业教育即为生产一线培养人才服务的和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服务,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人,这是职业教育最终目标。
[1]〔英〕史蒂芬·赫拉,特内萨·费南德.平面设计师职业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2]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刘朝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4]彭艳,王波.工作室制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J].艺术教育,2010,(02).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Revolution of Computer Art Design
MENG Cun
(TianjinCityVocationalCollege,Tianjin300250)
Nowadays, 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s use in-school vocational teaching. It applies the model that relies mainly on school while taking enterprise as supplementary. Computer art design in tertiary vocational school mainly cultivates students to not only master the graphics design, but also have the skill of digital printing. Therefore, building simulation and design studio based on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adopting the enterprise work model, design with production, makes students feel that they were in a company. The foundation of design studio and the revolution of vocational teaching model improve the aim of teaching practice, provide a platform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 and company, teacher and student and student and company.
Production and learning integration; Design studio mode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revolution
2014-09-12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改革高职院校电脑艺术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VE3016
孟村(1962-),男,天津市人,学士,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广告、包装、书装等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G712
A
1673-582X(2015)03-0034-05